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314章 苏门败类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314章 苏门败类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314章 苏门败类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家门不幸呐!”

苏辙坐在家中长吁短叹,至于不幸的原因,多半是那个不靠谱的兄长引起的祸端。

苏辙和苏轼这对兄弟很奇怪,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苏轼从小调皮,但苏辙却年少老成,从小苏辙就是跟在哥哥苏轼的后面,帮着给哥哥收拾烂摊子。

要是苏辙自己的门生门徒,李逵也就算了。

从范纯仁的口中得知,李逵这孩子还是很有主见,也有很强的能力,还是沂州解元,算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吧。但是李云、高俅这样的能收入门下吗?

别说收入门下了,连让他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苏辙感慨了一阵,发现似乎不太对劲,苏门多了几个不成器的弟子,不该是家门不幸,随后改口嘟哝起来:“师门不幸啊!”

至于说苏轼和苏辙的传承老师,很简单啊!欧阳修啊!

可以说,李逵和李云幸运之极,苏门可以说是大宋从建国以来,最为显赫的学派。像是吕大防之类的可以追溯到张载,被成为关中学派;比如司马光、程颢、程颐一些人,被归为洛川学派。但是大宋有一个算一个的学派,都比不上传承与欧阳修,光大于二苏的崇古派。

也就是说,李逵和李云踏入苏门之后,注定成为被大宋文人最为羡慕和嫉妒的精英弟子。

但是精英弟子去争夺武状元,苏辙气地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

别说见面了,他就怕倒时候忍不住动手打人。

之前有个高俅已经够让他糟心了,如今还冒出个李云,还有不确定的李逵。别看苏轼已经给弟弟写过信,告诉弟弟,李云就不用去管了,李逵绝对不会参加武举,他有安排。

如果这话范纯仁说,苏辙会选择相信。

但是他二哥在信中信誓旦旦地说有安排,他一万个不相信。不但不信,而且还会担心不已。二哥苏轼那次担保的事成过?

恐怕苏辙心里的这块石头,一时半会是下不去了,他其实也知道自己做的很过分。慈,是君子对后辈的德行守,他如今没有做到。

但没办法,谁让李云等人太不争气,苏辙决定按自己的办法来,故意气恼李逵和李云,激起他们俩兄弟的斗志,争取在省试的时候大放异彩,至少考取个贡士不过分吧?

再说了,考取了贡士之后,他至少也有说道了。

毕竟,省试前六百名,才有机会成为贡士,这已经是一只脚踏入了进士的大门了。就算是试被黜落,贡士进太学难吗?

至少,苏门出了两个太学生,也算不上丢人。

虽说是故意气恼和激励,但是苏辙还是不放心,呼唤来家中老奴,对其万般嘱咐,派人打听李逵和李云在京城的动向,切忌及时汇报。

再说高俅,脸上虽说着不在意的话,入眼也是笑的灿烂样子。

但是眉宇间却少有的夹杂着忧虑和无奈。

不过此时,高俅正在兴头上,嚷嚷着要带李逵去见识一番京城最大,最奢华的酒楼,丰乐楼。说起丰乐楼,不得不说白矾楼,也就是很多后世笔记戏曲之中提到的那座东京第一酒楼,樊楼。

也有叫飞虹楼的。

反正名字很多。

但是丰乐楼多次易主,每一次总会改名字。

如今丰乐楼的东家非常神秘,几乎探听不到东主的份。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丰乐楼在东京老饕眼中的超然地位。

仅仅有美酒佳肴还无法成为第一流的酒楼。

大宋的酒楼,敢起名字带楼的酒楼,进门必是风月。这不是说酒楼的乌烟瘴气,而是喝酒的时候,没有盈盈一握,如同杨柳般腰肢的舞女跳着霓裳羽衣这等舞蹈,如何纵?没有如同银珠落盘般清脆嗓音的歌女,唱着千古以来的哀愁,如何下酒?没有姿色妖娆,笑容甜美的艺伎劝酒……去如此奢靡的地方喝酒,还有什么意义?

