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84章 元长,你办事我放心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684章 元长,你办事我放心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684章 元长,你办事我放心

对于炭饼炉子,梁世杰颇有心得,没想到李逵竟然还能将他好不容易琢磨出来的生意,朝着尽善尽美的路子上狂飙突进。

说是狂飙突进,绝对不是开玩笑。

李逵直接在纸上画了一个比较形象的煤饼,区别就是煤饼上的窟窿眼,要比梁世杰想的更多,这是个实在人,立刻趴在图面前数了起来。

“十二个?”

然后陷入了迷茫之色,为何要十二个?

梁世杰出身书香门第,可总觉得自己不太聪明。主要他是恩荫出身,考不上进士,做不了太学的上舍生,更不可能参加每年只有五个名额的太学试。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老梁家读书太好了。翰林大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出了好几个。按照他家的底蕴,怎么着也得是制科和太学试这样的出身,才符合老梁家的身份。

太学试五科,每年就取最优秀的一名学生。这种考试,仅次于大宋难度最高的制科考试,要比科举都要难的多。

毕竟,太学的上舍生本来就是才学扎实之辈,下场参加科举,高中者,半半之数。每科,太学上舍生之中选拔出一百来人,总能中一半的进士。太学,是大宋最为精英的官学,没有之一。

也就是说,太学试的录取率,是会试的十分之一。十个进士,才有一个有机会能够高中。而制科,是几百进士,争几个名额。

这些对梁世杰来说,简直是要他的命。他哪里中的了?

别说制科和太学试了,就是中进士,他也不行啊!他倒是和他的大舅哥关系不错,毕竟他们俩都是举业无望之人。属于惺惺相惜之盟友。

读书没有指望,好在梁家也是宦官门庭,梁世杰即便无法从科举正途获取官职,还有恩荫这条路。

只是做官升迁难了些。尤其是老梁家对他不管不顾,根本就没有心思提携他。要不然,也轮不上蔡京这个岳父给他找门路。

实际上,梁世杰更喜欢做生意,而不是当官。他对钱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执着。当然,当官也不是不行,而是做小官太不和他的胃口。

炭饼,就是他小试牛刀的产物。一经推出,立刻获得商贾的追捧。用的和纯石炭差不多,却加上了泥土之后,反而价格更加低廉。尤其是加上泥之后,仿佛烟也几乎不见。这等好处,立刻让炭饼名声大噪。

李逵若有所思地看着梁世杰,问:“知道为何是十二个窟窿吗?”

这不是考校,而是试探。能够从没用的煤粉,想到制作煤饼的人,是正常人吗?而且这家伙还是官宦子弟。

梁世杰当然回答不了李逵的问题,但不妨碍他琢磨,绞尽脑汁,突然灵光乍现:“大人,下官想到了,这是大人神机妙算,为了平稳天地之力才做出了如此谋划。十二,乃日月之定论,天地之盈缺,合五行土火之气。高,大人实在是高!”

很多时候,李逵都会被这个时代的人神奇的脑洞而惊吓。

没错,不是惊诧,是惊吓。

这次也是如此,他不过是琢磨着煤饼应该是十二个窟窿,是下意识的画了出来而已。主要是他画出的那个圆圈最多也就能画出十二个窟窿,仅此而已。

他可没有想到日月精华,天地定论,之类的事。

但是这么有深度的解释,李逵觉得应该给梁世杰一点机会,他颔首道:“孺子可教也!”

“还有炉子也要改进。封门的选择很重要,用窟窿也可以。但是我告诉你,煤饼这么制作,可以让煤饼燃烧起来更加的充分。你之前的设计,虽然比以前百姓用的方便了些,但还不够。只要燃烧起来的煤饼,就能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地方黑,有些地方红。红是烧着了,黑是没烧着,这需要改进。另外,用圆筒打出来的炭饼,运送起来更加容易,不会破损。”

“下官受教。”梁世杰看向李逵的眼神都变了,改进炭饼使用的方法,这又是能挣钱的地方。

蔡京看着自家女婿对李逵的态度,从惊恐,到佩服,才用了一柱香的时间,心里也不知道是吃味,还是欣赏。

但总觉得李逵好像更加器重他的女婿,这让蔡京很不舒服。

他也是能力出众之辈,如今名声虽然毁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但并不妨碍他是个有想法,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才。

“大人,下官制定了今后我兵统局招商章程。还请大人审阅!”

说完,蔡京将放在衣袂里的折子递给了李逵,李逵接过来看起来,没有任何冒犯李逵兵统局局座的地方,通篇就是说如何招商的问题。

大宋的衙门和商人的关系很微妙。

很多生意,商贾都必须经过衙门的许可,才能经营。比如说酒,盐,铁等等。

炭饼虽然不是什么看着很高大上,也不会对大宋的统治造成麻烦的生意,可以让商人自由发展,但同时也能让衙门监管起来。

蔡京的做法,就是兵统局手握京城燃煤的生意,为何不深挖商业价值?

