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一千三十三章 气度

脸谱下的大明 第一千三十三章 气度

作者:狂风徐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8:00

第一千三十三章 气度

北风呼啸而过,吹的窗棂撞在窗框上声声作响,钱渊就站在窗边,也不扶住忽开忽闭的窗户,面无表情的看着外面在寒风中摇摆的萧瑟竹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虽然故人心变,虽然钱渊愤怒,但却并没有生出报复的念头。

身后的林烃劝道:“毕竟身为人子,也无可厚非。”

陆一鹏不忿道:“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围嘉定县,卢斌夜间出击,倭寇不乱,眼见败北,展才强令开城门,率护卫、乡勇亲身出阵,方成就他卢斌将门虎子之名。”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围崇德,若无展才,他卢斌早就一命归西!”曾经参加崇德大捷的陆树德拍桌大骂:“真乃中山狼!”

这个时代,中山狼已经成为忘恩负义的代名词了。

东南诸将中,除却杨文、张三,论和钱渊私人关系最深的只有卢斌和戚继美,后者几乎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前者立下几次大功均是钱渊主持。

嘉靖三十二年初出茅庐,到嘉靖三十三年名声大噪,嘉靖三十五年卢镗败笔,却能力挽狂澜,再到嘉靖三十六年升任宁绍台参将……不可否认卢斌的能力,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成就是依附在钱渊的身上的。

钱渊曾经猜测戚继美会受戚继光的影响有所抉择,但没想到弃之而去的却是卢斌。

徐阶给出了卢斌无法拒绝的诱惑,因嘉兴兵败而一直关在昭狱中的其父卢镗。

向来温和的诸大绶也拉着脸道:“若无展才,何来他卢斌今日!”

徐渭不阴不阳的说:“待得新帝登基,使卢子鸣脱罪归乡,何需华亭,展才足以为之。”

说到这,徐渭噗嗤一笑,“展才,世人皆知你钱龙泉睚眦必报,不料卢家子却如此信得过你!”

周围众人面面相觑都没听懂,钱渊回身苦笑道:“难不成以其父逼其子……这等事,华亭做得出来,钱某做不出来!”

倒是在徐阶手里吃过大苦头的陶大临灵光一闪,喝道:“是华亭以其父逼其子!”

看徐渭、钱渊都默然无语,陶大临叹了口气低声向众人解释了几句。

钱渊当年向卢斌许下诺言,照顾昭狱中的卢镗,并在裕王登基后想办法让卢镗活着回乡。

而徐阶向卢斌许下同样的诺言,但诺言也要看怎么说……能让你老子活着回乡,也能让你老子死在狱中!

就算裕王登基,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交权,内阁首辅徐阶指使人在狱中弄死个把人,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这是徐阶不要脸的地方……真真是不要脸啊!

卢斌不得不主动上书,最终被调驻苏松,算是隐隐投入徐阶门下。

这是个不好的信号,钱渊向来以各种手段遥制东南诸军,如今却出了个卢斌。

卢斌在调驻之前曾经让人送了信来随园,只叙述当年旧情,除外无一语相告。

其实卢斌也知道,徐阶能弄死父亲卢镗,在京中也颇有手段的钱渊未必不能。

但他不敢和徐阶赌,却敢和钱渊赌。

他敢赌一把,相交多年的钱渊不会做那等事,不会像徐阶一样无耻。

这也是刚才徐渭噗嗤笑出声的原因,卢斌倒是看得准,钱渊的确不会那么做。

众人叹息,诸大绶轻声道:“当年震川公赞展才文武双全,兼有气节,如今看来,更兼气度宽宏。”

好几人都哑然失笑,睚眦必报的钱渊被赞气度宽宏……要不是开口的诸大绶,还以为这是说反话骂人呢!

陶大临低声道:“展才,朝中诸公决不许东南沿海始终在随园手中……不论华亭,李时言、高新郑?”

“均有安排。”吏部考功司郎中杨铨插嘴道:“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咱们同年孟洙如今任南京户部员外郎,拟调任慈溪知县,顺天府丞马颖谷拟调绍兴知府,此二人均是高家同乡姻亲。”

陈有年补充道:“李时言门生刘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上个月调任台州府推官。”

徐渭和钱渊对视了一眼,还有浙江巡按御史庞尚鹏,不过这是张居正的人。

“不论其他,东南必有名将重兵把守。”徐渭缓缓道:“通商一事,首要倭患不复,一旦缺兵少将,倭患再起,一切均为泡影。”

众人纷纷点头,这是随园早就定下的原则,如果将卢斌、侯继高、戚继美一干人连兵带将全都调走……鬼知道东南会不会出事。

要知道汪直来降之后的一年多来,戚继光、戚继美、卢斌、侯继高、杨文都陆续或在陆或出海剿杀倭寇,立下颇多战功。

设市通商不是简简单单开个口子,招抚汪直就行了的,没有武力威慑,什么都是空的。

说的更直接点,汪直选择来降的原因有很多,但上虞大捷中三刻钟击溃徐海主力的戚家军一定是个关键原因。

如果那些久历战阵的军队全都被调走,汪直只怕也按不住手下蠢蠢欲动的心思……当年侯涛山一战,金鸡山脚的汪直麾下就有趁火打劫的心思。

浙江沿海地区的兵力调配在谭纶在任时候已经完成,张元勋驻守温州,岳浦河驻守绍兴,卢斌驻守台州,侯继高调驻定海,杨文、张三在镇海附近。

如今岳浦河已经调去嘉兴,戚继美回浙接手绍兴,而台州如今却缺兵少将……台州指挥使葛浩率水师南下,先在福建沿海,如今在广东沿海,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

钱渊有点惋惜,如果当年让杨文南下入闽,按战功也能升任参将了……不过参将一级,又是钱家护卫出身,未必能回浙江。

但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台州,而在于浙江总兵董邦政。

当年俞大猷、戚继光陆续南下,钱渊就为浙江总兵这个位置很费脑筋,毕竟是名义上总管浙江兵马,还好是故交吴淞总兵董邦政接任。

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些年一直拼杀在第一线的董邦政因旧伤缠绵病榻,而且每日愈下,辞呈奏折前日已然入京。

“卢斌之事,就此作罢。”钱渊转头看向孙鑨,“明日让人送些衣物入昭狱。”

孙鑨轻轻点头,他弟弟孙鑛计划明年取陆炳三女过门。

这时候,外间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众人转头看去,兵部郎中吴兑大步流星而来。

徐渭最先发问:“何人调任浙江总兵?”

“宣大将门,前大同参将董旸之子,如今宣大副总兵董一奎,其弟蓟门游击董一元亦调任浙江参将。”吴兑接过茶盏喝了口,接着道:“董一奎其人极为贪财,好狠斗勇,又外厉内怯,据说曾有杀良冒功之举。”

“何人举荐?”

“大司马举荐,内阁票拟两人,一为董一奎,一为俞志辅。”吴兑摇头道:“司礼监批红董一奎。”

“一定是陛下的意思。”

“但俞志辅和展才是故交,当年崇德大捷……”

“说不定内阁做了手脚……”

董一奎、董一元,这两个名字钱渊都很陌生,完全没听过……原时空中,前者在宁夏之役时任宁夏总兵,后者在第二次抗倭援朝中代李如梅担任御倭总兵官。

一句话,都不是好惹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