丰乐楼是大宋酒楼中的佼佼者,甚至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每年上元的东京花魁争夺,也在此楼进行。

差不多的酒楼也有,比如说曹楼,八仙楼,长庆楼,班楼。

但是对于东京人来说,任何一家酒楼都比不上樊楼在东京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是丰乐楼。

高俅将脯拍的啪啪响,对李逵和李云信誓旦旦道:“放心,哥哥带钱了。”

丰乐楼的开销,三人百贯也是能够拿下来了。当然请楼子的头牌舞女,歌姬不太现实,但是高俅保证都是上等货色。

其实,高俅也没有去过丰乐楼,他对这座酒楼的印象,也是来源于市井的道听途说。

算了,既然高俅一再坚持,李逵就跟着去吧!

走在东京汴梁的街头,李逵其实非常不适应,同时李云也是如此。不同于李云,李逵见识过什么叫超级大城市,后世千万人口的城市比比皆是。百万人口的城市,三线城市都不见得能排的上名。

可李逵即便是见多识广,也无法适应,百万人都住平房的大城市。

东京城内一百多万人,都住平房。

住平房也无所谓,大家都住平房,皇帝家也住平房。皇弟家的平房就是地基高点而已。也不会高地离谱。

华夏的传承里,九这个数字是天地神享用的,人不配。皇帝可以享用七这个数字,但一生之中只有一次的机会,就是死了,驾崩了之后,发丘七层。

九五之尊,五是中间的数字,预示着帝位。

宫廷之中,最雄伟的大也只有五层台基,就是这个道理,超过了,人无福消受,要受天谴。

当然这是封建迷信,不可取,也不可信。

李逵不适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房子太低,而是街道没有路牌,周围没有参照物。都是平房,怎么来参照物?放眼望去,都是差不多的建筑,很容易迷糊。

倒是东京城还是有些地标建筑的,比如说朱雀门和宝寺福胜塔,前者是内城正门,是大宋的门面,修的高些也是必要。后者是开封铁塔。但是这些地标建筑物,除非站在屋顶上才能看到,要是在街上,也不见得能看到。这导致李逵经常有种幻觉,东京城就像是她老家的蒙山镇,只是扩张了数千倍。然后极容易在城中迷路。

这种感觉在颖州,扬州,甚至齐州这样的大城市也没有遇到了。

人口十万的城市,难不倒李逵,没想到百万的东京城,却为难了他。

东京汴梁城给他的感觉就是:人口百万,铺天盖地,无边无际。

丰乐楼之所以出名,主要是这是东京城内为数不多的三层建筑,而且不是一栋楼,是五栋楼形成一个建筑群,三楼还有往来的索桥,可以通行。站在三楼之上,几乎可以俯瞰大半个东京城,这才是让丰乐楼闻名的最重要的原因。

至于说别家也建三层,四层……二三十米的高楼不是不行,其实工艺上难不倒大宋的工匠。

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东京城,皇帝也住城里。谁家的房子修的比皇帝的大都要高,且不说僭越违制。

就是皇城司也不能答应。

要是别有用心的人,修了这么一座楼,天天在楼上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怎么办?

七拐八拐的,李逵终于看到了闻名已久的丰乐楼。

五座三层的木楼,雕梁画栋,彩绘如新,在阳光下给人种熠熠生辉的富丽堂皇。据说,当初修建樊楼的时候,主家参考了商纣王修建的鹿台,不过鹿台有六座高楼相连,不是皇帝根本就不敢修。其实普通皇帝也不敢修鹿台一样的建筑,非昏君不能拥有。

和鹿台修一样,肯定不敢。主家取巧,取其一半修建。之后易主之后,最近又添加了两座楼。可以说,丰乐楼已经修到头了,再往上修,就要有杀头的大祸了。

高俅挤眉弄眼道:“待会儿进了楼,有两百步的回廊,如今这天色还早,也不知道歌姬们是否起来,据说华灯初上之时,这两百步回廊下,群芳争艳,将回廊挤地满满当当的,好不闹。但凡只要兄弟看中了,就尽管挑,都算在哥哥的上。”

高俅不是个吝啬的子,难得出来耍,自然要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站在丰乐楼前,高俅意气风发,左右甩开衣袂,背着手,就往楼里走。

还没有进门,却被伙计拦下来了。

伙计看了一眼穿着普通的高俅,冷哼道:“可有请柬?”

