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娘子送我上青云 > 第215章 面圣

娘子送我上青云 第215章 面圣

作者:佳若飞雪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1-04 04:00:21

第215章 面圣

殿试只有一个题目,而且结果出地也很快。

会试时入围前三名的都是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

皇上看过他们的试卷之后,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大部分都是经验之谈,引经据典倒是挺利索,可问题是毫无新意,这让皇上心中多少有些不舒坦。

前人是如何治理水患的,他还需要问这些贡士?

他自己翻书问人不就可以了?

他要的是新意!

直到柳承恩的试卷被送上来,皇上才眼前一亮。

“好!好!这才是我大兴朝的状元之才!”

这话,却是引起了几位重臣的顾虑。

“皇上,这位柳承恩之前会试是第四名,而且他尚年轻,如今才二十出头的年纪,策论写地好,却未必就是实干之人。”

“回皇上,微臣以为王大人所言极是,咱们科考选举人才,也是为了大兴朝能传世万年,还请皇上三思。”

皇上眯了眯眼,只是轻哼一声,并未说话。

几位大人个个都是脑门儿上冒冷汗。

要知道这位皇上当年登基时可是下过狠手的,京城的几个大家族,不说是被他屠杀殆尽,那也是将京城用血清洗过的。

所以,此时有人明目张胆地来反对皇上的意见,那可是真胆大!

“来人,着这几人入殿回话。”

现在数百人都是在殿外候着呢。

这会儿皇上特意点出来的,就是这次策论写的好的几人。

其中,就有柳承恩。

而先前的会员,也在这个名单里。

皇上让他们都各自禀报了身份之后,便开始逐一提问了。

不得不说,这位会员倒还是真有几分本事的,被皇上问过两句之后,便晾在了一旁。

至于先前会试时的第二名,这一次的表现则是极其不佳。

不说在御前哆嗦个不停,只是回话时前言不搭后语,就已经让人很不喜了,实在是有失体统。

“江宁府的解元柳承恩,你倒是来说说看,这水患之治在于疏而非堵,是何道理呀?”

“回皇上,当年尧命鲧负责治水。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接受任务后,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他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

柳承恩小心地停顿了一下,想要看看皇上此时是否龙颜大怒,又不敢抬头,那可是顶撞圣上的罪名。

皇上则是面色缓和了许多,这等旧事,他自然知晓。

只是如今又从这柳承恩的口中说出来,似乎是比史书上记载地还要更为详尽一些。

看来,这个小子倒是博学之人。

“继续说。”

“是,皇上。”

得了皇上的旨意,柳承恩这才敢继续,后背都吓出汗来了。

“大禹得到了这个结论之后,确立了一条与他父的‘堵’相反的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当年的京城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这个其实很简单。

工部的很多大人们也都曾向皇上禀报过。

事实上,他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只是治水修渠,原本就是劳民伤财的事。

越是大工程,对民生越是有利,可是耗费的银两,也就越是巨大。

所以,这几年,工部也极少再提及了修缮水利一事。

“道理倒是很通透,也很让人信服,只是,真正地实施起来,却是一件难事。柳承恩,你这策论里可是屡次提及了水利对于民生的影响,所以,你是想要让朝廷在水利方面多多地投入财力?”

柳承恩叩首后复又起,“回皇上,学生不敢。”

皇上却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一个不敢!你这篇策论写地极其有趣,而且通篇中大部分却都是在叙述水利对于民生的影响,你说这么多,不就是为了修水利做铺垫?”

完了,被发现了。

柳承恩心里咯噔一下子,却是提醒自己不要慌。

当今皇上的禀性,他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以,不能慌,不能自乱阵脚。

“启禀皇上,学生不才,的确是在这方面小有心得。去年学生的家乡曾遭遇水患,学生的家乡受灾算是较轻的,可是因为周围县的百姓们遭了难,所以学生当时曾与恩师一起与当地的官府来处理善后工作,所以,才会在策论中多提到了水利对于民生的影响。”

这话听上去就实在多了。

不像是刚刚的夸夸其谈,却让皇上更有了想要听下去的**。

“好吧,既然你如此说了,那便继续,朕也好好听听人,你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在场的几位大人们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很明显,这位柳承恩已经入了皇上的眼。

皇上愿意跟他多说话,那就表明了对其十分满意。

“回皇上,民以食为天,所以,我大兴朝最重要的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百姓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先皇也一直都十分重视农业,兴建水利工程。同时,兴修水利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运输,加快物资流转,发展商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繁荣。”

“一派胡言!商人卑贱,你也敢在朝堂之上,对这种事情大加赞赏,甚至还要公然支持,简直是不可所谓!”

柳承恩扭过头,注意到是一位年纪约莫在四十余岁的文官。

看其穿戴,应是三品。

“这位大人,商人重利,可我大兴朝若是没有商人,如何将南方的果子卖入北地赚钱?又如何将北地的牛羊再倒入南方售卖?若是没有这些行为,那我大兴朝的国库又如何充盈起来?”

朝上的几位大人面面相觑,明明在说水利之事,怎么又绕到了商贾之上?

内阁首辅张正阳道:“王大人,他一介学子,如今正在回皇上的话,你贸然打断,是否不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