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267章 心头好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267章 心头好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267章 心头好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别说执政官兼副相范纯仁主持沂州解试,就算是主持崖州解试,他也坚信他出的这份考题会原封不动的送到汴梁,进入宫中,放在小皇帝的案头。时间不会超脱三天。而且围观者至少不下于三五人,比如说章惇、蔡卞、曾布等等。

那么肉戏就来了。

这份考题会给小皇帝什么讯号?

小皇帝该如何处理老臣和新臣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范纯仁认为保守派对于皇帝是有功劳的,而且还是大功劳。至少保守派将大宋王朝原原本本交到了小皇帝的手里。而且还是一个相对政局平稳,百姓富足的王朝。这就不得不说些功劳方面的事了。

他总不能告诉小皇帝,自己多大的功劳吧?

用成王和周公的故事能够很好的诠释这些年保守派对小皇帝的爱护之心,至少拥立皇帝的时候,大家都出力了。总不至于要干出卸磨杀驴的勾当吧?

这时候最妥帖的不是邀功,而是讲感情。

沂州的考题就是——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

这句话出自《礼记·文王世子》。

当年周公为了辅佐成王,自己的封地都没有去管理。最后成王长大了亲政了,还政于成王,功成身退。虽是叔侄,但又是君臣,君臣恪守礼义忠孝,皆大欢喜。这才是一个明君该做的事。也是提点小皇帝,不能太由着改革派胡来,冤冤相报何时了,要和谐,不要斗争。

范纯仁相信小皇帝看到这句话,肯定会泪眼朦胧,感动的不能自己。而他的小算盘自然是打地啪啪响。别看保守派都是太皇太后的人,但太皇太后总该是小皇帝的亲皇祖母吧?听她老人家的,就是帮你、爱护你啊!

这些年忍辱负重,岂是浪得虚名?

这也是李逵说‘无耻’的原因,眼瞅着庙堂之上剑拔弩张,你堂堂三朝元老,竟然跪了?太没节操了吧?

我家师叔祖都准备上场搏杀了,您老作为战友,竟然干起卖队友的勾当。您老的良心难道真的就不会痛?

同时这也是李云气得半死的原因,说好了考题是——君子所,其无逸。这道出自《尚书》的题目,引申出来就是勤俭持家,以简为政的道理。怎么一转眼变成了君贤臣忠的戏码,您老变得也太快了。可即便要变,告诉一声啊!动不动就换题目,人与人之间,还有没有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了?

当然,什么考题对李逵来说都不是问题。

不就是写论吗?

议论文格式套上去,再不成,自己闭关琢磨一阵八股文。虽说八股文曾经饱受批判,但文章的格式非常有调理,暗含官府公文的条理之美。只要拿出来,不敢说惊为天人吧?至少能够吸一波睛。

“昔成王年幼,群臣居功,危如累卵,旦夕有覆灭之厄……”

李逵在草稿上写了起来。

抬头看不远处的李云还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大宋的解试规模不比明清的乡试,五六十,甚至七八十个县的秀才同场竞技,几千人赶考,录取一百多人。必须要一座规模宏大的贡院才能容纳考试。

大宋有的州治下只有两个县,大一点的就四五个县,规模小的可怜。解试的规模相比县试也大不了多少,州学就足以容纳所有的考生。

而且大宋对举子选拔并不太重视。主要是没有必要,各地都在送来参加省试的举子,啥样的没有?

真正有才华的,能力出众的学子,那个不是在官办顶级书院读书,获得推荐之后,直接升入太学深造?留在本地的学子,质量都不怎么样。除了几个特别的地区之外,大宋的解试也不过是一场官民同乐的聚会而已。

比如说开封府解试,应天府解试,那是人脑子打出狗脑子的生死场,自然大为不同。

好在这两个地方的解试名额出奇的多,至少不会让学子们有种不争头筹,就会名落孙山的担忧。

半场休息。

范双亲迈开小短腿,偷偷摸摸地出现在考场。

看到李云的书案上放着昨日一样的吃食,顿时开心地眯起眼睛,小碎步甩地飞快,下一刻就坐在了李云的对面。

李云自喻为是个恩怨分明的汉子,瞪了一眼双庆之后,就埋头继续吃饭。也不管双庆的小爪子放在了他的酱肉上。

可惜,心情糟糕之下,胃口不佳。吃不了那么多。再则,李云的午饭是按照李逵的标准做的,在吃饭上,他撑死也比不过李逵。剩下很多,烙饼,酱肉都剩了大半包。

双庆有种被幸福包裹的欣喜,对李云道:“云哥儿,你还吃吗?不吃我带走了。”