请柬?

去酒楼吃饭还要请柬?

高俅在东京生活了十几年,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荒唐之事。指着伙计怒道:“丰乐楼在京城开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过吃饭还要请柬的道理?今你要是不给我个说法,爷们说什么也要闯一闯。”

“好胆,我家王爷宴请宾客,不要请柬难不成让你白吃白喝不成?”伙计根本就不是伙计,原来是王府的奴仆,说话是鼻孔出奇,傲慢的很。

“王爷,哪家的王爷?”

“怎么,看你样子是不服气?想要打听好了改报复不成?”奴仆阳怪气的口吻将高俅都快气炸了,可是他压根就不给高俅说话的机会:“我家王爷岂能怕你等小人物报复?提起你的狗头听着,我家王爷是永阳郡王。三天之内,这丰乐楼都让我家王爷给包下来了,尔等穷酸,也配来此消遣,滚吧!”

“晦气!”

高俅好不容易做逮着机会做一回东道,却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恶奴给毁了一切。

只是他就算是有举子的份,也是细胳膊细腿的掰不动王爷家的虎威。

只是面子上下不来,说好了请李逵和李云去京城最好的酒楼。如今最好的酒楼被人包场了,高俅也是要脸的人啊!

脸色铁青的有点下不来台。

要是在荒郊野岭里,李逵压根就不在乎什么王爷的份。

但是在京城,城内可是驻有十万军,真要是冲撞了王爷,恐怕真有点麻烦。

李逵拉着气鼓鼓地高俅道:“哥哥换一家即可,喝酒又非要丰乐楼。”

“可是这家最好。”高俅犹豫道,他就是脸上不好看,丢了面子。让他去冲撞王府,他也没有这胆子。

不过李逵有点好奇,永阳郡王是那家的郡王,似乎耳生的很。

随口问了一句:“哥哥,这家永阳郡王是皇亲?”

“皇亲,是外戚。”

高俅不屑一顾的样子,似乎非常鄙夷这家永阳郡王的王爷。当然,恨一个人,不需要太大的理由。

“外戚也能封王?”李逵吃惊不已,这岂不是刘家也有封王的可能?

高俅解释道:“要说京城的郡王,都是赵宋国亲,但是唯独有几家有点特别。曹家被封王且是有功之臣,那是因为妹妹当了皇后。如今说的永阳郡王,正是如今太后的兄长,还有个弟弟,受封永嘉郡王。这向家也够跋扈的,一门双王,不知道的还以为……也多亏是出了个宰相的爷爷,又不是自己的本事?”

“高兄慎言。”

高俅在气头上,说话有点口无遮拦。不过随即,他又张罗起来:“既然着丰乐楼不成,那么去宋门外的班楼,也是一等一的去处。”说这里,高俅似乎想起了一段让他回味良久的记忆,缓缓道:“要说起来,这丰乐楼哥哥我还没来过。但是班楼,前些子在蹴鞠社遇到个豪爽的贵公子,跟着去混了个肚圆。不得不说,班楼虽然名气不如丰乐楼,但里面的歌姬也是一等一的绝色。”

高俅如今是读书人的份,怎么又去混蹴鞠社了?

李逵大为不解。不过他也不想换地方,拉住高俅道:“高兄别折腾了,我看就在这附近选一家临街的馆子,离家也近。如今小弟和李云初来乍到,对京城还不太熟悉,要是晚了,难免会麻烦。”

“也对。”李云点头附和,根本就没想过穿过半个城市去什么班楼,主要是太远了。

信步进了一家附近的酒馆,李逵带头进入店内。毕竟是内城,酒馆也不像是普通的酒馆那么简陋,除了歌姬要帮闲出门去叫之外,大厅明亮,雅座宽敞,也是个喝酒聚会的好去处。

楼上,雅座。

高俅端起酒碗就一口喝干,随即又倒了一万酒,咕咚咕咚的下去了。

三碗之后,酒劲上来了,高俅的鼻子脸颊都红了起来,但最让人不解的是,眼圈也红了起来,突然嚎了一嗓子哭了起来:“贤弟,为兄拖累了你们。我……有愧于学士啊!”

