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一百零九章 嗅觉

脸谱下的大明 第一百零九章 嗅觉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一百零九章 嗅觉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脸谱下的大明正文卷第一百零九章嗅觉虽然遭遇倭乱,但除了东南沿海的宁波、台州、松江、嘉兴等地,江南各处商运依旧流通,苏州运河上大小船只穿梭不停,两岸的粉墙瓦黛依旧,似乎战争距离这儿还很远。

但是这一天,苏州运河码头有些混乱,大批兵丁清理出一块约莫三四里的区域,一艘三层高的官船缓缓停靠。

不见有人下船,倒是不停有人或骑马,或乘轿而来,递上帖子在岸上等候,时不时船上通传叫上几人登船。

船上的主人似乎并不想见太多人,以至于不算小的待客厅中只有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一张国字脸,面色略微黝黑,个头不高但身形挺拔如松,有一股凛然之威,他就是大明第一任浙直总督张经。

一上任就被徐海戏耍,张经脸色并不好看,他皱眉低声问:“双江兄,俞大猷那……”

一路上颇为劳累的聂豹背脊似乎有些弯曲,他点点头道:“刚刚接到消息,首辅已将崇德战报呈禀陛下,俞大猷调任吴淞总兵。”

虽然屡遭败绩,但张经很清楚,如卢镗、汤克宽、俞大猷依旧是他需要依仗的重要人物。

聂豹看了眼依旧皱眉的张经,“虽然是吴淞总兵,但仍然由你调配。”

张经宦海沉浮数十年,但仍然性情如火,立即问道:“据说俞大猷和严……”

“无谓之谈。”聂豹摇摇头,“不用考虑此事,俞大猷和严嵩实际上并无瓜葛,这件事我知道内情。”

聂豹没有继续解释,而是话题一转,“你需要担心的是外面那位。”

张经知道这是在说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此人是和聂豹同行下江南的。

“廷彝,浙直总督兼管六省兵马,便宜行事,你无需考虑过多。”聂豹加重语气,“老夫此次南下,为的就是让你不需要考虑过多……”

沉默半响后,张经拱手相谢。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张经自然听得懂。

关于东南抗倭,徐阶败北,李默插不上手,朝中唯有严嵩、聂豹主管此事。

在这种情况下,严嵩不可能不派人南下分功,而聂豹南下就是为了盯住赵文华,张经虽然资格老,但未必被赵文华放在眼里。

“大人,俞总兵名帖。”仆役在厅外禀报。

“让他等等吧。”聂豹挥退仆役,笑道:“俞大猷运气真不错。”

“的确如此,平湖被倭寇击败,没想到还能打出崇德大捷。”张经也笑道:“算是勉强挽回点面子。”

聂豹指了指张经,“廷彝,你我同年,何必砌词!”

聂豹和张经都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这也是之前徐阶压着张经的主要原因。

“哈哈哈!”张经大笑道:“我也想见见那位被誉为华亭英杰的钱家子。”

聂豹却没有笑,歪着头眯着眼,缓缓问:“为什么?”

“为什么?”张经笑声一停,诧异道:“一个生员能力助官兵守城,自然有这个资格。”

聂豹默不作声拾起茶盏抿了口,“只是如此?”

“还有其他原因?”张经莫名其妙。

微不可闻的叹息声响起,聂豹沉默片刻后道:“今年倭寇只怕还会侵袭沿海,有把握吗?”

张经犹豫了会儿才说:“如若广西狼土兵能尽早到位,问题不大。”

“好,老夫负责调配。”聂豹挥挥手,“廷彝你军务繁忙,回杭州吧,老夫明日启程去松江。”

虽然是同年进士,但张经在聂豹面前从来是个小老弟角色,手足无措的放下茶盏,迟疑着走出船舱。

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

外面起风了,被风一吹,张经脑子还是有点乱……之前说起要见见那个钱家子,之后聂豹突然问起自己击倭有无把握,再之后就送客了。

沿着船板走下官船,张经和上前拜见的众人见礼,还问了问俞大猷的伤势,眼角余光瞥见对方身后不远处的那个少年郎。

俞大猷犹豫着要不要介绍介绍钱渊,但张经突然脸色一变,脸上的笑容消失的无影无踪,转身大踏步离去。

远远看着这一幕,站在船头的聂豹深深叹了口气,虽然几上几下,跌爬滚打数十年,但张廷彝仍然是这模样……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最大的劣处。

“那就是浙直总督张廷彝。”圆脸中年人笑容可掬,“别往心里去,他是朝中出了名的直脾气。”

“梅村公这话……”钱渊嘿嘿笑道:“直脾气……不是坏脾气?”

赵文华号梅村,听这话大笑道:“有趣有趣!”

钱渊的话绵里藏针,人家张经是看到我和你赵文华这个严党干将站在一起,才会勃然变色。

倒是赵文华一副好脾气,完全没有历史上跋扈模样。

俞大猷和钱渊两人刚到码头递上帖子,还没等到聂豹召见,赵文华突然亲自下船,在众目睽睽之下找到钱渊。

两人谈笑风生,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让众人心生诧异,严党的名声在江南士林中简直就是臭大街,没想到钱渊却是这样的态度。

对于钱渊来说,严党不是什么好玩意,但将严党干掉的徐阶也不是什么好玩意。

更何况,作为一个对自身利益关注度非常高的穿越者,钱渊从不会无来由的得罪人,对方拥有权力,就算不想攀上这条线,也没必要得罪对方。

但对于张经这种自视为正人君子的士大夫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

看着赵文华、俞大猷、钱渊陆续登船,聂豹笑着问:“聊什么聊得这么开怀大笑?”

钱渊得体的行礼后轻声道:“嘉靖二十六年,梅村公编纂《嘉兴府图记》,晚辈受益匪浅。”

赵文华绝非不学无术之徒,事实上此人才学过人,编纂的《嘉兴府图记》后来还被收入《四库全书》流传后世。

聂豹微微点头,看着赵文华和钱渊说笑几句后才离去。

远远看了眼已经启程回杭州的张经背影,聂豹在心里叹息,论指挥作战,十个赵文华也不是张经的对手,但论对朝争的敏感度,一百个张经也比不上赵文华。

当然了,文武双全,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聂豹有这样的敏感度。

钱渊,年仅十八岁的华亭生员,看似普普通通,但其已经卷入了朝争之中,而且深层次的参与到之前,也可能之后的抗倭中。

曾经给前任浙江巡抚王忬出谋划策,一度遏制嘉兴府、松江府倭乱。

曾经在嘉定、崇德两次展示不俗的能力,助明军两次大败倭寇,这并不是巧合。

这些只是外人看到的表象。

隐藏在水下的是,钱渊的人脉。

陆树声的弟子,得震川公、文衡山之赞,和余姚孙家来往密切,这些影响还只是局限在士林中。

但嘉定、崇德两战,钱渊和俞大猷、卢镗这两位最重要的明军将领建立了极为深厚的联系,说得不好听点,他们都欠钱渊的人情。

而台州知府谭伦是钱渊的小舅,台州同知唐顺之和钱渊在崇德县并肩而战。

身为严嵩的干儿子,下江南就是来揽功的,赵文华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突破口,从这个钱家子身上能够关联到太多太多的人物。

毫无疑问,聂豹也察觉到了,所以他早在南下途中就决定召见钱渊。

但,几乎没有政治嗅觉的张经并没有察觉到这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