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294章 义字当头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294章 义字当头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294章 义字当头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郓城是个小地方,而且一多半还因为靠近水泊梁山,汛期来临,时常淹没湖岸,无法耕种。城内大部分的商业都仰仗水运,也就是广济渠的货物运输。其繁荣程度甚至不如上游的合蔡镇。

可以说,小小的郓城根本就不值当来五百官兵弹压。

宋江仔细查看了信上的内容,还有官印,来自广济军州的兵曹司。这是一封正常的官府文书,但透着不正常的是,过境的军队不是永济军,而是猛虎营。他根本就不知道,广济军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猛虎营?

越琢磨越不对劲,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晁保正。

晁盖是东溪村的保正,也就是村长的份。但晁盖在郓城,乃至整个京东两路的名声都很大。联想到之前往来公文之中有让济州协查大名府劫案的公文。宋江猜到晁盖恐怕收留了不该收留的人。

在郓城境内,也只有晁盖有这等广泛的交际。

一来,他的名气确实大,绿林和官府都对他有所耳闻;二来,他仗义疏财的格,让他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太多的提防。不仅没有,反而还会尽力相助。这等人物,却生活在乡间,本仅仅是个富户,就很让人奇怪。

相比之下,宋江如今的名声完全没有走出宋家村。

孝义黑三郎的名头,也仅仅是黑三郎而已。

孝义二字,无从谈起。

想到晁盖,宋江心中开始琢磨起来,自己读书不成了,恐怕这辈子做官没了指望。原以为自己能耍大刀,还有读书的本事,怎么说也该是个文武全才。没想到最后沦落为文不成武不就的书吏,还被仅仅比自己早来两个月的张文远欺负,心中恶气难除。

就算是做书吏,他也看出来了,没有大户的支持,没有江湖朋友的帮衬,恐怕也难以出头。

宋江细想了一阵,决定还是去一趟东溪村。

他将公文往衣襟中贴放好,匆匆灭了油灯,出门。

出城的时候,他还被同是衙门共事的朱仝喊住:“三郎,为何如此匆忙出城?”

“原来是朱兄,小弟在衙门里一时忘了时间,没想到出门就天黑了。这不,正准备回家给父亲报平安。”

宋江随口编撰了个理由,虽说朱仝人不错,但他做的事还是不要让人知道的好。

朱仝也不在意,不过看了一眼天色,倒是满月,月光很亮,也不用担心走夜路而迷路。不过夜晚出行,安全也是个问题。解下腰刀递给了宋江道:“贤弟孝心让人敬佩,夜深赶路,上没有防的武器,遇到野兽就难办了。我这把刀且带上,回头还我。”

“谢过朱兄弟,就此告别。”

“别耽搁了。”

朱仝坦然笑道,对宋江挥挥手。可他边上的雷横却眼珠子滴溜乱转,随即心疑道:“古怪,真的古怪。宋家庄可不是从南门出城啊!”

朱仝笑道:“就不许他有不方便说的事告知吗?”

“哥哥好心好意给他武器防,他却故意哄骗哥哥,为何不见哥哥生气?”

“都是乡里乡亲。公明虽之前一直在读书,也打熬体,同是我辈中人。”说到这里,朱仝就不说话了,他们都是武人。

朱仝是郓城马兵都头,雷横是步兵都头。

其实就是民兵而已,他们训练之下的士兵总数也不超过三十人。别说郓城县了,沂水县也有。当初打老虎的时候,也出动了马军和步军,看着气势吓人的很,不知道的还以为千军万马。实际上,能来二十来人已经算是不错了,像样的武器都凑不全,比散兵游勇都不如。

说是都头,其实是班头。

和三班衙役一样的份,但是有区别的是,他们都是良人。而衙役之中捕快人手多半有犯小错的百姓担任,是不需要重判的罪犯。地位要比衙役稍微高一点,但比不上县衙里的书吏。

雷横死死的盯着宋江离开的方向,夜色正浓,早就看不到宋江的背影。

他只是觉得奇怪,突然似乎心中豁然开朗起来,问朱仝:“刚才公明去的方向,似乎是去东溪村。”

“东溪村?”

朱仝微微邹眉,对于东溪村他在熟悉不过,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常去,而是因为这地方有个人很特别,名气在郓城县比县令老爷都要大一些。

但是却喜好结交江湖朋友,江湖上的人,有好有坏。

总的来说,坏的多,好的少。

乡里乡亲的朱仝自然希望晁盖能好,更不要结交匪类,到时候他们这些做朋友的为难。之前的刘唐就很没有眼力,大家心知肚明的事,非要捅破,弄得大伙脸上无光。

不过朱仝向来不是喜欢猜度他人隐秘的小人,一笑而过:“雷兄弟,今也倦了,在下做东请兄弟喝碗水酒驱驱寒气。”

“这怎么好意思?”