说完,又要喝酒。被李逵拦住了,大为好奇道:“高兄,你这是闹的那出?”李逵大为不解,似乎高俅不被苏辙待见也正常。

似乎苏辙从头到尾都没有待见过高俅。

但是高俅心里苦啊!他就是开封府解试的时候,被文试刷下去了,参加了武试而已。但是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消息京城满天飞,这不就传到了苏辙的耳朵里。之前,高俅不受苏辙待见,但他还能登苏家的门。

可如今,连门都进不去了。

当然,如果放弃省试的资格,高俅应该还是能够被苏辙原谅的。可是大宋明年开的省试,武举通过的也能参加,他虽然中进士渺茫,但也想碰碰运气,这等好事,可能一辈子就遇上一次,错过了,此生后悔。他也不想这辈子就这么庸庸碌碌过去了。或许是这个想法,触怒了苏辙。

高俅求见苏过多次不得,他的名字已经出现在了苏府的黑名单了。

当然,也不是说高俅一定要参加明年开的省试,主要是大宋近些年的科举,一年一个样,每年总有变化。今年科举不考诗词,就让很多考生有些触手不及。准备了三年的诗词,都白费了功夫。

而今年的武举生可以参加文试,也是大宋为数极少的机会。一百年,也就出现过一两次。出现的原因还是因为官吏太少,朝廷需要更多的新科进士,作为官吏储备。几年恐怕是科举爆发的一年,甚至明年还可能开恩科。原因太容易才了,新党上台了,旧党的大批官员要被清理。

官员被清理,国家总不能不需要官吏了吧?

只能增加新科进士的选拔数量,以达到大宋官场的官员缺口。这话大伙都知道,都是摆明了的事实。

其实,高俅对苏辙不待见他,也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思。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苏辙的待见啊!

更要命的是,李逵和李云受了高俅的连累,也在苏府外吃了闭门羹。这让讲义气的高俅心中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感。

李逵一听,原来是这档子事,顿时笑道:“高兄,就为此事?”

“就为此事。”高俅脸上还挂着泪,这次是他距离进士最近的一次机会,他不想放弃。但不放弃,却让学士难堪了。

最近,高俅内心也在纠结,是否要放弃省试。

机会虽然只有一次,但同样的,在他心里,苏学士也只有一个。当然苏辙不算。高俅认准的学士就只有一个人,苏轼。

李逵指着李云对高俅笑道:“我还以为李云是这次省试中唯一的武举参加文试的人,没想到高兄也通过此法通过了解试,可喜可贺!”

“小弟借高兄的酒,敬高兄一杯。”

高俅眨巴了眸子,痴痴地看了一阵李云,随即破涕为笑,说了一句让李云听着非常不舒服的话:”吾道不孤矣!”

“谁和你是同样的道?”李云气地一脑门子黑线,气咻咻道:“要是武举遇上,你就等着被我打得满地找牙吧?”

发现自己不是苏门唯一的‘败类’,高俅心头沉重的负担瞬间飞到了九霄云外,有心和李云开玩笑道:“云哥儿,你可不能是绝的人呐!”

说话间,高俅还用班楼艺伎学来的兰花指恼羞似的指点了李云,李云气地只能干瞪眼。这厮为何不让师叔祖给家法了算逑,留着,简直就是个祸害。

不过高俅也就是子跳脱了一些,他也感觉到了参加武举,可能不是明智之举。凝重道:“今天……今天就算了,从明天开始,为兄要好好努力,争取拔贡,不能坠了我苏门的名头。”

这话听着似乎有模有样的,不过李云突然转过味来指着高俅道:“你解试之后,一个月了都没有碰过书?”

高俅被戳破了真相,扭捏道:“为兄也不想啊!谁知道武举子也能参加礼部省试。再说了,为兄也是散散心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