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四百六十三章 序幕

脸谱下的大明 第四百六十三章 序幕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四百六十三章 序幕

已是黄昏时分,钱渊抬步走到屋檐下才发现,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有仆役过来询问是否摆饭,身边护卫将其逐走。

前面这些还只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徐阶已是实力大损,颜面无存,而自陈的那些四品以上的官员……徐阶更惨。

当然了,四品一下的官员这次吏部一次性撸下来四五十号,其他的也都是降职使用,四品以上的官员大都资历深,有背景,掉下来的并不多。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京察中提出的八法中七种都是可以降职使用,只有一种是必须滚蛋而且还不能起复的……那就是如徐九思被撵走的理由,老迈多病。

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塘,湖州乌程人,嘉靖十一年进士,选庶吉士,此人走的是典型的储相路线,翰林院熬完资历后入詹事府,历任右中允、左谕德,又以太常少卿掌国子监事,后升任吏部侍郎。

值得注意的是,闵如霖一直走在徐阶的身后,徐阶卸任国子监祭酒,闵如霖接任,徐阶卸任吏部侍郎,又是闵如霖接任,而且徐阶当年灵济宫讲学,闵如霖就名列其中。

嘉靖三十三年,闵如霖升任南京礼部尚书,这是徐阶藏在南京的重要棋子,重要性远比后来同样入阁的赵贞吉要大。

但就在京察结束的前一天,都察院有御史以考察拾遗,弹劾闵如霖年老多病以至不职,被勒令致仕。

要知道这是南京礼部尚书啊,一旦严嵩失败后,被召回北京至少一个六部尚书,说不定新帝登基还能入阁……现在只能凄惨的回家养老了。

倒霉的还不仅仅是闵如霖一个人。

卢绅,字汝佩,号书庵,陕西咸宁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徐阶的同年,虽然没有选庶吉士,但辗转多任,执政经验丰富,嘉靖三十三张经从南京户部尚书转南京兵部尚书后,就是卢绅接任南京户部尚书。

同样也是在京察结束的前一天,都察院、六科均有科道言官以考察拾遗,弹劾卢绅年老多病以至不职,被勒令致仕。

一次性丢了两个南京尚书,徐阶估摸着要心疼到吐血,年老多病……闵如霖和徐阶是同龄人,卢绅是少年进士,也不过比徐阶大两岁……严嵩眼看着就要八十了!

钱渊才不会去管徐阶会不会吐血,他考虑的是,徐阶这招缩头乌龟用的还真够出神入化。

严嵩父子可能忘了,在朝中势力是否稳固,关键是要看嘉靖帝怎么看。

而在嘉靖帝看来,政治平衡是最重要的。

正常情况下,嘉靖帝不会插手朝臣的政争,但一旦有一方打破了政治平衡,那嘉靖帝就很难忍受。

去年李默的失势不就是他太过嚣杂,力压严嵩徐阶,打破了政治平衡吗?

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渐大了起来,钱渊往后退了几步,但没回到厅内,只站在屋檐后看着雨景,带着些许雨水的风迎面而来,让钱渊精神一振。

严嵩不应该不智于此,应该是严世蕃下的手……钱渊在心里琢磨,难怪史书上说,嘉靖帝晚年极其厌恶严东楼。

距离严嵩倒台没几年了,徐阶可能还会继续当缩头乌龟博取嘉靖帝的同情,不过这次空出这么多位置……严党如果一把抢到手,只怕严嵩倒台的时间要往前推。

远处大门的照壁绕出两个带着斗笠的士卒,这边有护卫迎了上去,钱渊没有出声,在心里苦笑,如果没有意外,叔父钱铮这次倒是有可能进一步。

通政使自去年六七月份开始就得病卧床,通政司里都是以左通政钱铮为主,这次通政使也因年迈多病被斥退……按理来说,应该是钱铮上位,而且不管是徐阶还是严嵩只怕都不会阻拦。

“少爷,有军报,倭寇袭萧山。”

