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380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380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380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

好在,李云对李逵的发迹一直保持着非常平和的心态,不平和也没办法,总不能和李逵硬怼吧?再说了,硬怼他也怼不过。对他的人生来说,李逵打从一开始出现,就似乎为了专门打击他的存在。不管是武功,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李逵高人他不知道多少。

就连打劫这种正经人不学的学问,李逵也是颇为精通。尤其擅长黑吃黑。

头两年,李云的心态确实很崩。

崩溃的原因就不说了,总之,李云在李逵的阴影下生活了两三年之后,就渐渐琢磨出了味道。

他为何一直要和李逵去比?

和高俅比不好吗?

高俅这厮跟着苏轼十来年,还不是水平和他差不多?他原先想着,高俅和他一样,在省试落榜。同是难兄难弟,然后一起参加武举,双双打出武进士的一条路来。估计到时候,省试落榜的心态就不会那么难受了。至少在师门那一关也说得过去。虽说这样想不太好,也不太磊落,但总好过自己一个人扛吧?

可没想到,高俅这厮竟然靠着一脚的蹴鞠球技,竟然也当官了。

还将不将道理了?

李云绝望的环顾周围,似乎只有他一个人为了家族荣誉而努力!

加上他爹和爷爷都从老家赶来了,似乎有种老李家不出个官,誓不罢休的样子,这让李云很崩溃。尤其是李逵这厮,之前在皇城里当咸鱼,连个衙门都没有,整日在御道边上占个地方,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压根就不是皇城内当值的官员,而是那个衙门看门的门房。

可如今,李逵竟然手底下有上千人,这还让他怎么去给老爹解释,当官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他敢继续说下去,李清的大巴掌,下一刻就该印在他脸上了。

只能祭出自家老师来说项,李云缩着脑袋对他爷爷李利德道:“爷爷,我家老师今科才侥幸中了进士,我才跟他学了才两年,怎么可能就那么容易高中?他老人家都有落榜的日子,我何德何能,就一定能高中?”

这话倒是没错,苏过上一科就落榜了,元祐年落榜,可能对苏过来说是最大的遗憾。

要是生在别人家,落榜一次,也不算是什么丢脸的事。但是家里头两个学士,老爹和叔叔都是学士,一个是龙图阁学士,一个是龙图阁直学士。却家族最出色的弟子,竟然连进士的这一关都过不去。确实惹人耻笑。

龙图阁还是馆阁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大宋外派差遣的封疆大吏只出自两个地方,一个就是龙图阁,另外一个枢密院。当然,枢密院学士肯定不会外派。枢密院外派的只能是贴职副使。如今,苏门将龙图阁学士包圆了,可见如今的苏门是在家族巅峰时刻。

这也是为什么李逵不去龙图阁闹腾的原因了,自家人,怎么可以胡乱拆台。

更何况,万一把师祖和师叔祖都引出来了,岂不是大大不妙?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

李利德看了一眼别人家的孙子李逵,叹气道:“可你总该再试一试吧?多学三年,下一科高高的中了,也能让我沂水李氏的门庭光大些。到时候你才二十岁,还年轻。要是有个进士身份,就能和官宦门第结亲,岂不是美得很?”

李云心说:“沂水李氏?即便他高中进士,恐怕外人也只知道李逵吧?”

当然李逵出名,肯定不是他学问有多好,也不是他做官有多大。而是他那股子折腾劲,把所有人都吓住了。这位为了跑官,把宰相就一脚踹在了臭水沟里,还有什么他干不出来的事?

就自己老实巴交的样子,也活不成李逵那个样子啊!

李逵也有点头大,族里的人处处学他,似乎都以他为奋斗目标。但你们什么水平,难道心里就没点数吗?

当然,有一个原因,李逵是打死也不会说的。

要不是这一科,换下一科,李逵下场参加省试,恐怕也要落榜。连进入殿试的机会都没有。这一科,因为有大师伯黄庭坚的帮忙,有秘书省浩瀚的进士卷子作为范本,加上黄庭坚沉寂文章几十年的功力,才让他侥幸成功了。

要比真才实学,李逵确实差远了。

不过,李清和李利德看李逵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了执念,这时候李逵要是还缩着不说话,恐怕李云这一关真不好过:“六叔公,清叔,你们也不用纠结于进士门第。小子这次能成功,也是侥幸。要是不中,恐怕也要去和李云一起参加武举。”

“人杰,你不一样,你下场参加武举,那是状元收在兜里,手拿把攥的事。”李清对李逵的武力值,一直有着盲目的自信。打从他亲眼看到李逵用拳头将老虎给打死的惨状,就认定,李逵不是人。

当然,这不是李清骂人,而是把李逵当神人看待。

李清以口气一转道:“可是李云哪里比得上你?他下场参加武举,而且武举每科的人数那么少,他万一被刷下去了,岂不是两头空?再说了,咱们都是使力气往省试殿试上走,突然间要参加武举,也不知道个章程,两眼一抹黑,心里没底啊!”