“不行,你能吃,但不能带走。”

李云伸手拦住双庆,愤怒的眼神中流露的无尽的忧伤。

范双庆年纪小,被李云的哀怨感染了,吓地一激灵。心惊胆战的也不敢造次,只好空着手打着饱嗝回去复命。来到考官房内,范纯仁眼巴巴的等着他呢?见他两手空空,不满道:“怎么回事?”

“老爷,您老伤了他们的心,以后混吃混喝恐怕难了,嗝……”

听双庆回话,范纯仁一开始还有点惴惴不安,伤谁也不要伤小孩子。李云的性格,也就是半大孩子一样,很不成熟。自己无心伤了他,恐怕以后真的要尴尬了。只是他也很懊恼,原以为能够吃上三天,没想到吃了一天就断顿了。

更可气的是,自己的从孙竟然吃饱了回来。

不过有一个人他必须要重视,那就是李逵。比起李云来,李逵的心智更加成熟,虽然也很不靠谱,但是李逵的不靠谱不是源于心智,而是性格。在范纯仁看来,李逵的心智已经成熟,而且手段能力都不错,得罪这样的人,对他来说并非是好事。

他的人设标签上有三个大字——老好人。

什么是老好人,轻易不得罪人。即便是得罪人,也得罪能招惹得起的人。

范纯仁垂垂老矣,已经迈入老年,而李逵呢?如同朝阳般冉冉升起,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必然会光彩夺目。虽说这小子惫懒,但在他看来,十四岁的李逵,就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将整个颍州的大户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岂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

连他,恐怕也做不到。

担心之余,范纯仁问:“李逵如何?”

“他吃饭,我抢不过他!”

范双庆说到这里,只有干瞪眼的份。

李逵吃饭,就两个动作,瞪眼,脖子粗,小半斤肉下去了;再瞪眼,脖子粗,半斤烙饼也下去了……范双庆有时候感觉看李逵吃饭,自己就像是一只摇着尾巴,又奔又跳的小土狗,眼巴巴的看着李逵手里的肉,然后肉没有了……好忧伤的感觉。

不过范双庆作为老爷子小跟班,眼力是有的,他认为李逵应该没有受到影响:“您老就不用担心了,他似乎已经做好了文章,下午誊卷之后就可交卷。”

范纯仁这才放下心来,撑了个懒腰,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砸吧嘴嘟哝道:“我去严通判哪里看看需要帮忙吗?”

范双庆看着自己家叔祖的背影颇为无奈,您老去了,严推官还能吃得下饭吗?

敢不敢吃饭都另说啊!

且不说范纯仁老爷子摆出他一副与人为善的笑容,骗吃骗喝去了。

李云看着留下的大包食物,气得牙痒痒,可是自己能拿范纯仁老爷子怎么办?人家妥妥的一品大员,虽说他老爷子的官职不是最高的,但是品级高啊!

开府仪同三司的排场都摆弄了二十多年了,这大宋的官场,有哪个比他底气足的存在。就算是章惇,面对范纯仁老爷子,也只能唉声叹气。

倚老卖老的老头子很可恨,尤其是混官场的,更是罪加一等。

但面子,该给的时候,还得给。

且不说别的,光说变法派,王安石并非是开拓者,真正的开拓者是范仲淹。那是范纯仁老爷子的亲爹。王安石的变法,大部分都是继承了范仲淹变法的条陈,具体到办法,也脱离不了范仲淹划下的范畴。可以说,变法派中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范仲淹的徒子徒孙。

变法派针对范纯仁,就是欺师灭祖。

而他呢?

