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首席医圣 > 第938章 聊复集

首席医圣 第938章 聊复集

作者:江湖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21:12

第938章 聊复集

“我就是胡家一个管事的,你可以叫我胡管家。”

老者自我介绍道,干咳一声,眼看宋澈对里头的书志在必得,只好道:“行吧,念在你对医学的钻研和酷爱,我准许你进去翻看一本,记住,只能一本。而且务必小心,别弄坏书籍。”

宋澈微笑道:“放心,我会像对待病人一样去对待这些书的。”

说罢,宋澈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径直在书架中抽出了一本书,《聊复集·怪症汇纂》。

这本书,是工作人员刚刚放上去的,宋澈第一眼就看中了,这也是他为何执着的想进去借阅的原因!

胡管家见状,眼神一亮,走到他身旁,问道:“你是不是打从一开始,就盯上这本书了?”

“汪必昌的收稿,哪个中医大夫不想一睹为快。”宋澈说道,眼神却紧紧审视着这本书。

汪必昌,清代医学大家,嘉庆皇帝的御前太医,被奉为华夏最后一名纯正的杏林国手!

当市井大众只知道《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和《伤寒论》,却鲜少有人知道汪必昌的医书作品在真正的中医圈也是被奉为教科书般的存在!

汪必昌传世的杰作主要是《聊复集》的5卷,分别是《医阶辨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玉钥集》。

但是,汪必昌其实还有4卷《聊复集》尚没有出版。

而手头这本《聊复集·怪症汇纂》,正是其中之一!

“这是拓本啊。”宋澈一眼认出这不是汪必昌的真迹。

胡管家没好气道:“真正的手稿价值起码值两个多亿,你见过有人把两个亿随便摆出来的吗?”

宋澈忍俊不禁的笑了。

以现今古董行业的行情,汪必昌的手稿预估可以卖到四五十万。

而手里这本《聊复集·怪症汇纂》的含金量,如果是真迹的话,确实可以卖到两个亿!

而且别忘了,这部中医典籍的价值不止于文物的价值,还在于里面荟萃的是中医至高的秘方!

余庆堂胡家之所以能大赚特赚,靠的就是一份份祖上积累传下来的药方子!

有鉴于此,没必要觉得胡管家刚刚太斤斤计较,毕竟光是这一本医书里记载的信息,就很价值不菲了!

宋澈这一眼看下来,相当于就是净赚上亿啊!

“这本书里记载的药方,大部分都已经在普遍使用了,少部分在用途上,也被西药取代,估计对你的帮助也不大,不过多看看先贤的经验总没坏处。”

胡管家念叨着,然后就自顾自的继续整理书房了。

大家就这样相安无事、各管各的。

一直到日沉西山,黄昏的余晖洒在书桌上的时候,宋澈才翻完了整本书。

他将双手放在书本上,闭眼松弛了一下双目,又似乎在回味沉浸书海的滋味。

当他睁开眼的时候,才发现书房里一片寂静,只剩下胡管家静悄悄的坐在了书桌旁。

“品味得如何?”胡管家笑问道。

宋澈道:“还不错,美滋滋的。”

胡管家的笑容更显深意:“那我权当考校一下你,整本书看下来,最大的体悟是什么?”

宋澈想了想,吐出一句:“事迹真好看。”

闻言,胡管家也会心一笑。

其实整本书里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但给宋澈最深印象的,却是工整的字迹。

虽然是拓本,但依旧将汪必昌的书法造诣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是一位中医里的书法家!

不要觉得书法跟医术没关联。

就拿时下广为老百姓吐槽的“医嘱狂草”举例。

按道理说,医嘱等于是医生给予病人的指导意见,严重的关乎着性命健康,偏偏很多的医生不知道是本来字迹就差,还是太随性太放飞自我了,医嘱单写得一个比一个潦草,几乎写成了天书!

反正病人们基本是看不懂的。

宋澈受宋老头的影响,医嘱单的字迹一向注意写得工整清晰,因为他明白,一份字迹工整的药单,往往更给患者以安全感。

但相比汪必昌的书法造诣,宋澈仍是一阵自惭形愧。

因为当他阅读文字的时候,自然萌生出了一股安心和惬意。

仿佛这本医书,本就具有治病养人的疗效。

高下立判啊!

正当宋澈感触万千的时候,胡管家也感慨道:“当年胡家的老祖宗,就是看完这本医书之后,萌生了开药房的念头,以‘济世于民’为己任,药坚持奉行‘真’和‘精’。眼看着要名满全国了,结果……唉,中道崩殂啊!”

胡管家口中的老祖宗,想来就是余庆堂的创始人,胡雪岩。

说到胡雪岩开创余庆堂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坛。

毕竟胡雪岩在此之前,和医药行业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

比较广泛的说法,就是胡管家所说的,胡雪岩是一个爱国的红顶商人,看不惯当时医药行业奸商当道,就决定自己开一家良心药店。

除此之外,也不乏阴谋论。

甚至有心理阴暗的人,说胡雪岩开药房,纯粹是为了方便给自己配“助兴”的药,因为胡雪岩很好色,性/欲很强,光是妻妾就有三十多个,而且还有传言说他要求这些妻妾在家里一律穿开裆裤,好方便自己心血来潮,随时随地的“提马扬枪”。

说真的,能编造出这种坊间传言的人,简直就是非蠢既坏。

如果胡雪岩真的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买几个药方自己配药自己吃,难道还不够香吗?

为了给自己配药,赔上三年不盈利而去开药房,莫非觉得清朝第一红顶商人是钱多人傻?

退一万步说,当时胡雪岩的生意里,钱庄、银号、军火和丝绸布庄,每一个都是日进斗金的聚宝盆,如果纯粹为了逐利,根本没必要涉足当时市场利润一般般的医药行业。

有一种说法,宋澈是挺认同的。

那就是胡雪岩开药房,是为了求一个“心安”。

由于他的发家史,大部分靠的就是投机倒把,颇有些德不配位的嫌疑,因此发财以后,胡雪岩设立粥厂、难民局、善堂、义塾、医药局等,就是想给自己积点福德。

可惜然并卵。

一代红顶商人,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仍逃不开抄家厄运……

可能就是有了这个教训,导致余庆堂的后人们一直奉行着闷声发财的宗旨。

“其实,当年胡家的老祖宗本有机会可以逃过一劫的,据说当时慈禧太后给老祖宗交代了一个任务,找到一个药方,只要办妥当了,就保胡家无恙,可惜最后还是没办成啊……”胡管家叹息道。

宋澈心里一动,问道:“是什么药方?”

胡管家深深的望了眼宋澈,眼神闪烁着精芒,低沉着嗓音问道:“小伙子,你觉得这世上真的有长生不老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