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扶乱唐 > 第567章 什么样的人才

扶乱唐 第567章 什么样的人才

作者:狼烟东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05:04

第567章 什么样的人才

于是乎,这些考上了的考生也就相当的疯狂了。

其实,“闻喜宴”一开始是落第考生们私下搞的聚会,无非就是吐槽吐槽试题多变态、考官多偏心,史书记载:“其筵席简率,比之幕天席地”,跟庆祝、答谢一点都不沾边。

后来,落第考生聚会的越来越少,反而新科进士办宴会的越来越多,甚至成了一种习俗,曲江园林因为风景优美、游人众多成了宴会举办地的不二之选。

“闻喜宴”虽说是在首都的国家公园里举办,但终究还是属于民间性质的活动,包括组织人员、经费来源都是来自民间。宴会的筹备机构是一个叫“团司”的民间商业机构,也就“进士团”,专门负责筹办宴会,搜罗“四海之内,水陆之珍”。

宴会的准备工作从新进士们拜见过考试的主考官后就开始了,先是由团司在主考官家附近租套房,等新进士们全部集合后,推选出一名“录事”,一般由当年的状元来担任,此外还要推举出主宴、主酒、主乐、主茶及探花等,这里的“探花”并非后来一甲第三名的榜样,下文再作介绍。

既然是私人聚会,那宴会的经费怎么来呢,其实就是“aa制”,由新进士们自己出份子钱,但是出多少自行商定,并不一定每个人出的都一样,但随着宴会越举办越隆重,经费需要的也越多,所以每个人要承担的份子钱都不少,甚至有些家庭条件一般的进士还要为此对外举债。

宴会当天,长安城内可谓是万人空巷,就连皇亲国戚也会车马华服,盛装出席。

有时候皇帝还会带上妃子们亲临会场,登池南的“紫云楼”观赏盛况。

园内搭建的临时性商铺也会在江畔一字排开,游人熙熙攘攘。宴会上还有歌舞表演,当红的艺人们争相亮相,而京城的王公贵族们也会趁这个机会从新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

当然了,宴会的主角还是新科进士们,他们气宇轩昂,春风满面,风头一时无两。

除了拜谢主考官,还会觥筹交错,结交新友,共游湖光山色。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园中探花”,也就是由前面选出的两名探花郎遍访园内,采取名花,摘最好的花枝,供大家欣赏,然后开始饮美酒,品佳肴。

接下来就是“雁塔题名”,新进士们结伴到慈恩寺内大雁塔下写下自己的名字,灵感一来还要写上几首小诗,当年白居易中进士后就在慈恩寺题写下一句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喜悦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唐诗中有许多描写“闻喜宴”当天盛况的诗,最著名的当属孟郊那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还有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归

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

再有秦韬玉《曲江》:“曲沼深塘跃锦鳞,槐烟径里碧波新。此中境既无佳境,他处春应不是春。金榜真仙开乐席,银鞍公子醉花尘。明年二月重来看,好共东风作主人。”

这些人和事儿,那都十分能够体现出大唐的科举对于人们有多大的吸引力。

因为在那个时代,是一个真正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你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只有好好读书,中了进士了,你这一辈子基本上也就飞起来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其实李倓还是十分认可的,不管是什么时代,你都得有着这么一个公平的地方不是?

而就算是在大唐,这样的公平也不过就是相对来说的,全国的考试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于是乎对于那些个皇族和高官们的孩子,另外一种科举的方式也就应声而出了。

这种方式就是弘文馆、崇文馆考试。弘文馆,是门下省直属的学校;崇文馆,是太子府所办的学校。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数量极少,各二三十人,均为皇室近亲子弟、朝廷重臣子弟、功勋卓著的烈士遗孤。其师资力量自不必说。朝廷给予这两所学校单独举办科举考试的特权,通过者即授予进士及第、明经及第的资格。

换句话说,这两个地方的考试,就相当于是后世的某一个地方,那里不单单是教学质量是十分有保证的,而且还分数线还十分的低,但凡是你有一点点的能耐,基本上也就不用那么头悬梁,锥刺股的去学了。

但是也有一些个头比较铁的皇族和官吏的孩子,觉得自己行了,不屑于参加这样的考试。

他们为了一辈子在官场上面可以抬头挺胸做人,纷纷跑去参加全国统考。

比如,杨国忠做宰相时,他的儿子不敢碰进士科,便去应明经科考试,考完后知道没戏,便让杨国忠去走后门。

对于这样的孩子,其实后世也是有不少的,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不依靠着父母也能闯出来一片自己的天地,等到被碰的头破血流了之后才知道,还是自己的爹妈牛掰啊。

当他们真正走上了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安排的高官厚禄的生活之后,心里面才会由衷的感慨一句:真香!

于是乎,这样的过程在一千多年的华夏历史中一直往复循环,直到李倓所在的后世,也还是如此。

其实用李倓所来自的时代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的一句话说来,还是十分贴切的:这,可能就是生活吧!

虽说如此,但是这个时代的体系在李倓看来还是十分健全的,特别是在这样的盛世之下。

大唐的官员,共计一万八千人左右,但是,这包括了全部的文官、武官、内廷官员。其中,武官所占比例甚大。

大唐拥有约六百个军府,每个军府六名官员,这就是三千六百人。此外,诸卫和前线等常设部队的军官数量也不在少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