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一千五十七章 唇枪舌剑(上)

第一千五十七章 唇枪舌剑(上)

脸谱下的大明正文卷第一千五十七章唇枪舌剑已经是谨身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再兼礼部坐堂尚书,加少师、太子太师的高拱,依旧像当年听到裕王府有什么动静立即急匆匆赶来一样。

在发现陈洪被赶出来,而陛下召见徐渭之后,高拱找了个借口立即觐见……十多天前,钱渊单独觐见闹出那么大的事,而徐渭是钱渊离京后的随园核心人物。

“拜见陛下。”

“高师傅免礼。”

隆庆帝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但冷眼旁观的徐渭总觉得这笑容有点僵硬。

高拱可能忘了,如今他的学生不再是个皇子,而是个皇帝。

面对高拱肃然眼神和气势,隆庆帝有点坐立不安,有一种被捉奸在床的感觉……当年在裕王府,高拱和钱渊就是王不见王,登基之后,这两位更是从不见面,即使是觐见也要挑对方不在的时候。

但下一刻,隆庆帝眼角余光瞄见平静的徐渭,突然反应过来了……又不是钱渊在场,算不上捉奸在床!

“陈伴,还不搬个凳子来?”

“高师傅快坐……”

“谢陛下。”高拱慢条斯理的坐下,也不看坐在另一边的徐渭,朗声道:“今日内阁共议黄河事,去年都察院右佥都御潘季驯总理河道,整修漕运,开凿新河道,今岁山东大涝,黄河泛滥,潘季驯并南京户部、工部请调拨钱粮。”

隆庆帝咬咬牙,他对户部的事相对比较熟悉,这马上就要给边军发放粮饷了,东南说不定还有战事,而很可能接下来很长时日税银断绝,手上的银子是要省着用的。

但治理黄河这笔费用不能省,也省不下来,不说黄河泛滥会折腾出多少灾民,关键是会影响漕运,这是国之大事……隆庆帝再咬牙也只能点头。

“内阁并户部砺庵公共议,不能所有钱粮都从朝中调拨……”隆庆帝看向徐渭,“记得前任宁波知府唐顺之在东南修建粮仓,存粮甚多?”

徐渭起身应道:“确有此事,行通商事后,东南民众多种植桑麻、茶叶,荆川公恐有缺粮之忧,命海商贩货回程转运粮米以备用,先后输闽赣、辽东……为此至今户部还欠着这笔债不肯还。”

“展才要讨这笔债……让他找户部去撕扯。”隆庆帝想起这事就想笑,“砺庵公也真是……居然把陆平泉拉去户部。”

看隆庆帝和徐渭谈笑,高拱脸色愈发不好看了,猛烈咳嗽两声打断道:“陛下,另有一事禀报。”

“高师傅只管说就是。”

“西南土司互相攻伐,越闹越大,云南总兵官无力弹压,兵部拟浙西参将戚继美调任云南副总兵,如若弹压得力,当继任总兵官。”

几句话刚被隆庆帝听进耳中,那边的徐渭已经勃然大怒,“参将升任副总兵,调驻他省,此乃兵部职责。

杨惟约投入高门,高阁老就觉得兵部是自己的地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太肆无忌惮了,你何尝将陛下放在眼里?!”

杨惟约投入高门……这话说的阴阳怪气。

高拱倒是没有发火,只冷笑道:“内阁大学士与陛下商议国事,尔等小吏何敢乱语?!”

斗嘴皮子?

徐渭除了钱渊谁都不怕,同样冷笑道:“大学士五品官,徐某人侍讲学士亦五品官!”

呃,徐渭这是不要脸了……听得隆庆帝好险笑出来。

正儿八经的说,大学士还真是五品官,只不过入阁之后都要兼任尚书衔,而且还会加太师等头衔而显贵。

这话将高拱堵得胸闷不已,暗骂难怪是钱渊那厮的知己,嘴巴真利索,自己再将太师、太子太师、礼部尚书、吏部尚书这些头衔丢出去压人,就显得有点落于下乘了。

高拱正犹豫时,那边徐渭已经反攻倒算了。

“钱展才两度南下,不惜抛储相之名,甘冒奇险,力挽狂澜,拯万民于水火之中,却遭朝中奸党妒恨,编织罪名,进献谗言,恨不得置其于死地!”

“你高阁老如今手揽大权,其势更甚当年严分宜,但有何寸功于国?”

“难道新郑高家祖籍非山西洪洞,而是从黄州迁居而来?!”

徐渭戟指大骂,骂得高拱眼睛都要喷火了,黄州……那是秦桧的乡梓。

一旁的陈洪是从内书堂熬出来的,偷偷看了眼隆庆帝……这位一脸茫然,估摸着没听懂。

高拱铁青着脸没去反唇相讥,呃,他也知道,论嘴皮子,自己不是徐渭的对手。

“陛下,钱渊以兵部侍郎衔南下巡视海疆,但东南多有其旧部,当另择良将……”

“哈哈哈,元辅将心腹董一奎塞到浙江做总兵官,没想到高阁老也有心腹大将!”徐渭唾沫横飞,“就是不知道高阁老是不是要抢了浙江总兵官!”

陈洪往后退了一步尽量不惹人注意,虽然自己被称为内相,但这种场面还真没资格掺和……听听徐渭那些话,句句带刀,字字钻心。

高拱独揽大权,越徐阶执掌票拟,将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呼来喝去,礼部、吏部、兵部都是他的自留地,还要结交外地统兵大将……

换成嘉靖帝,徐渭说的隐晦一点,说不定高拱今日就得下狱,隆庆帝倒是没怀疑高师傅,装模作样训了徐渭两句,才说:“高师傅,浙江巡按御史的奏折你也看了,说不定此时东南战事已起,展才当年以平倭而名声鹊起,兵部侍郎衔也合适……”

高拱厉声道:“朝中多有贤臣良将,非他钱展才能平倭!”

“那是自然,不过东南多山多水,少有地势平坦的平原,西北将门未必能适应。”徐渭还在戳刀子,“高阁老说说,您那位心腹大将何许人也?”

“文长,统兵的应是文臣。”

“对对对,陛下说的是。”徐渭恍然大悟,“前任浙江巡抚谭子理最为合适,可惜还丁忧守孝,不过即使在朝也不行,他是展才的小舅。”

“对了,福建巡抚吴惟锡也合适,不过多年前他与尚是秀才的展才订交,来往频多,也难入高阁老眼中。”

“噢噢噢,臣想起来了,宁夏巡抚王崇古肯定合意,当年曾任苏州兵备道、苏州知府,虽然击倭多遭败绩,但却是兵部尚书杨惟约的连襟!”

隆庆帝咧着嘴忍笑,徐渭这张嘴真是锋锐如刀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