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101章 爆款书生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101章 爆款书生

作者:水鬼游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6:05

第101章 爆款书生

求救老师的愿望落空。

李逵干脆脑仁一抖,自己上了。

“笑什么笑,我是书生有什么问题?”

一双豹子眼环视周围之后,信心满满的伸手一指章惇开口道:“书生可以向他那样的,也可以像他这样的,也可以像哪位那样的……自然也有我李逵这样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造化,存在即是天理。有什么可笑的,少见多怪者,愚夫也!”

他这么在宴会厅里随便指人不要紧,可除了章惇之外,都给吓坏了。

他们是谁啊!

哪里敢和章惇相提并论啊!

他们都知道章惇这位爷针鼻大的心眼,要是让他给记恨起来,总有种提心吊胆的后怕。虽说章惇如今落难了,可谁知道哪天章惇就起复了,入朝为官,位极人臣。

官家要不了几年就会亲政,官家九岁,先皇就驾崩了。当初可有不少人给高太后建议,让官家的叔叔继承皇位。这对高太后来说,还真不介意,都是儿子,还都不是亲生的,谁当皇帝都得把她供起来,和她又有什么关系?但章惇却跳出来,几乎是一个人对抗整个庙堂,就差没把太祖和太宗的反面教材拿出来鞭打一番了,这才保住了如今官家的帝位。

就冲这份恩情,官家亲政之后也不能不重用章惇。

好在李逵在宴会上指了几个人之后,随即还把自己添上去了。那坚定的目光,刚毅的脸庞,似乎在昭告天下,书生中必然有一款属于李逵,以前没有,但现在有了。

不听他说了吗?

存在即是天理。

大宋的读书人不迂腐,有道理的就听。这话听着颇为有理,但细细品来,却漏洞百出。上房的书生就不多见,武力值超群的书生也不多见,一身匪气的书生更是少见。几种条件放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一刻,顿时成了稀罕物,硬要说成是祥瑞,也不为过。

可想一想都觉得好笑,李逵款的读书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坐在周元之前的文官是位主簿,姓童,他故意指着李逵,大声笑骂道:“你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就你这样的谁狂徒会收你为弟子?”

这家伙本来就很讨人厌,之前是因为章惇的故意安排,让周元不舒服,出丑。这不能怪他,但现在这话听在周元耳朵里,却有故意让他难堪的用意了,周元咳嗽一声道;“明仁兄,你不是进士出身,自然不知道收徒不注出身。家师收徒就从来不看出身,如今也算是桃李满天下。可见,出身之说,可以当官,却不能成为孔门学子。”

大宋想要获得进士的身份,有很多。不外乎皇帝特赐,省试殿试获得,还有一种是最难的太学上舍学生中选拔。为什么说第三种是最难的呢?

太学有三四千学生,都是各地选拔的精英。说句不夸张的话,太学前一百名的学子,在科考之年有八成以上的希望中进士。而且太学中也有特例,每年岁考,前几排名的学生会获得进士出身并且赐予官职。这个数量还不确定,一般都是十人以下,五至七人之间为多。也就是说含金量最高的进士,其实是第三种。秦桧就是太学岁考之中诗词获得了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他那一科选了五人。

很尴尬的是这三种进士身份都和童主簿没有关系。

他是恩荫官出身,在文官之中是最被看不起的存在。

难道童主簿不想考进士吗?不是,他可以通过制科来考取进士,这也是朝廷为了给一些恩荫官员子弟,或因功获爵,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开办的考场。但制科属于特例,没有定制。有时候年年考,有时候十年不见考一次。官家继位到现在,一次也没有开过制科,主要是年龄太小,不足以担任制科主考官选拔人才。至于太皇太后,她一个女人就不适合开制科来取士了。于是一心想要获得文人认可的童主簿一直被贴着一个纨绔子弟的标签,连揭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文人说话就是这样,夹枪带棒。童主簿是恩荫官,就是老爹是大官,然后子孙享福的那种。周元虽然说着收徒弟的话,却故意损了一把童主簿不是进士却混在文官队伍里的祸害,你好好的在家当大少爷就完了,出来做官也没前途,你到底图个啥?

童主簿气地面红耳赤,想要和周元理论一番,却发现自己先天缺陷,只要周元咬住他的缺陷,这辈子就别想翻身,更不要说赢周元一次了。

就像是一对老冤家,都是成婚有家室的那种,两人见面对干,其中一个走霉运,事事不顺,却有儿子。另外一个却春风得意,唯独没有继承人。眼瞅着事事顺心的那位占据上风,要赢了。倒霉的那位突然改变策略,张嘴就说:

“你没儿子!”

“你没儿子!”

“你没儿子!”

只要一方咬住这个关键点

周元站起来,对李逵虎着脸道:“孽徒,还不退下!”

李逵眨巴了一阵眼睛,心说:“老师,局面我已经控制了,你不用跳出来了!”

要是周元知道李逵心中所想,估计非要将他逐出师们不可,什么叫局面让你给控制住了?这是控制住了吗?这是你丫挖了个火坑,闭着眼睛就要往下跳。要不是他拦着李逵,这货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章相公,诸位。李逵是我在沂水县收的弟子,原本是山间猎户,读书时日不长,身上难免有山间匪气,还让诸位见笑了。”周元抱拳之后,对李逵连连使眼色,让他先离开。

原本还饶有兴趣的章惇见周元替李逵出头,刚才还一脸笑意的脸上,阴沉了起来,透着浓烈的厌恶之色。

他倒不是和周元有怨。他的年纪都够给周元当爹了,要说得罪自己,周元还真没有这个本事。章惇是和周元的老师有怨,爱屋及乌,连带着对周元也不假辞色起来。见周元想要给李逵开脱的机会,章惇就翩翩不能让他如愿。

章惇抬手阻止道:“慢着,小子,叫什么名字,报上名来!”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李逵说话间觉得有点不对味,这语气有点像是江湖切口,急忙改口道:“小子沂水县百丈村人,李逵。”

“李逵,既然你老师收你为徒,你必然有过人之处。老夫乘着酒兴,考考你。”章惇抬手捋着下巴上的长须,闭上眼睛想了想,问:“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酒楼啊!”

“问州县地方。”章惇瞪眼威胁道。

李逵觉得老头来者不善,小心翼翼道:“应该是沂州吧?”

“秦汉时以前叫什么?”

“琅琊?兰陵?”

“下邳吧!”李逵接连说了几个地名,越发心虚起来。

章惇幽幽道:“算了,将考题放宽,就以徐州周围任何一个州县的名人为题,写一首诗。给你三炷香的时间完成。要是完不成,你就乖乖的给老夫做这个捕头。”

“老师!”

李逵一开始还以为章惇要拷问他背书之类的,可老头太坏了,张嘴就让他作诗?这不是祸祸他吗?他要是连作诗都会,还要拜师读书干啥?直接去参加科举岂不是简单?心中越发心虚的李逵,可怜巴巴的看向了他的老师周元。

就连周元也是一脸凝重,这考题说难不难,但要说简单也不容易。这还是对他这等博览群书的进士出身的学子来说,放在李逵身上,根本就没有过关的希望。李逵哪里会什么吟诗作对?这货连《诗经》才背了一小半都不到,在他看来,李逵这回肯定要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