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213章 准备告御状吧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213章 准备告御状吧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213章 准备告御状吧

后衙内,时不时还有官军巡逻。

没办法,这是颍州城内的官军统领能给苏轼的最大的保护了。真要是让他带兵出征,大获全胜就不说了,少不了加官进爵。

可万一败了呢?

颍州城内的禁军是什么货色,赵统领难道不知道?

他是皇族,落魄皇族而已。大宋的皇族成千上万,不多他一个,不少他一个。他算是太祖一脉的后人,本来就不受待见,万一犯下无法弥补的大错,他可没有护身符保护他官运亨通。最多皇族的身份让他性命无忧而已。

可是不当官的落魄皇族,和普通百姓有什么区别?

无奈之下,只好一个劲的讨好苏轼,指望苏轼不要在奏章上打他的小报告,他就感激不尽了。

邢捕头刚刚离开,苏轼看着衙门里紧张的气氛,暗暗叹了口气。不同于其他官员,苏轼喜欢到处走访,他虽然来颍州当官时间不长,也知道邢捕头带来的消息是哪里的,绝对出城不到十里。之所以不挑破,是因为要是治罪了邢捕头,他连离城十里的消息都要听不到了。

不知道贼兵的动静,枯坐在州衙的苏轼,彻底成了瞎子和聋子?

苏轼有心想组织城内的百姓,由他率领百姓出城平定叛乱,可是自家知道自家事,他很担心,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让城内无端的增加成千上万的寡妇。到时候一群失去了家庭顶梁柱的女子在衙门口哭诉,想一想都让他头痛不已。

“过儿。”

苏过从廊前走过,停下脚步进入了前厅之中,垂手低眉道:“父亲。”

“来来,帮为父算算……”

“蓍草,铜钱,还有龟壳。”苏轼对《易经》研究多年,造诣非凡。对于研修《易经》来说,全套的装备,可以给研习者带来更多的乐趣。当然,文人信命,对于来自上天的暗示,笃信无疑。

不同于苏轼,苏过还年轻,对于《易经》这种学说,还没有太多的时间研习。

自然算命的时候,手法颇为忙乱,且无序。

苏轼看在眼里,皱眉道:“错了!”

“忒笨。”

“要虔诚!”

……

要不是对面挑刺的是他亲爹,苏过真相将手中的乌龟壳仍在对方的脑袋上。找人帮忙,还满嘴挑刺,这也太讨厌了。尤其是他不善于推演,气地将龟壳放在了书案上对苏轼苦笑道:“父亲,孩儿愚笨,不善于易之道。父亲深谙其中精髓,为何不自己推演?”

苏轼能说自己因为心神不宁,算不出来吗?

唯一的几次,还是好卦,近乎于天下太平。

他管辖的治所都已经有人造反了,他哪敢说天下太平?

呵呵

苏轼讪笑道:“过儿,你也长大了,少不了要去参加文会。文会之中,会吟诗作对不稀奇,但是要像为父这样,鹤立鸡群,恐怕对你不容易。”

这是实在话,苏过无法反驳,只能点头承认:“让父亲费心了。”

苏轼摆摆手道:“这不是你的错。天资有高低,才华有优劣。青莲居士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自然不会埋没你的才能。你是个善于实干的人,不容易被外界迷惑,这是你的优点。同时也是你的缺点,不善于交际,会让人觉得孤傲不可攀。而文会之中,还有拉紧彼此距离的办法,词道唱曲,不过很可惜,你姨娘费尽心机,也没能让你在音律上有所建树。为父惆怅不已,最后想到了《易》,惶惶天道不可琢磨,可天机可以窥探……据为父的观察,十人之中,至少有九人对此深信不疑。如今为父把多年心得传授与你,可以助你结交天下。”

苏轼咳嗽一声,对儿子道:“当然,修仙炼丹效果最好,可惜耗费太大,家里头供应不了,就此断了念想吧。”

话到此处,苏轼感觉到莫名的忧伤。他也想修仙,也想炼丹,可是兜里没钱,实在玩不起。

苏过撇了撇嘴,心说:“自己什么时候想过要修仙了?”

苏过听的嘴角都抽抽,他哪里不知道父亲是拉着他让他帮忙算命?

说这么多,也不过是让自己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堂堂知州老爷,面对叛军束手无策,只能祈求神灵,这本来就是官员的失职。

如今叛军在哪里都不知道,更让他心头没底。

反而要是贾道全裹挟大量百姓围困颍阳城,那他多半就不怕了。指挥打仗苏轼不成,但是鼓舞城内百姓的民心还是没有问题的,堂堂学士在城头一战,没有信心的百姓,也该有个六七分的底气了吧。

苏过无奈,只能耐着信子从头算起来。

很快,李云被苏过算死了,天降横祸级别的考验,躲不过去,就是个死。

苏过身为李云老师,感觉有点对不住坐下大弟子。

然后算起了李逵……

正在紧张迫切的时候,邢捕头突然捂着帽子,按着腰刀,一阵快跑冲进了庭院之中,在廊下跪倒在地上,报——字喊的震天响,惹得苏轼老大不乐意。

随后苏轼心头一慌,扶着书案挣扎着要站起来,脸色惨白的问:“贼兵打过来了?”

“不是啊!”

邢捕头为之一愣,随后想明白了,大概是大老爷焦虑过重,有些恍惚了。急忙开口道:“启禀学士,贼兵被破了。”

“破了?休要诓骗本官,你应该知道后果。”

邢捕头急切的想要表现,撑着脖子对苏轼高声道:“大老爷,小人哪敢欺骗大老爷,真的,真的破了。高爷还有两位李爷正押解着贼兵头领往城里赶。只是地方上有数千贼兵散落,需要军队维持拘捕。”

这么多人,靠三班衙役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求助于军队。

什么?

苏轼后背顿时挺了起来,高呼:“天佑颍州,天佑颍州。”

不到半日,浩浩荡荡的对付从地平线上慢慢的朝着颍州移动着。苏轼等不及,让人赶着车去迎接,等到队伍在眼前了,这才仔细观察贼首贾道全。

面如金汤,精神萎靡,似乎受罪不小。

摆摆手,对比苏轼好不了多少的徐让道:“押入大牢,有劳徐大人先审问一番。”

李全成了拯救颍州的大英雄,反倒是出力不小的李逵李云几个,隐藏在人群之中,于赞美无缘。

接连几日,高家庄都派人进入官府探问。

得到的结果很不妙,似乎审问的徐让故意引导贾道全,把火往他身上引。

高孝立顿时坐不住了,急忙给儿子安排了船和帮手,准备连夜去汴梁:“我儿谨记,一路上不要耽搁,到了汴梁立刻去你三叔府上,咬住了是官逼民反,其他一概不知。”

“孩儿明白了!”高武阳的眸子中闪出一丝狠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