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扶乱唐 > 第535章 倭国的现状

扶乱唐 第535章 倭国的现状

作者:狼烟东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05:04

第535章 倭国的现状

从东牟水军这回去了之后,,洪源依旧是把这里的情况第一时间写在了书信之上。

这边大唐显然已经是在为了李倓一年之前所说的话开始践诺了,虽然洪源按照李倓的吩咐还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告诉张冲马上就要打仗了,但是李倓一年之前的豪言壮语却还是言犹在耳,张冲自己的心里也是有数的。

而对于倭国而言,这一年的时间可不是那么好玩的。

本来这几年倭国的这个事儿办的还算是可以的,已经从大唐拿回来了不少的消息了,自己的兵器基本上已经都升级的差不多了,自己的战舰也在制造过程中。

因为倭国是个岛国,各种资源都并不是十分的充足,一般情况下只能说是从大唐或是其他的地方交易过来,这也导致了他们的战舰制造速度慢了不少,想要真正制造出跟大唐相当的战舰,怎么着也得个两年的时间。

但是倭国本来是不着急的,因为大唐已经好几十年没有进步了。

他们只要是能够保住现在这个进步的步伐,超过大唐只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这一代不行,那就下一代,下一代不行,那就再下一代。

不过李倓的出现,让倭国人稍微有点着急了,因为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面,他竟然让大唐的水军和战舰有了一个十分大的改观。

大唐的水军和战舰一旦要是真的厉害了,那他们要做的事儿一定就会是去攻打倭国。

所以倭国人的心里的确是稍微有点慌了,他们想要更快的把自己要完成的事儿做完,免得到时候明明已经掌握了技术了却还是不能制造出跟大唐一样的战舰来。

而这些年山本小五郎在大唐所做的一切还是十分能让倭国的朝堂满意的,他能这么多年一直从大唐获取到那么多的情报,自然是倭国器重他的缘由。

倭国的这个时候,就是李倓在后世所知道的奈良时代,四十多年之前,倭国天皇迁都平城京,开始倭国历史上知名的“奈良时代”。

此期间历代天皇注重农耕,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社会经济得到大为发展,此时的奈良朝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倭国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此时的倭国社会俨然处于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但此时对后世的积弊也在形成,班田制难以形成,天皇**国家的经济发生动摇,中央集权体制因内讧逐渐削弱。

不光是这样,这个时期的倭国不论是跟渤海国还是新罗,那可都是想要享受大唐在众多的国度的情况,那就是以上国自居。

但是他们虽然自己觉得自己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些个国家却不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不管是渤海国还是新罗,对于倭国虽然也还是在相互之间来往着,但是却都是用的平等的态度。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的倭国跟周边的一些个王朝之间的关系并

不是非常的好。

当然,除了大唐之外,不管是对于渤海国还是对于新罗,他们的将士和他们的铠甲兵器都还是十分先进的。

所以他们的遣唐使在大唐的众多遣唐使之中地位也还算是相当的高的。

不管是遣唐使还是想要出兵,从倭国赴唐的航线主要有三条。前期多走北路,后期则改走南岛路或南路。

北路。这是自汉和三国以来,中日交通的早期航线。

从难波、北部九州的筑紫起航,经壹歧、对马岛至济州岛,然后沿朝鲜半岛西南沿岸北行,自汉江口、瓮津半岛起,折而向西,横渡黄海,到后世的山东半岛之登州或莱州登陆。或自汉江口继续北行,越过鸭绿江口,西航,到辽东半岛之南端,通过庙岛列岛,到登州。此路航期长,但多沿海岸航行,较为安全。

南岛路。由北九州的筑紫沿九州岛西海岸南下,经奄美岛、琉球,越东海直达长江口岸。

南路,由北部九州的筑紫横渡东海,到达长江口岸。南岛路和南路航期虽比北路短,但海难事故较多。

而正是因为从倭国到大唐有着这三条线路可以选择,才让大唐一直都并没有发现倭国暗自在从大唐的地界上把十分重要的情报都给送回去了。

坐拥着这些算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倭国天皇天天还在那自我感觉良好呢,这个消息一送回来,对于他来说直接就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感觉,直接就把倭国的天皇老爷子给干到病床上面去了。

这些年他们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在剽窃着大唐的一切,而得到的这些个东西也是让他们成为了比新罗和渤海国更加强大的存在。

但是倭国的每一个天皇都不会满足于仅仅比渤海国和新罗强大,他们的目标一直都是大唐,而现在,大唐发现了这件事只能说明他们应该停下自己的脚步了。

倭国的天皇虽然知道大唐现在可能还没有远隔重洋,大唐自己的战舰可能还不能到达倭国的领土上。

但是不管是同罗还是渤海国,是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帮着大唐的,倭国人的噩梦,马上就要来了。

倭国虽说在军事上还算稍微有点底气,但是倭国的百姓却并非那么团结。

百姓们被束缚在乡里制和班田收授法下,交纳叫作租的土地税和负担叫作庸、调、杂徭的人头税。

由于不断发生的政治事件,天平时期大规模兴建佛寺和统治阶级日益增长的奢侈**,剥削逐年加重。公民为逃避不堪负担的沉重剥削,开始弃田浮浪各地,或寄身于贵族、寺院和地方豪族权势之家。

与此相反,贵族开始侵夺兼并公地,班田收授法难以按期实行。天皇朝廷鼓励垦田,颁布“三世一身法”,谋求解决矛盾,但收效甚微。

这也完美的说明了为啥武藤一郎这样的人到了大唐被李倓抓起来了之后索性就把自己直接当成了大唐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