雷横嘴里说着不好意思,可是腿脚却迈开朝着酒肆而去。他家不如朱仝富裕,同时为人又贪财,自然不肯破费,但要是吃人的,他从来都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再说宋江。

提着腰刀,走了十来里路,又饥又饿。

扶着路边的树歇息了一阵,咬牙再次赶路。

总算是在天亮之前,赶到了东溪村。

村口的狗吠叫了起来,一只只接着叫起来,如同比试那只叫的响亮豪迈。不过村子还沉浸在睡梦之中,根本就没有人出门查看的心思。

唯独村头的私塾先生吴用起来了,打开远门,揉眼看清是宋江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此时的宋江又渴又累,在水缸边上舀了一瓢冷水,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没喝两口,却仿佛被激住了似的,打起了颤栗。

“公明兄,这是为何?”

宋江呼出一口气,咬牙道:“出事了。”

“说话间,将衣襟中的文书拿出来给吴用看。”他倒是不担心,吴用和他一样,都是落榜士子。别以为吴家后人说的那是真的,什么吴用参加科举,差点成了状元,因为对蔡京不敬,才被取消了功名。这等瞎话,也就是自己后人给老祖宗脸上贴金了。

状元可不是宰相能定夺的,而是试中皇帝亲自考核之后,才会点取的才子。

而现实状况是,吴用不过是蒙童先生。

基本上和沂水县的颜夫子一样的水平,可能比颜夫子稍微强一些,但也强不到哪里去。毕竟颜夫子和孔夫子就差了个姓,但学问差了十万八千里之遥。

宋江和吴用是同县的士子,平里也经常见面。水平嘛……吴用高一些。但是吴用很穷,没钱去书院读书,只能在乡间闭门造车,以至于解试也过不了。在大宋,读书好的人,考取书院并不难,只要以学问进入书院之后,朝廷会给予补助。当初范仲淹考上了书院,靠着朝廷的补助米粮,才在科举路上坚持了下来。

读书不成的吴用,只能在乡间做私塾先生。

平里教授几个蒙童,也得不到多少束脩。好在有个仗义疏财的邻居,晁盖。经常接济她,才让他免于衣食无继的困顿。

吴用看仔细看完了公文,坦然的目光迎向了宋江问:“公明,这是何意?”

“贤弟不知?”

宋江微微一愣,在他看来,吴用和晁盖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怎么可能对此事毫不在意,难道他之前猜测的不过是虚惊一场,晁盖和劫案无关。或者,隐藏在晁盖庄子里的劫匪隐藏的很好,没有让晁盖发现端倪。

可他哪里知道吴用是强撑着惊慌,他是晁盖的亲信,怎么可能不知道晁盖最近做了什么?

尤其是庄子里一个个来历份古怪的人,都表明晁盖最近做了一件大事。但是吴用不清楚宋江的来意,是要来他面前诈取报,然后回县里邀功?

还是真心为晁盖担心?

而且,晁盖根本就不在庄子里。

就算是宋江想要见人,吴用也不敢让他们相见。

宋江原本想要离开了,不过顶着吴用灶上煮的米粥,咽了一口口水,他一夜水米未沾,早就是饥肠辘辘了,装出好奇道:“这米粥要糊了吧?”

吴用豪爽的大笑起来:“正好给公明果腹。”说话间将米粥端到了桌上,宋江也不嫌烫嘴,连吸带划拉的往口中送。

一锅米粥下肚,宋江终于感觉自己活过来了,浑暖洋洋的颇为惬意。起离开,吴用却故意拦着不让宋江去晁盖的庄子。宋江疑心顿起,不悦道:“吴兄,为何拦着小弟?”

“公明,晁盖哥哥不在庄子里。”无奈之下,吴用吐出实。

宋江怒道:“吴兄,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要隐瞒愚兄到什么时候?此事重大,关乎命,你平里和晁保正交莫逆,怎地如此不知轻重?”

吴用苦笑道:“非是小弟不想告知,而是晁盖哥哥去了十里坡。”

“去那等破落地方做甚?”宋江大为不解,十里坡不是什么集市,更不是闹去处,坡顶连棵树都没有,颇为荒凉,好端端的大半夜去十里坡,岂不是犯傻的行径?

吴用只好将实告知:“可能是去发财?”

“你为何不去?”宋江好奇,发财这个词他听懂了,也觉得晁盖胆大妄为,竟敢做杀人越货的买卖,心里顿时警觉起来,恐怕以后不能和这些人有太深的往来。

“我看家!”

吴用也很无奈啊!之前公孙胜没来之前,他是摇扇子的智多星,可是当那个妖道来了之后,竟然取代了他的地位。这让他找谁说理去?

不过报信这事他是要去的,就等宋江走后,他准备去给晁盖报信。

宋江琢磨了一会儿,有道是送佛送到西,干脆道:“衙门里的公文,你也说不清楚,同去!也好成全了朋友之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