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685章 有人有意见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685章 有人有意见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685章 有人有意见

被削去兵权的阎锡山首先坐不住了,他决定铤而走险,在此时恢复晋军实力。否则等到人民军裁兵成功,权柄全失的自己完全没有机会。

他派人暗暗联络奉系元老马龙潭、万福麟和刚刚通令被改为蒙古建设兵团主力的卫戍区第16师师长张景惠。这些人目前还手握兵权,在奉系中颇有影响。

而且万福麟已经是西南人民军的主将,如果他们能难,对人民军的冲击是相当大的,西南诸侯们也有了反对中央的底气。试想在内乱发生的情况下,这裁军怎么能够实现?彼不裁军,他自然就有理由保留军队在手。

此外也派人渡过黄河,与即将被全军改编为新疆建设兵团的原靖**领袖、西北人民军第6师原师长长胡景翼和担任宁夏武警总队司令的马廷勷商谈,准备以武力拒奉并拉孙逸仙上台。

他们还与远在新疆的张宗昌联系上了,期待着同样被“发配”为新疆建设兵团司令的他一齐呼应。

这几支军队处在西北、北方和东北蒙古一带,计划是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歼灭或驱逐人民军在西北的部队,建立一个包括山西全省、陕西北部、甘肃、宁夏、绥远在内的“西北国民革命政|府”。有志于加入此一集团的还有原冯玉祥部队里石友三、韩复渠等将领。

因为几地互相接近,真的发动起来,可以形成一大块有影响的区域。关键是这些地方地广人稀,目前交通又不便利,人民军要想短期内形成压倒性优势很困难。在这个时候,一贯见风使舵的西南各省必会乘机而起,让奉系不能把全部精力都压在与国民军的斗争上。

这其中张景惠上窜下跳,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张景惠是久随张作霖出生入死的奉系老将了,空有野心勃勃,却在以少帅为首的新派势力的角逐中渐渐被边缘化。

眼看得“外人”张景惠把非奉系出身的将领统称之如蒋百里、于学忠等,奉军“小字辈”的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都做了方面大员,连与自己同期领兵的汲金纯也成为诸侯,自己还是“默默无闻”一师长,本就不满。

只是张作霖对自己人内讧向来不假以好脸色,汤玉麟在当初叛离老帅投奔冯德麟,张作霖将其“雪藏”了五年之久,还最终由少帅以“贪污腐化、草菅人命”为由枪毙,与旧夙有很大关系。

少帅对自己似有偏见张汉卿始终不能忘怀其在正史上做了日本人的踏实走狗、伪满总理大臣职务因此将其军队放在北京远郊的张北、归绥,渐渐远离政治中枢。

此次裁兵,起初张景惠并没有什么意见,他不期望着张作霖能够对自己有新的任命呢。不见当初的同僚,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员?但当看到人民军所裁的9个师中只有自己属于老奉系、而且自己还被明升暗降为“无足轻重的”蒙古建设兵团司令时,不禁怒发冲冠。

军人存在的目的就是打仗,这穿着军服干农活的事,不是恶心人吗?

所裁的9个师的官兵中,有4个为直系改编的新兵师,还有由华中魏益三所辖的学生师张景惠将武汉军校毕业生为主的第8师的称呼(这支部队的主力都拆散到各地去了)、主力为原鄂军第12师半数、广州军区靳云鹗所在的第11师裁2个步兵团(都是原先跟随靳云鹗的人),和靖**改编的西北人民军第6师一部,由陕、甘、绥杂牌军改编的原许兰州第5师大部。

靳云鹗为原国务总理靳云鹏的弟弟,将其收编只是权宜之计,随着形势的发展,再将此人留在地方而且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显得不太合适。不过张汉卿可不做这卸磨杀驴之事一堆朝廷大员的眼睛都盯着呢,他委升其为广州军区参谋长这是实衔,不过得交卸师长一职。

靳云鹗知道自己不是少帅的亲信,所以对于军事上的安排极具小心,不但爽快答应,还将兵权仔细地作了交接,让上下交口称赞。本来升参谋长既是职务上升,又是实权,还要怎地?

奉军元老万福麟、马龙潭均手握重兵,万更是曾掌管精锐的第29师。但是他们都对张作霖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以张作霖的感召力和目前的影响,即使他们想造反,也要看手下师、团长们答不答应。

虽然张作相兼任大本营沈阳军区司令,但因为许多重大事项张作霖还是喜欢与他讨论,特别是在孙烈臣病重期间。冲着这份信任,两人就不会背叛老少帅,否则,以张汉卿的精明和张作霖的老道,敢把这些极重要的职位交给他们?

