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两百九十一章 殿试

脸谱下的大明 第两百九十一章 殿试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两百九十一章 殿试

猛地出现在一个全新的,甚至和自己三观有些地方不太符合的环境里,几乎所有人都不会适应,区别是有的人无法反抗只能随波逐流,而有的人试图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变……哪怕只有一点点。

小七是前者,钱渊是后者。

三年多前穿越来到这个时代,钱渊刚开始只将其当做一次有趣的人生旅程,但随着父兄横死,倭寇侵袭,他的心态渐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开始试图伸出螳臂,让历史车轮的滚动方向发生一点点偏移。

但钱渊想,小七的话也未尝没有道理,自己没必要在任何时期,任何地点都要表现出与众不同……那种穿越者和土著之间明显的差异。

不过,这种想法很快破灭了……就在十五天后。

三月十五日。

半个月的时间一眨眼就没了,要拜会房师,要拜会同年,还要接待无数慕名而来,或登科,或未登科的……比如这次又失望而归的归有光。

此外钱渊还得忙着组织某些活动,比如随园麻将社的活动,比如每五日去谈恋爱……忙的是不可开交。

还好从成化年间殿试就改成三月十五了,以前都是二月底放榜,三月一号殿试。

三更天,两百九十六位新科贡士云集在左门外,几乎每个人都神情激昂,每个人都精神抖擞,甚至有的人两条腿都在发颤……几乎,只有钱渊在打哈欠。

他也想融入这种气氛中,他拼命回想当年高考……呃,高考一塌糊涂,答题卡都填错了……钱渊转头看了眼平时沉稳的陶大临、孙鑨,这两人看似平静,但明显心神不宁。

实在没办法感同身受……对无数读书人来说,进士是他们的登天之路,但对于钱渊来说,这不是唯一的一条路。

这样的钱渊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特别是在众人排列之后,他站在倒数第二个位置的时候。

冼烔两手握拳,头昂的高高的,钱渊两手互插在袖里保暖,头低低的,还时不时打个哈欠。

时间到了,天微微泛亮,宫门大开,有礼部官员用庄严而悠长的调子高呼道:“宣嘉靖丙辰科贡生入!”

这次是钱渊穿越而来最轻松的一次赴试,没有差额,全都能点进士,而且还包吃……每个人领了一包宫饼,最关键的是不用扛箱子,殿试就一天。

沿着御街往前,钱渊用不着想太多,只需要跟着队伍走就行,他前世只来过两次北京,其中一次连高铁站都没出,还有一次是来旅游的,但也只去了不多的几个地方,但故宫还是来过的。

贡士一行笔直往前,越过金水桥入承天门,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走进太和殿,钱渊步调轻松随意,强打精神左顾右盼,但前面那厮……步子都乱了,要不是钱渊不忍心伸了把手,估计都要跪下了。

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眼里,这叫皇权之威。

太和殿的最前方,一人老迈不堪的坐在圆凳上,十几个官员众星捧月的将其围在中间,这位当然就是当朝首辅严分宜。

当然了,也有几人不屑的走的远远地,比如礼部尚书吴山,比如吏部天官李默。

也有几人不偏不倚的站在中间,比如刚上任不久的兵部尚书许论,比如内阁次辅徐阶,内阁群辅吕本。

“严阁老,徐阁老,新科进士来了。”说话的是阁老吕本,他是有资格说这句话的,因为他是绍兴余姚人,会试第一第二都是绍兴人,与有荣焉啊。

事实上,这一科进士,绍兴府人多达十九人。

科举路上六道关,殿试是最特殊的,因为名义上是天子门生,所以殿试是没有主考官,只有读卷官,他们在批阅之后将最出色的十份,或二十份考卷递到皇帝面前,御笔钦点。

读卷官也是有标准的,就一个标准,大九卿以及掌翰林事的翰林学士,以及内阁,其实这也是廷推的标准。

太和殿两侧摆满了小桌子,这是鸿胪寺准备好的考场,钱渊偏头看了眼不禁皱眉,这也太矮了……像他这种将近一米八身高的还真不多。

严嵩在干儿子赵文华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起身,准备领头向着空无一人的皇帝宝座拜下,然后宣布殿试正式开始。

但就在这时候,侧面一阵旗帜摇晃,领头疾步而来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

一众重臣纷纷愕然,就连严嵩徐阶都大为意外,自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后嘉靖帝移居西苑,二十三年、二十六年两次殿试都是在西苑举行的,毕竟天子门生,天子得到场啊。

但即使是在西苑举行,嘉靖帝一样不露面,所以从嘉靖三十二年开始,殿试考场又重新回到紫禁城的太和殿。

没想到,都好些年没回紫禁城的嘉靖帝居然回来了,而且还来参加这次殿试。

虽然是一身道服,但毕竟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嘉靖帝坐上宝座有君临天下之势,在严嵩、徐阶两位媚上的青词宰相的带领下,官员、贡士拜倒在地口称万岁。

礼部尚书吴山高呼殿试开始,考生们纷纷落座,不少视线都集中在了队列最后方的那人身上。

原因很简单,就在昨天下午,浙江送来最新战报,宁绍台参将戚继光率军在宁波大破倭寇,斩杀四百有余,俘虏二十艘战船,并不损一人,嘉靖帝大喜。

兵部的官员如果格尽职守,肯定能想起这条战报最后的“不损一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戚继光升任宁绍台参将后,出战三次,都是野战,第二次第三次都是不损一人击溃倭寇。

如果兵部有聂豹的旧部门生,会想起在两年前的华亭,也有这么一场号称不损一人的胜战。

徐阶、李默、吕本还没什么感觉,但和钱渊接触较多的严嵩、赵文华都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关联,戚继光似乎和钱渊相交颇深。

甚至赵文华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拜访食园,钱渊就提过戚继光,临平山一战,钱渊力保戚继光率军出城,后来赴徽州备考之前,还几度推荐。

如果不是钱渊的力荐,无战功在手的戚继光是没有资格被允许募兵编练新军的,要知道如今只有四个人被允许编练新军,那三人分别是谭纶、俞大猷、卢斌。

要知道,训练一支新军,不仅仅意味着将领本人被上司看好,更意味着要消耗大量资源,东南战局缺的就是资源,说白了就是缺银子,编练新军比卫所兵要耗费的银子多得多。

而嘉靖帝清晰的记得,在两个月前的元宵节,徐渭、钱渊不止一两次在自己面前提起戚继光,甚至钱渊还借给戚继光不少护卫作为军中教习。

不多几个知道内情的官员都认为,是昨天的战报让嘉靖帝大喜,甚至爱屋及乌。

严嵩已经在考虑自己反正是没脸的,干脆不要脸把钱渊点为状元……

但很可惜,这次他们猜错了。

用嘉靖帝自己的话说,是今夜道心不稳,忽起意来一观新科进士。

用黄锦的话说是,皇爷今夜失眠睡不着。

事实是,年后不管是严嵩、徐阶,还是翰林院的李春芳、郭朴、袁炜,写的青词都不能让嘉靖帝满意。

所以,他今天是特地来看徐渭的。

因为,今天的殿试是嘉靖朝的老规矩,一道策问,一道青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