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694章 911工程计划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694章 911工程计划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694章 911工程计划

“放肆!”

朝香宫鸠彦王怎能允许张汉卿当面侮辱天皇?对神一样高高在上的这位君主,任何不尊敬的言辞都是对整个帝国的侮辱,哪怕自己出言不逊在先也不行,他有些出离了暴怒地咆哮。

不过他碰到的是张汉卿,这是个从骨子里蔑视日本人的存在。如果要对世界各国进行憎恶度排名的话,这个国家无疑会名列第一位。尽管他对夺走中国大片领土的毛子、对肆无忌惮收割中国人民财富和尊严的其它列强也毫无好感,但都比不上对日本人的仇恨。

撮尔小国,一朝得志便猖狂,它还以为是正史上的中国吗?在张汉卿的妙手下,如今的中华民国已经数倍力量于异时空,随之而来的,是她在对外政策上的从容。也许日本人对其天皇的尊敬是特殊的,但一样要尊重他,不为别的,因为他同样是中华民国的领导人,也是中国的象征!

“该说放肆的是你!朝香宫鸠彦王阁下,你刚才的话是极不友好也是极不负责任的!我现在代表中华民国的政|府正式告诉你:我们不欢迎你!

也许你还抱着以前的心思来中国耀武扬威,根本不把中国的主权尊严放在眼里,动辄恐吓或者刀兵相向,让中国的老百姓和官员俯首听耳,甚至连一国之元首也敢当面侮辱,并要对一国的内政指手划脚我跟你讲,那他妈的是以前!

我们能用八年时间从偏居一省到领导全国,从万余人的队伍到拥有百万大军,用事实证明我们是深得中国人心的,也绝对能够带领中国重现辉煌。强大的中国不会威胁别人,但别人要还想威胁我们,那就再亮一次刺刀看一看,大不了我拼光老本回东北打游击去!不过我不好过,别人也休想全身而退,怎么着也得把它打残喽,打成光腚,看它还敢再出来见人!”

这番话说得解气,连张作霖他们都觉得正该如此,仿佛十几年来的耻辱都在这话中得到解脱。而日本人方面,根本没想到张汉卿会有这么粗鄙、直接的话怼向他们,一时之间竟然没人接话,连朝香宫鸠彦王都呆了半晌。

他气糊涂了,不知道最后怎么收的场,反正双方是一场不欢而散。这场交锋,通过各种消息传到双方各自的民众中间,引起的是一场又一场波澜。

中国的民众,特别是中上阶层包括知识分子都非常解气,因为张汉卿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声音,大快人心;而日本国内,则掀起轩然大波。日本政|府由此确信了张作霖政|府的反日倾向,一连串的新仇旧恨让他们开始在政治和外交上对中国政|府敌对。

自然,他们也有策略地删除了张汉卿对皇室的侮辱言论,不然,没做好战争准备的他们,又怎么向舆论交待?

之前在防范日本文化侵略方面还有些遮遮掩掩的张作霖政|府,在张汉卿撕破脸后开始有了大动作了。作为强盛国家与民族的重要一环,文化教育系统化地收归国家正式列入章程。

旧中国的高等教育落在洋人的手里是事实。除去晚清政|府组建的北京大学、交通大学和南开大学外,基本上数得着的大学的控制权都在洋人手里。

当然,他们的做法要隐晦多了:不是由其政|府直接插手,像日本政|府拙劣的手段那样,而是通过教会之手,用这种比较为人接受但又很有效果的方式进行。

最出名的有13所基督教大学:燕京大学(主体为中国政法法学院、中央财经经济系、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工学院、北大文理)、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被称为东方哈佛,华东师范、复旦、同济、**、华东政法、第二医学院、财经学院)、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金陵大学(南大)、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沪江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主要是由教会出钱兴办的,它们构成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

