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05章 中兴之像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605章 中兴之像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605章 中兴之像

得到了李逵兵围青塘城的消息之后,整个西北都行动了起来。

相比西北,京城得到消息要晚了四五天。

驿站快马将消息送到京城之后,都事堂的章惇觉得奇怪和怀疑,枢密院的李清臣却选择了相信。毕竟这是枢密院的功劳,是可以将都事堂糊一脸的功绩。

就是有一个问题,李逵手里满打满算就万把人,怎么围的青塘城?

章惇这些日子在都事堂一脸的凝重,他发现让安焘去秦凤路根本就是个错误,刚上任就将蔡京的罪责坐实了,这且不算,还有更让他恼火的是,安焘不仅没有收手,还对青塘发起了进攻。

这让一直对权力非常在意的章惇,有种被人偷走了传家宝的愤恨。万一李逵真的在当年打下了青唐城,那么对章惇来说,无疑是个大麻烦。他好不容易伸到枢密院的爪子,就要被剁掉。

别看章惇表面上果断,但在权力分配上,他一直非常犹豫。

更让他难受的是,李清臣最近抖了起来。

只是宫里头的小皇帝还没有表态,让章惇有了缓和的机会。他急忙派人去环庆路和章楶联系,希望得到更真实可靠的消息。

可没等他派遣的人出京城,皇帝召见的宦官就在他府邸外等候。

垂拱殿。

空旷的大殿里只有小皇帝赵煦来回走动的影子,还有大殿四周,如同木头人一般站班的宦官和武士。口中来来回回嘟哝着:“人杰太可靠了,早知如此好用,当初就该点他状元,送他去西北当知州!”

郝随在边上一句话也不敢说,点了状元去西北,这是发配好不好?

大宋的状元,谁去西北当官了?

赵煦很年轻,正因为年轻,就会有年轻人耐不住性子的毛病。当然,在宣仁太后的教育下,小皇帝赵煦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他能够适当的影藏自己的想法,甚至在老奸巨猾的朝臣面前,也难以让人辨别。

但这是普通情况。

赵煦之所以将自己亲政之后的第一个年号定为‘绍圣’,绍,继也;圣,先帝神宗。他将自己亲政的第一个年号定为绍圣就是要昭告天下,他要继续神宗未完成的事业。而神宗的事业分为两个,其中一个是变法,另外一个就是收复河湟之地。第一个失败了,第二个名义上成功,实际上也失败了。

其实在神宗时代,河湟之地虽然被纳入大宋版图。

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归入大宋版图。王韶当年只有将唃厮啰的赞普,也就是国主瞎征俘虏,但是瞎征虽贵为国主,但是控制的地区和人口都有限。青塘唃厮啰中实力最大的恰恰不是国主瞎征? 而是另外一个人董毡。

而且大宋打下来的领土? 大部分都是从西夏人手里攻打下来的? 而不是从青塘人手中抢过来的。

所以? 当大宋将势力深入到了河湟之地的腹地之后? 青塘的反抗也就激烈了起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董毡联合西夏抗拒大宋。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 大宋虽然驻军青塘? 但实际上? 不仅没有完成吞并河湟之地,反而要耗费大量的兵力在秦凤路? 用来控制打下来的草原。

这也给后来丢掉河湟之地埋下了伏笔。

尤其是? 王韶收复河湟之地,不仅没有给大宋的军队实力增加多少? 战马更是无从可见? 反而是耗费了巨大的军费,被拖住在河湟之地。也成了保守派攻讦变法的一个方面。因为王韶鼓动神宗皇帝收复河湟之地,王安石是鼎力支持的。

可即便这样,收复河湟之地也被赵煦认为他父皇最大的功绩之一。毕竟神宗皇帝虽然推行变法? 但是连他自己都承认了失败,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收服河湟之地? 无疑成了神宗这辈子唯一的遮羞布。毕竟开疆拓土的功劳,在历朝历代,只要不是开国皇帝,都能算是中兴之主。

