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三十七章 人生不满百,常怀百岁忧!

第三十七章 人生不满百,常怀百岁忧!

文彦博与包拯吴奎都是同年,富弼稍微晚一点,与蔡襄算是同年,因为这一年富弼举茂才,蔡襄则是中了进士。

但几人都算是岁数相仿,除了包拯岁数大一些,其余的大多差不多。

几人倒也没有多客气,分别落座。

“希仁和君谟来得正好,正好有事想请教你们。”

文彦博笑呵呵道。

蔡襄笑呵呵的,包拯则是一脸的严肃。

文彦博等人知道包拯的作风的,倒是不以为意。

包拯道:“宽夫想要问的应该和我们到来的目的是相同的吧?”

文彦博闻言笑道:“希仁和君谟为了央行的事情到来?”

蔡襄笑道:“正是正是,政事堂久久下不了决定,我和希仁兄也着急啊。”

富弼奇道:“这是为何?”

蔡襄笑道:“无他,利国利民罢了。”

蔡襄和包拯的官声都很好,文彦博对他们是信得过的,只是不知道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面对文彦博和富弼的问询,蔡襄道:“论和季默相识,在坐之中,应该属我与希仁兄最早,或者说,相知最深。

希仁兄在我外地的时候,与季默的书信不断,我也是如此,所以论对季默的了解,我与希仁兄应该是当仁不让的。”

包拯点点头同意蔡襄的说法。

文彦博和富弼对视一眼道:“从季默开始谈起吗,倒是一条新的思路,君谟请讲。”

蔡襄点点头,沉吟了一下道:“季默此人,年纪虽小,但从不无的放矢,我回想起与季默相识以来的事情,季默虽然表面上似乎有些孩童的调皮,但他所做的事情,没有脱离他的掌控的,西湖城也好,农业银行也好,都是按照他一开始所写的规划在进行,这份预见性,着实令人惊叹!”

包拯点点头:“确实如此,西湖城的规划我是事后才看到的,但农业银行的规划却是我亲自把关的,出现在规划的事情,基本在现实中都出现了,季默提前就堵上了漏洞,这等能力,我从未在任何人身上见到过。”

文彦博和富弼闻言脸色都有些沉重。

蔡襄奇道:“怎么啦?”

“季默要求在央行任职的人,要和其他的部门脱离,最好是独立在朝廷之外,只接受朝廷的监督,却不接受管辖。”

吴奎解释道。

蔡襄和包拯相视一笑。

文彦博虽是包拯的同年,但他也很少见到包拯笑,此时的好奇心便起来了:“有何高见?”

蔡襄笑道:“这很符合季默的风格。大家都知道,央行一旦筹办起来,天下的财富就会往央行集中,届时恐怕连三司都不如央行有钱。

如此汇聚天下财富的地方,岂会没有人觊觎?

如果央行受朝廷官员管辖,那么该官员会不会上下其手,他的上司会不会对此有想法,三司、政事堂会不会有想法,甚至……”

蔡襄笑着往天上指了指。

文彦博和富弼点点头,示意明白。

蔡襄道:“我想在季默的设计之中,早就把这一块都考虑在内了。央行的好处大家都能够看得明白,央行不必为朝廷兜底,对朝廷的诸多支出也不必负有责任,这些自然由三司来负责便是。

央行的唯一职责,便是让天下的潜藏的财富重新回到市场上进行流通,光是这一项,央行便有存在的意义。

大家都应该有看过季默的《国富论》,里面的主张中有这么一项——只要让金钱流动起来,便能够创造价值。

根据季默预计,民间潜藏的铜钱大约有2.6亿贯左右,这不包括那些劣币,加上流通的劣币,这部分的财富可达三亿贯!

大家想一想,大宋的钱荒闹了多少年了,年年都在铸币,年年都还是缺钱,因为缺钱,市面上的经营萧条,民间甚至不得不用实物交换,可实物交换究竟有多不方便,大家也都是清楚地,这对市场的扩大着实障碍太大!

央行一旦筹办起来,不说将潜藏的铜钱全部都发掘出来,哪怕只有十分之一,多出来的三千万贯,都会让大宋的经济活力十足起来,经济上去了,大宋的商税也会水涨船高,这么一来,大宋的的国库便不虞空虚了!”

包拯点点头:“其实别的不用多说,就光是一项可解钱荒,朝廷便不该拒绝央行的筹办。”

文彦博点点头:“希仁兄所说甚是,可政事堂也有苦衷啊,如同君谟所说,天下财富聚集之处,各方目光所及之处,也是各方争夺的要地,央行一旦立了起来,很多事情便由不得我们了,而且……”

文彦博自嘲一笑:“……政事堂的相公,看似风光,但实则战战兢兢,随时都有可能被贬谪,央行,我们能够护佑一时,但护不住一世!”

文彦博这话一出,连包拯都忍不住叹息。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倒是富弼笑了起来。

众人侧目。

富弼笑着大声道:“我刚刚突然想起季默的《论诗》中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嗯……彦国的意思是?”

文彦博道。

“宽夫兄,我想我应该是想明白了。”

富弼斩钉截铁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咱们这一代人就做咱们认为对的事情,至于未来的事情,哈,让王介甫、司马君实、欧阳季默等人去做吧!

央行既然对当下的大宋有益,现在咱们也能够给立起规矩,那就先干起来,等咱们干不动了,到时候介甫、君实等等后起之秀,也会接着干下去,他们都是很出色的年轻人,都是有坚持的年轻人,像我信得过他们,而且……有季默呢!”

包拯再次微笑:“彦国果然有大气度!类似的话我听季默也有提起过,他曾经自嘲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深以为得到了人生三味。”

文彦博念了一下:“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哈哈哈!”

文彦博笑得颇为舒畅,似乎是解开了心中的纠结。

政事堂外的人,听到政事堂里传出来相公们得欢快的笑声,不由得颇为好奇,但政事堂毕竟是政事堂,谁也不敢造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