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二十二章 妥协!

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二十二章 妥协!

作者:墙头上的猫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50:08

第二十二章 妥协!

欧阳辩感觉到非常头疼。

读书人是大夏朝的根基,商人则是大夏朝的未来。

这也是一个改革。

欧阳辩希望的是,大力提升商人的地位,让商人成为大夏朝发展的动力,毕竟接下来工业革命的到来,主力还是得依靠商人,如果商人得不到政治地位,那可是要造反的。

资产阶级革命听说过没有。

当然啦,要等到资产阶级造反,是需要时间的,可能几十年后甚至百年后都不一定,但只要有一天商人的地位没有匹配他们的地位,就有可能会爆发。

欧阳辩很是头疼,因为他已经有些动摇了,一方面商人提升地位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但另一方面,欧阳辩其实知道自己这么做事有些急躁了,但欧阳辩已经闻到了工业革命的味道了,如果不抓紧解决这个事情,到时候文官与商贾的冲突将必不可少。

但是,似乎也可以按照苏辙所说,还是让商人的后代读书进入政坛,这样商人有上进的渠道,也不会过于反对朝廷,毕竟整个社会的确是崇尚读书人的……

欧阳辩和苏辙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暂时搁置,但苏辙面谏的事情还是传扬了出去,于是之后有许多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飞向宫内。

奏折大多也是反对政治协商会议的事情,希望欧阳辩能够取消政治协商会议,关于提高商人地位的事情,则是被建议正常走科举之路。

这个事情对于欧阳辩来说还是第一次,欧阳辩做事情都是先整合三省以及六部长官的意见之后再来定策略,三省六部的长官同意之后来执行,基本反对意见不会太多。

而苏辙的反对就像是吹响了号角一般,让其他人也跟着反对起来,其实倒非苏辙影响力有多大,不过是有人开了头罢了。

欧阳辩意志坚定,但他也是个听得进意见的人,既然大家都反对,那么就先搁置,只不过对于商人来说,他们想要跻身进高层就得多努力个几十年了。

不过这个事情也算是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大夏的官家欧阳辩是有意提高商人的的地位的,朝廷中有反对意见,但总体还是给留了上进的渠道的。

接下来政治协商会议被取消,很多商人虽然惋惜,但他们身上的代表身份并没有被取消,他们被赋予了一个权利,就是可以随时向朝廷交提案,算是一个可以直达天听的渠道。

不过这个身份不是永久性的,一样是有期限的,每四年一换。

至于于乔宇等人则是根据所犯之罪进行宣判,倒也没哟牵涉太广,主要是以没收财产,主要人物监禁几年而已。

这些事情虽然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总体来说局势很是稳定,即便是被取消政治协商会议的商人们,对此甚至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让他们骑到读书人的头上去,想想是刺激,但也挺吓人。

也有感觉到遗憾的,这些人的目光敏锐,格局宏大,才意识到商人究竟错失了一个什么样的机会。

不过很快他们也没有时间多想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挣钱最重要啊。

随着密州工业园正式投产,大夏的经济好像装上了一个加速器,密州工业园产出的商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海外去,对内则是需要非常多的原材料以及各类物资,这种需求对于大夏来说也是非常大的。

于是,大夏各个地方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经济活力顿时被激发了出来。

毕竟有一个如同无底洞一般的工业园,需要海量的物资原材料,这些东西都尽量在大夏境内采购,这样的需求就是经济的催化剂。

这对于商人来说,就是千载难逢的挣钱机会,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太多,先把钱挣到手才是关键。

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的人都欢天喜地,但有人却是有些失望,那个人就是周允让。

周允让接下了欧阳辩的任务,原本想从大夏这些狗大户手上融资,但无奈国内的机会太多了,那些人不想把钱扔到看不见的地方去,所以投资很是谨慎。

有些人虽然也投了,但也不过是看在周允让的身份上象征性给面子投了一些,毕竟周允让是南洋集团的大佬,那可是主管着大夏最大的外贸市场的人嘛,这个面子还是得给的。

但这点钱对于周允让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奈只能找欧阳辩去,对于这种情况,欧阳辩也是无奈,只能自己投了一千万贯,然后让央行也投了一千万贯,农行那边听了消息,也赶紧过来投了一千万贯,这才算是凑了点家底。

倒不是说宋朝商人那边融不了资金,关键是,这可是重要资源,可不能都控制在宋朝商人的手里。

现在有了这三千万贯,周允让倒是可以大展拳脚了。

周允让当天就坐船去了琉球。

琉球也就是后世的湾湾。

抵达琉球之后,周允让立即让人去江南地区以及福建送信,主要就是邀请一些大商人赴琉球共襄大举。

对这个事情,周允让非常重视。

虽然说现在有三千多万贯打底,第一期的项目是可以启动了,但周允让还想撬动更大的资源。

琉球的建设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交趾的控制也需要人与资金,现在大夏境内唯恐不够钱,唯恐没有人,哪里能够抽出人来做这个事情。

现在闲钱最多、人力资源最多的就是大宋朝。

别看现在大夏如火如荼的模样,大宋朝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但论家底,还是大宋朝要厚得多。

——欧阳辩的十几年努力都扔在了大宋朝呢。

而且,大夏南征北战,抢下来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但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三千万人口,而大宋朝的人口估计得接近一个亿的人口!

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这种家底可不比大夏朝要雄厚得多么。

周允让就是盯着人力资源这块呢。

现在大夏朝机会很多,谁愿意背井离乡呢,但大宋朝就不一样了,现在大宋朝大萧条,百姓衣食无依,都快没有生路了,现在有一条活路,你说他们会不会出来呢?

这还用问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