这倒是句实在话。

别看李清是个武人,他要是想要有所成就,武举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进阶之法。

但李清的家世让他根本就不会对武举有所期盼。他连武举大门往哪儿开都不知道,怎么会去关心武举的章程?

这需要专业人士的解读。

作为京城本土人士,还是军户出身的高俅,这才有了用武之地。原先李家人说的是家事,他也不好开口,但说到武举,恐怕在场连李逵都不如他熟悉。高俅开口道:“诸位也不用担心,李云参加武举一点问题都没有。状元不敢保证,但中个武进士难度不大。”

“老弟啊!不知你是……”

李逵忙道:“这位是高俅,以前是学士门下随从。这次本来是和我们一起参加科举的同门。如今在殿前司做官,是陛下跟前亲近之人。”

李清称呼高俅为老弟,一点问题都没有。高俅面相看着老气,加上也比李清小不了几岁,最多十来岁。称呼一句老弟再合适不过。可李云受不了了,他和高俅是兄弟相称,怎么一转眼就让高俅当叔叔了,这厮面相老,又不是真的老。尤其是高俅这厮身上还有病,李云自信他在娶媳妇生儿子的事上,肯定能赶超高俅。怎么肯平白矮高俅一头?李云忙着对李清道:“爹,是儿的兄弟,不是你的兄弟。”

“你看看人家,和你一起下场省试,都当官了,就你,连个屁都没捞着。”李清本就不是什么文雅之人,尤其是说到了儿子的前程,更是粗话张嘴就来。

原本是李清训斥儿子的话,却让高俅闹了个大红脸。

他当官,可不是科举高中之后当上的官。

高俅面色尴尬道:“清叔,小侄并未获得省试拔贡的机会,更连省试都没有参加。”

“哦,贤侄做官可有门道?”

李清其实更羡慕的是做官,至于做什么官,他不在乎。只要家里有人做官了,就是官宦门第。忽然间,发现省试没能拔贡,科举心灰意冷,也能做官,顿时来了精神。边上,他爹李利德也是双眼放光的盯着高俅。

高俅不着痕迹地偷偷打量了一眼李逵,心说:他做官,恐怕说不大出口。

李逵解释道:“清叔,您老人家就别问了。高兄是陛下亲自提拔的殿前司校尉……因干才而举……恐怕这门路不打好走。”

高俅也一副没脸见人的样子。

可是看在李清眼里,这是谦虚啊!指着李云训斥道:“你看看人家,才能都让陛下都爱惜,非经世之才不可。而你呢?整日瞎混,岂不是要气死我?”

李云耷拉着脑袋,不敢抬头。抬杠是没用的,他如今算是看明白了,在家里,甭管是谁,都喜欢将自己和李逵去比。结果不言而喻,自然是很凄惨的那种。在外头,他爹和爷爷也不满足于当初想要让李云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光荣的捕头了。

时至今日,李清也看不起捕头这份贱业。

捕头,这个一度让李清觉得颇有自豪感的营生,如今却让他如弃敝履般的嫌弃,主要是李家发达了。

但他吹捧高俅的话,却让高俅哑巴了。他能说什么,自己真的有经世之才,连皇帝都让他给惊动了?

这话就算是皇帝金口断言,高俅也不敢信呐。

自己几斤几两,难道还不清楚吗?

李逵也明白,不能让李清和李利德继续说下去了,再这样下去,恐怕李云都要自闭了。于是,转身对高俅道:“高兄,你清楚武举的流程,不如你给我族叔和六叔公说说,需要注意点什么?”

对于京城人士来说,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自己被一个外乡人给问住。

尤其是在见识方面,更是如此。这关乎到某种流淌在他们身上的骄傲。高俅是街头混混出身,对于京城的消息更是精通。

武举虽说是他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但要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说起来也简单,武举考试也有贴经,但只考《论语》和《孟子》。其次就是兵法,再之是箭术,马术之类,李云参加过武举,应该知道章程,但这些都不重要。搏杀武进士的门路只有一条,沙场对战。”

“按照往年武举的人数来看,一般都是参加的人数在三百人左右。其中少数会是落榜的士子参加。但他们也有另外一个身份,将门。”