当然,还有一所清华大学,虽然由中国人(周自齐)开创,但是后来由美国人用庚子赔款光大,算得上是另类,但是不离共宗。

拿人家的钱,自然办学形式、内容、思想都要受人家的熏陶,不然人家图的真是国际友谊吗?这样,中国不但失去了主权的独立,还在文化上受到对方的侵蚀,这种侵略不像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那样直击人的心灵,但危害却更大。

损失的园子有钱了完全可以再建,但一个被洗脑的人其才能越大,对国家的危害也越大。

张作霖几个人别看是草莽出身,看问题却很通透,眼光一点不比张汉卿差。东北大学虽然说是由张汉卿鼓动建立的,但张作霖、张作相、王永江等人的努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在正史上也是由他们哥几个搞出来的,与真正的张学良关系倒并不大。

当然,穿越的张汉卿在教育上还是做了不少事的,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这5所大学都得到他的倾心支持,前两所完全是他一手操办的,后三所则是在他的建议下筹建的,资金的来源和师资力量全靠他的人脉。

随着地盘的扩大,他的野心也在慢慢滋生。他不会像后世的中国把大学作为一种“产业”而扩招导致大学生满街走的贬值,但像美国那样穷国家和社会之力建设一些著名的学府是国家强大的基石,其“常青藤联盟”最为他青睐。

要形成良性的竞争,单靠后世的北大和清华太少也太易形成教育资源的垄断了。不容否认的是两校有其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但后来国家集中资源扶持也是形成双峰并起的原因之一。

北京已经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了,后世还搞成了北方经济中心,让两校不吸引人天理也难容啊。可是,这样做是对的吗?

反正张汉卿是决心分流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完全可以形成几家并起的局面。他在《911工程纪要》中,就鲜明地提出几个振兴教育的办法来。

集国家之力,建立9所一流大学,此之谓“中国常青藤院校联盟”的雏形,首批入围的是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后来又加入了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成为“北方常青藤”12所学校,二十年后加入汉城大学成为13所。

而久负盛名的金陵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后来成立的四川联合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岭南大学等,组成“南方常青藤”9所学校。再后来又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为11所。

南、北双方抱团竞争又合作,因为高质量的教育和不断取得的国际学术成就而受到无数学生的青睐,后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院校,统称为“中国常青藤联盟24所”,此为后话。

按10类不同性质的范畴各筹建1所一流的专业大学,如医科、海洋、财经、农业、政法、地质、纺织、矿业、科技、民族大学,为国家集中储备和培养此类专门人才,并跟上先进国家的步伐。

每省建设一所师范类大学,以作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石。其培养方式和目标与东北师范大学相似,都是由国家资助学费与生活费,开创中国式师范教育的先河。

这样,建设“9”所一流大学、“1”类专业大学、每省“1”所师范大学,成为“911工程”的主体。

此外,为了有效转化这些原本由教会控制的大学为国家服务,张汉卿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回收教育权”运动。它规定公立大学必须归教育部管理,而民办(包括由教会控制的其它类型)大学必须冠以“私立”,校长必须为中国人,外国人在校董中不超过三分之一。

至于中小学校,张汉卿根据后世所摸索出的弯路和挫折,极力推倡文理不分科。

关于文理分科的事,历史上确实有很多反复。晚清在《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析》解释说:“至中学之宗旨,年齿已长,趣向已分,或令其博通古今以储治国安民之用,或令其研精艺术,以收厚生利用之功,于是文科与实科分焉。”

1912年民国取消了中学文理分科,实行通识教育。教育家蔡元培反对中学分科但赞同大学分科,他认为分科会使普通学识欠缺,从而违背了中学宗旨,而且很易造成“选择不慎,一误终身”的局面。

张汉卿就是因为“选择不慎”才没有进入他最钟爱的历史领域,所以对此尤有共鸣。而且文理分科导致录取上的种种不公平和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完整,后世已经诟病。尽管没有一个普适的方法,但在人才培养还靠一张卷子定终身的这个年代,能帮一把后来的学子就帮一把吧。

此外,因为国家经济的好转,从1922年起,中学学制即从4年变为6年。

不问刀兵问教育,这体现了国家的底气,十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