钱渊双手负于身后,京城之事远在千里之外,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或许自己日后还有再做什么的机会,眼前的事更迫在眉睫。

“终于开始了。”钱渊在心里喃喃自语,虽然只是一次试探,徐海只是想借此窥探官军布局,但终究这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但钱渊怎么也没想到,大战的序幕是以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拉开。

总督府内外都是乱哄哄的一片,门口几匹没有系上缰绳的军马嘶鸣着扬起前蹄,又有三骑急速奔来,用力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将腰牌掷给门房,急匆匆的三两步赶进去。

“绍兴军报。”

高声禀报声打断了众人的讨论声,浑身上下湿漉漉的信使单膝跪地高声道:“昨日六百倭寇袭海宁,为俞总兵麾下击退,今日黄昏前突然在萧山登陆,围攻萧山县城,不克后向东退去。”

“无碍。”茅坤立即看向地图,“刘显麾下两军,一军驻扎余姚,一军驻扎绍兴。”

钱渊示意护卫递了块抹布过去,信使擦了把脸并没有起身,继续道:“刘参将送出军报,五百倭寇从沥海所登陆,杀散官兵数百,正在攻打三山所。”

三山所和沥海所都是庇护山阴县的重要据点,从去年大战开始,已经数度沦陷,沥海所还好,但三山所不能有失,此地距离山阴只有数十里路。

胡宗宪和郑若曾第一时间转头看向钱渊,意思很明显,情报不会有错吧?

一下子就是一千多倭寇来袭,这可不是小数目。

钱渊摇摇头,“再等等,不急。”

要判断倭寇是四处侵袭,窥探官军弱点,还是第一时间就集中主力大举入侵,关键还是要看受侵袭的地点多少,毕竟徐海麾下主力尽出,也不过四五千倭寇,而且其中不少裹挟青壮,徐海是不敢贸然分兵的。

“午后诸将才出发,刘显应该到山阴了,”胡宗宪转头吩咐,“令刘显坚守城池,多派斥候打探,保住三山所。”

“另外派出探马询问余姚、宁波、台州动态。”钱渊补充了句。

茅坤点点头,持笔一会儿就,王寅盖上大印,装入油纸包,信使立即出发。

胡宗宪抿着嘴唇,突然转头道:“惟锡,做好准备,随时领兵援绍兴,另外志辅,你明日一早回嘉兴府主持大局。”

钱渊瞥了眼俞大猷,感觉有点古怪……今日议事后,刘显、汤克宽、戚继光、谭纶等人都已经赶赴回驻地,只有最靠近杭州府的俞大猷没有走。

记得历史上倭寇窜入福建,朝中御史弹劾,胡宗宪将罪责都推到俞大猷身上,这一世胡宗宪倒是对俞大猷挺亲近的。

就在总督府略微吃了些点心充饥,钱渊在心里琢磨也不知道绍兴府守不守得住……因为他并不知道刘显也是历史上的抗倭名将,所以对其颇为担忧。

一直等了好久好久,如茅坤、郑若曾都忍不住打瞌睡,胡宗宪正让下人收拾几间客房出来……平日里幕僚都是住在以前的巡抚衙门的。

就在这时候,急促的马蹄声让所有人心头一紧。

“什么?!”

“湖州?!”

众人大惊失色,倭寇居然能在湖州起兵,甚至能攻破南浔镇,简直不可思议。

胡宗宪一屁股坐倒在椅子上,两眼无神……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了,倭寇居然悄无声息的在湖州聚集数千人攻城略地,这意味着什么?

要么东南各处沿海的大军被倭寇视若无物,要么去年徐海就已经在湖州留下后手……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意味着胡宗宪计划的全盘失败,他难以想象自己会有怎么样的下场。

胡宗宪的视线落在了俞大猷的身上,湖州是没有重兵把守的,而最靠近湖州的就是驻扎嘉兴府的俞大猷。

虽然胡宗宪长于谋略,通晓军略,但本质上也是个官僚,碰到这种事……内心深处的畏惧开始起主导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