竟然走在保守派一起,可以说,他老人家在朝堂上是左右通吃,还真让他成功了。

李云气恼,边上的解千更气人。

他是练武出身,读书不过是个摆设。至少对大宋的读书人来说,他这种根本就不能算通晓文墨的读书人。武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存不住钱。尤其是没有官做,家里的田产也不能当家作主的时候,更是经常囊中羞涩。

解千就是这样的光景。

啃着炊饼,也就是俗称的大白馒头。蒸馒头,热的时候吃味道还是不错的,可一旦放凉了之后,就干涩的下不了嘴。

更气人的是,李云就坐在他边上,吃着香喷喷的肉,油汪汪的卷饼。

大宋将所有的面食一概称其为饼。有汤的叫汤饼,比如面条,面鱼之类的主食;用笼屉蒸出来的,一律叫蒸饼,但是在大宋,因为需要避讳真宗皇帝的庙号,改成了炊饼,武大郎经营的其实就是馒头店;还有一种叫烙饼,各种鏊子,随便弄,大部分干巴巴的很没有滋味,但却能保存很长时间。只有加入油酥的面,烙出来的饼子才又香又好吃,软硬适中。

李云干脆不吃了,让差役将肉和饼子送给了解氏兄弟。

为什么不给别人呢?

许是连李云都看出来,他和李逵在解试中同类只有两个,解千,解万兄弟俩。其他人都不能算是同类。

解千正努力的啃着干巴巴的炊饼,嘴角满是饼沫子,嗓子眼干的直瞪眼。他们兄弟兜里比脸都干净,能吃上炊饼,已经算是不错了。

忽然间,见送来一包肉,顿时傻眼了。

而考场上,也只有李逵兄弟吃上肉了。其他人要么不像李逵兄弟那么张扬,要么就是吃不起。可为什么李云送自己吃肉?

想要用小恩小惠来拉拢自己?

门都没有,爷们也是有底线的汉子。

香,真香。

解千小心的嗅了嗅切成薄片的酱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忍不住手指大动起来。再尝一尝饼子,又香又软,绝对是加了酥油的饼子。解千和解万两兄弟感动的差点掉泪,他们多久没有吃过这等美味的食物了?

在李云看来,学渣是可爱的,尤其是比他还不如的学渣,尤其可爱。

就像是解千和解万这对兄弟,让李云有种回忆过往不堪回首的岁月,感慨如今的美好。要是没有这些绿叶的衬托,也突显不出来如今自己的优秀。

日子不如意,可还是得接着过。

考试准备偏了,但是考试还得继续。

李云头痛的捂着脑袋,想着君君臣臣的关系,好不容易下笔,脑袋又是空空如也。

终于等到交卷的时候,李云用眼神刷刷的‘暗杀’范纯仁,可惜老范三朝元老,什么场面没有见过?还温和的勉励了两句李云:“自古读书勤为径,这次没考好,不要紧,只要知道知耻而后勇……日后学业有成,才有报答君王,为朝廷贡献绵薄之力的机会。”

李云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他只知道一件事,他是被骗了。关键是被骗之后,对面的老头还笑着对他说:“努力一下,大宋王朝将来是你们的。”

更气人的是,出了考场大门,李逵还盯着他嘲讽:“小子,傻眼了吧!不听二哥的话,吃大亏了吧?”

李云发狠道:“二哥,我要报复!”

“报复?”

李逵睁大了眸子,随即又冷笑起来:“他敢这么做,就不怕报复,你小子还是想着如何通过解释吧?实在不行,就去参加武试,我估摸着你武试通过的机会很大。”

“我……”

自从投入苏门之后,李云也看不起武人。不是说看不起武人,确切的说,是有了读书人的优越感之后,一直把自己归类为读书人。自认为要比武人高那么一点点层次,尤其是参加科举之后,他可是将自己定位在文武全才的高度。

突然要靠卖力气求功名,技术含量太低,心中还是难以接受。

李云发狠的赌咒,一定要报仇。

而且一定要让范纯仁知道错了。可是让李云想,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他琢磨起来,范纯仁有什么心头好?

回到住处,他突然想到了在颍州的时候,似乎有一样东西,能够让范纯仁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是范纯仁老爷子一辈子的最爱,心头好。

想到就去做,李云放下书也不看了,反正解试多半是凉了,一阵风似的冲出了刘府,去了城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