蔡京的执行计划是招标。

基本上流程和酒一样,但是酒是暗标,而蔡京却要求明标。

这就不是招标了,而是类似于拍卖。

李逵放下了折子,问蔡京:“元长,为何你要选择明标?而不选择暗标?要知道,明标就会产生竞价,有被人诟病敛财之嫌。”

蔡京却笑道:“李待制有所不知,这明标不会造成舞弊。而暗标会让商人有可乘之机。生意往来,商贾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如今石炭生意他们已经试着做了一两个月,等到三月之期一到。我兵统局将收回专营之权。直接让商贾竞价,一旦竞价超过了商贾获利的价格,他们自然会退让。可是暗标却不会如此。”

“万一商人私下里合谋,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竞价成功。然后几个商贾直接私下交易,岂不是我兵统局要被商贾戏耍?”

李逵暗暗点头,蔡京这厮人品虽然很差,但算计的人本事却不小。

尤其是捞钱的本事,更是如此。

李逵当即拍板道:“既然元长说了,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当然,兵统局如今有钱了,除了要在账上公开的收入,其他改给衙门内对人谋福利的地方也不能少。

李逵道:“至于之前的盈利,分出一成给创意之人。之前炭饼的利,就这么分。以后我兵统局,任何有能获利之举,创意之人都能分一成的利。我看府库里拿出一成给梁世杰,元长可有意见?”

“大人……”梁世杰惊呆了,李逵要给他发钱。至少一万贯,这是要收买他了吗?他值这么多钱吗?一时间,这位蔡京的傻女婿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下官没有意见。”

李逵开心道:“如此甚好,不过得设个明目,不然不好听。就叫专利费如何?”

“大人英明!”

梁世杰眼眶都湿润了,他读书不成,已经在家里够憋屈了。

梁家也不是普通人家,曾祖是翰林大学士,祖父梁适虽说是恩荫官,但是也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这在大宋很普遍,很多官员是先做官,后中进士。但是到了他身上,文章狗屁不通,仿佛破了诗书传家的门风,让同族兄弟看不起。

如今,被李逵重视,梁世杰有种想要效忠李逵的冲动。

当然,蔡京也没意见,梁世杰的钱,就是他的钱。他还欠着一大笔债,利息都快让他喘不过气来了。能够还掉一点是一点。

但李逵显然并非仅仅是为了邀买人心,毕竟梁世杰是蔡京的女婿,他要拉拢也不容易。他想的更多。

如果发明创造者没有好处,谁愿意去做改进技术?

即便做了技术进步的改进,也是敝帚自珍,成了独门秘方,也惠及不了社会。

蔡京感激道:“李待制,你且放心,我蔡京就是来给你管理后院之人,大人大可以在外行大刀阔斧之事。”

这话说到了李逵心坎里,虽说蔡京不可信。但这家伙真要是愿意给他做好后勤工作,他这主官的精力能省出一多半。

李逵当即拍着蔡京的肩膀道:“元长,你办事我放心。以后兵统局上下,都是兄弟。你我也不用以官阶相称,显得生分。”

蔡京迟疑了一下,当即改口道:“是,局座。”

他也听章授说过几次李逵喜欢听人叫他‘局座’。

“有元长辅佐,我无忧矣。”

李逵开心的笑着,随即对梁世杰道:“你要好好干,本座看好你。”

等李逵离开了,梁世杰这才问蔡京:“岳父,以后我们就跟着李逵踏实做事吗?”

“蠢才,就一点阿堵物就让你迷了双眼?”蔡京没好气的冷哼一声,随即对女婿道:“你的专利费领了之后送老夫家里去。”

梁世杰看着岳父的背影,很惆怅。

您老看不起阿堵物,有本事不要,给我留点啊!

说起来,蔡京也面对李逵如此忍让,是有原因的。

一来,李逵名声在外,即便是在官场,也是强硬的让人绝望的狠人。看似草莽性格,却并不傻,不仅不傻,而且深谙权谋之术。谋划的大小事情,基本上都成功了。

传言当年贤妃,如今的贵妃,也是李逵谋划之后,才在后宫站稳了脚跟。

可那时候李逵才多大的年纪?

十四。

蔡京想起来自己十四岁的时候,还傻乎乎的真的以为等到中了进士之后,想要干啥就能干啥,能为所欲为。等到后来中了进士之后才发现,官场也是步步危机,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就算是用做官的机会发财,也是战战兢兢,深怕落人陷阱之中。

而李逵十四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谋划宫闱之事,这等权术,蔡京自问自己做不到。

另外,李逵的暴躁,也是蔡京担忧的一方面。

打,是肯定打不过的,就算是老蔡家有一个算一个都上去,也是被欺负的对象。万一李逵要是丧失了理智,岂不是要完蛋?

加上他回到京城之后,第一时间去见了章惇。

章惇也嘱咐过蔡京,别想着对付李逵,做取而代之想,他不答应。

里里外外,堵死了蔡京取代李逵的念头,这份愤恨,只能留在心里了。

再说李逵回到京城之后,陷入了官场拜访的麻烦之中。老家的土特产,送了一波又一波,但也没办法,关系不走动,想要走动的时候就难了。

这日,铁监郑琦急匆匆的跑到兵统局衙门,找到李逵,表情幽怨地问:“李待制,你是否把本官给忘了?”

李逵大为惊恐,看着郑琦不俗的面相,想不起来,为何这位郑大人说出如此引人误导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