高俅说到这里,李清和他爹李利德的表情就凝重了很多。

将门。

恐怕真不是普通人能够对抗的强大存在。文官的显赫在朝堂,但将门的显赫,几乎是触及大宋疆域的各个角落,除了朝堂。

当然有对外作战的时候也是如此,大宋的规矩,文官做主将,武将当副手。这也就是让武将在见到文官的那一刻,天生就矮了一头。这也是为什么文臣只要表现出对武将的爱护,大宋的武将就能用性命去报答。

比如说章楶,这位在西北就是如此。他给予武将尊重,武将回报他的是性命相托。

要不然,章楶在主持庆州防御的时候,手底下的兵力还不足西夏的一半,要是他没有过人之处,武将们早就造反了。

高俅见李清等人表情凝重,莞尔笑道:“诸位,不用担心。将门虽是将门,但要是显赫的门第,怎么会需要走科举和武举这条路?显赫的门第的将门子弟,他们一出生就有了官职,根本就不需要去为个武进士争个头破血流。”

“贤侄目光如炬,确实如此。”这个缘由不难猜测,关键是如何看出来。李清心绪稍解,他也是关心则乱。李云这家伙年纪不大,阅历也少。更不是像李逵这样一个人能打趴下整个山寨的猛人,武举出头,他们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这也是为什么李清更希望李云能够继续考虑读书参加科举的原因。

“刚才小侄说的都不是重点,兵法可以在中武进士之后去学,箭术马术也是如此,但唯独一样,武功不行。”高俅道:“武功虽说也是能够苦练出来的,但天赋很多人都没有。武举的关键就是最后沙场的对战。”

“没有规矩,没有任何规矩。在起码的防护之后,就是一场乱战,三百人,闹哄哄的在校场,谁要是能够挺下来,基本上一个武进士的名头就稳了。因为,殿前司和兵部的官员都会在纱场上只有十多个人能站着的时候,才结束这场乱战。”

李清张了张嘴,他听高俅的解释,虽然长见识了,但问题是他听着武举的考试,怎么就那么不靠谱呢?

总觉得有点不对劲。

而李云的爷爷更是一脸嫌弃道:“这岂不是乡间打群架的路数吗?抢亲,抢水,都是这个路数。咱老李家有经验,不虚任何人。”

李清埋怨的看了一眼李利德,自己老爹胡说八道,他也不敢阻止。可您老就不怕把咱家的底给掀了?

李利德这才尴尬的讪笑了几声,表示再也不说了。

李清这才长叹道:“如此说来,李云的武举也玄了?”

李云没想到自己老爹如此没有信心,想要开口给老爹信心,却发现自己真没有多少说服力。反倒是李逵笑道:“打群架,一味的猛冲猛打都不是长久的办法……你们这是什么眼神?”

在场有个算一个,看李逵的眼神都很疑惑。心说:“你不就是这样的人?”

沂水李人杰,要和你们单挑,你们随便上,老子就一个!

一直以来,李逵就是给人这种天下第一猛将的印象。从沂水第一好汉,然后到京东东路第一好汉。

好在李逵如今地位今非昔比,已经是进士老爷,直秘阁了。旁人也知道了掩饰,李逵这才耐着性子说了下去:“李云一个人恐怕不行,需要抱团。几个人,十几个人组成一个小型的战阵,可攻可守,进退自如,就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终于轮到李云发挥了,帮手李云自己给自己找好了,他雀跃道:“爹,爷爷,我都找好了。”

李利德却担忧道:“解千、解万武功不行,胆子也不成。听说之前在济州,因为怕事,半道上还丢人的跑了……”

说到一半,李利德说不下去了,他发现解千和解万正在角落里安静的待着,眼神却颇为无辜。似乎再对老头控诉:“李云他爷爷,我们都在呢?”

可没办法,李家人就是这么耿直。

李清为了掩饰尴尬,对李逵道:“人杰,清叔有个不情之请,还请人杰不要忙着拒绝。”

“清叔还请说。”

“距离武举还有些日子,清叔想要请你帮忙给李云几个练练。”李清不好意思道。

李逵满不在乎道:“行!”

“爹!”

李云反对,但没用。

李清说道:“检验战阵的实力,只能是战阵。有李逵加入冲阵,加上我和林哥,特训几日,足以对这三人有所裨益了。”

李云翻着白眼不想说话,他觉得自己的亲爹有借着特训他的由头,行大义灭亲之举。

可让他叫屈的是,他也没做天怒人怨的事啊!

反倒是解千和解万一脸期待,他们终于能够面对沂水第一好汉李逵,想想,都让他们兄弟激动不已。

李云看向解氏兄弟的目光鄙视不已,连爷都放弃了和李逵一争长短的想法,就你们俩,也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