这是对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个很高的评价。

而赵煦亲政之后,第一个目标其实并不是西夏,而是青塘。

他亲政之初,就被西夏的进攻差点吓傻,要不是李逵在金明寨首战告捷,紧接着去了西夏将李秉乾扶上了国主之位,并且发动了西夏国内的政变,大宋要在西夏这头死耗着,不知道要到要消耗到何年马月。毕竟,大宋和西夏从仁宗时期就开始征战,打了几十年,不仅没有长进,反而屡次被西夏羞辱。加上青塘和西夏结盟,大宋在西北往往不能松开手脚的大干一场。

好在有了李逵,才让这一切湮灭在了萌芽之中。

这才让大宋喘了一口气。

让赵煦想不到的是,仅仅一年之后,青塘进攻了。虽说青塘对大宋的威胁无法和西夏相比,但秦凤路的兵马也难以招架。

仅仅是一个安焘,加上个李逵,才去了秦凤路才几天,就给他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青塘城被围?

之前没多久,青塘的兵马还围困过秦州。一转眼,青塘的老巢被围困了,这还真的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可消息是李逵传来的,还有童贯的证明,赵煦不会怀疑童贯有胆子敢来骗他。

那么消息一定是真的。

他没有想到,自己距离他父皇神宗皇帝的丰功伟绩,仅差一步之遥了。这能让他安定下来?

他甚至已经准备了一整套的办法,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只要把青塘打下来,任何损失和代价赵煦都愿意承担。

“臣章惇拜见官家!”

“臣等拜见官家。”

“诸爱卿平身!”赵煦难掩脸上的兴奋,看向章惇的时候,目光中就表达了一个意思,都事堂要配合。

可是章惇却仿佛故意唱反调似的,开口就对军情的怀疑:“官家,臣以为此时需要从长计议。飞廉军虽善战,但还不足以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能接连收复失地,并且围困青塘城。臣以为,等战报送到京城之后,再做打算。”

“这是真的,毋庸置疑,朕只想知道,都事堂准备如何支持!”

任何怀疑,反对的话,此时此刻赵煦都听不进去,赵煦一开口就给这次临时的朝议拟订了基调,无条件支持李逵,无条件支持安焘,无条件支持秦凤路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青塘城。既然李逵和安焘将消息传到了京城,显然单靠秦凤路的实力,想要破青塘城有难度。

不过,他也知道,就章惇手里得到的消息,还不足以让章惇完全相信,干脆也不藏着掖着,坦诚相对,对郝随道:“去,将安焘和李逵的奏折拿来,给诸位爱卿过目。”

章惇明知道这对他很不利,但看了周折之后,还是倒吸一口冷气,李逵这厮带着三千人竟敢去攻打拥有一万五千人得兰州。

还让他打下来了,有没有这么扯淡?

另外,草原上的寺庙被他说服之后,杀青塘贵族,扶持草原奴隶,还真让李逵拉起了几万大军,围困住了青塘城。

但是距离攻破青塘城还远远不够,李逵需要援军。

看到这里,章惇顿时有了计较,躬身先恭维了一阵皇帝,哄小孩般道:“恭喜陛下将入不世之功业。”

赵煦得意地笑起来,摆摆手道:“青塘未破,不敢言功。”

他琢磨着,中兴之主的头衔要从他太爷爷手上落到自己的脑袋上,不由得意起来。

可章惇接下来一句话,让他如坠冰窟:“陛下,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中原押运粮草武器,非两月不能办到。”

“这怎么可能?”赵煦觉得章惇在忽悠他,转而看向了李清臣,问:“李卿,要是全力押送,是否可以在一个月之内运送到前线?”

李清臣吃亏就吃亏在他很自负,同时也很骄傲,明知道章惇挖坑让他跳,但他就是不想睁着眼说瞎话,故意哄骗皇帝,反而会实话实说。

李清臣道:“陛下两个月是最快的时间,要是路上耽搁,京城去青塘,两个半月是要的。好在物资可以从京兆府起运,应该能快一点。但是军队要从中原征调,西军已经无法抽调兵力。”

不就是军队吗?

赵煦不作思考,道:“西北无兵可派,就让京营去。”

邢恕紧接着提醒皇帝:“陛下,户部也拿不出足够的钱。”

“没钱,没人,谈何增援?”

赵煦顿时傻眼了起来,他认为自己被针对了。看向邢恕的眼神越来越冷,这家伙竟然敢阻扰自己成为大宋明君,其心可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