对张景惠欲说还休的牢骚,他们起初并没有多想,但是当他越说越气,大有向老少帅开火之意时,两人坐不住了。同是奉系一脉,现在正是抱成团度过这段黎明前的一小会艰难时刻,怎么此时会有这种言论?所以不但严厉劝说他,还和他划清界限,并向中央举报了。

裁撤胡景翼的部队是张汉卿立意而为之。

胡景翼之所以同意将靖**交于人民军是因为形势所迫,即使在他升任人民军第6师师长后仍然没能忘记他的誓言。那要追溯到1912年秋,胡景翼伙同张义安、冯毓东东渡日本,进振武预备学堂学习军事。

经于右任、井勿幕的介绍,胡景翼有幸进入孙逸仙先生在日本举办的“浩然庐学社”学习,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逸仙先生。

这成了胡景翼革命生涯中又一个新的转折点。胡景翼对孙逸仙先生说:“来日我一定要打进北京城,请先生主持大计。”这誓言后来成为胡景翼将军终生的奋斗目标。

结束了几个月的“浩然庐学社”的学习生活,胡景翼准备回国。临别时,孙逸仙先生握着胡景翼的手,说:“你的家乡在陕西,陕西革命的大事就托给你了。”

国家安定,但是做领袖的却最终不是孙逸仙,使得这位将军萌生退意。他也曾不顾人民军的条令,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自行通电孙逸仙以示支持,也不愿意退出国民党以示对孙逸仙的忠诚。

在此状况下,张汉卿可不想自认为安定的西北后方埋着一颗定时炸|弹,所以他的部队成为裁撤的重点,即使在某种意义上说,胡景翼也是忠于国家的将才。

不过胡景翼倒也不会因为阎锡山的一句说词就遂起谋反之心:人民党已定天下,人心思定,百业待举,他虽然思想上难以接受,但可不想成为霍乱国家的罪魁。而且后来“荣升”西北人民军参谋长后,他的第六师师长一职已经不再兼任了,并被调到新疆。

纵然他想做什么也不可行,是以主动交出兵权。然后在孙逸仙不幸离世、国民党群龙无首后,他也卸甲归田了。

许兰州也萌生退意:他对于推广武术的热爱要远比带兵打仗要痴迷得多。正史上他与李景林一个建河北武术馆,一个建山东武术馆,玩得不亦乐乎,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两个武术团体。

不过张汉卿可不愿放了这位忠实老将,他与张作霖协商,调其担任武警部队总司令兼总教练的职务,这样兴趣与工作两不误,也可使张作相由兼任的此职中解脱出来,人民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王以哲兼任武警部队总政治部主任。

鉴于胡景翼的回绝,使得山西和宁夏的任何反叛在人民军的反扑下有被分而歼之的危险,特别考虑到兰州军区4个师的力量时,马廷勷不得不掂量自己能否有能力作顽抗之举。

当初张汉卿在后勤补给相当漫长的不利局面下凭借五、六万人的兵力就打通了“河西走廊”,现在有十几万兵力坐镇各个要隘,单独与中央较量是取死之道。因此马廷勷权衡再三,终不敢率先起事。

作为冯玉祥系的部队已经被打散,石友三等人的影响已经非常弱小,加上军政分离,粮饷将成为重要的拦路虎之一,像以前那样拉起一支数量众多的部队已经不可能;

而山西省由于张汉卿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原先铁桶一块的晋军已非昔日阎锡山之利器。在国家分裂时,大家还能互相为争地盘而大打出手,反正各方都师出无名。但是现在天下一统,和中央对抗那就是反叛了。

所以虽然阎系几个忠心耿耿的大将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要随阎决战到死,阎锡山始终下不了出头的决心。

特别是当他派到新疆的特使被大字不识几个的夯货张宗昌关起来审训,并把口供一五一十地通报给中央政|府后,他立刻心乱如麻。这可是“分裂国家”的罪证,人民党估计正愁找不到反柄来动他呢。

然后张汉卿更好玩地电令张宗昌把特使大张旗鼓动地直接押还阎锡山处理,害得老阎又是登门表态拥护中央又是指天入地地发誓自己绝无二志,还要亲手毙了那个胡乱咬人的特使,如果特使不是还在路上的话。

张汉卿倒是大度地说:“我怎么会怀疑阎副主席的人格?之所以让你来处理,就是相信你的表示呢。在目前的形势下,谁的脑袋会被驴踢了要和中央作对?你说是吧?”

阎锡山硬着头皮讪讪地笑:“那是,那是,谁要看不清楚形势,比驴还蠢呐!”

从此以后,山西再无妖蛾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