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625章 空袭之后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625章 空袭之后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625章 空袭之后

正在鼓足勇气向奉军阵地冲锋的直军忽然听到天空传来一阵“嗡嗡”声,这声音开始如黄蜂出穴,接着越来越大,越来越近,直到大伙看到天上飞来一群蝗虫般的东西。

这些怪物跑得飞快,螺旋桨转动的声音让人心里直震憾,关键是里面似乎有人。随着飞机突然向下栽来,便有眼尖的士兵发出大叫:“里面有人!”

乖乖,难道是飞人吗?这可是打出娘胎第一遭看到飞人呢。官兵们都抬头看稀奇,前线指挥官也把情况紧急向吴佩孚作了报告。

吴佩孚还是有自己的情报渠道的。张汉卿搞飞机,这么大的动静他不可能不知道。不过,从未经历过飞机的他,也琢磨不透少帅花大价钱搞这些稀罕玩艺的原因。由于奉系空军的试验区被高度封锁,外人无由得知它的作战形态,所以老吴也不知道他的巨大作用。

他也看到这些“飞鸟”,赫然镇惊之余,在接到前线指挥官的询问同时,他也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

这些东西是来扔炸|弹的!

虽然后世有乏有步枪击落原始的战斗机与轰炸机的事例,但是直军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要点。等到水机俯冲后完成扔弹动作,它们又拉起翅膀飞得高了,这个时候地面已经硝烟四起,弹片横飞。

密集的攻击被密集的炸|弹所打乱,毫无防备以及毫无防空常识的直军受到了残重的损失:数百人当场死亡,上千人受伤。关键心理的受伤是致命的,前线直军的战斗信心被彻底击溃奉军炮火这么猛,这天上还冒出杀人的利器,这可怎么得了!

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空袭诞生了。虽然“水轰-1”此时只载有区区6颗重磅炸|弹,但是考虑到防空意识的不存在,当95架飞机载有近600颗炸|弹密密麻麻地从天而落时,它的威慑力比起挨到几百门的大炮的连击还要大。

无知即神秘么。

美中不足的是有一架机械故障就留在天津机场旁边的海里了机场只是为美援飞机及方便后勤而建,水机只能就近找水汪了。不过从张汉卿到冯庸都很欣慰,因为相对于那时的工业水平,平均百分之一的“误工率”已经相当好了。

虽然直军将领被此次空袭打了个闷棍,但方寸未乱。虽然死了些人,主要还是没有经验的原因。奉系的飞机扔完了炸|弹便回去了,让直军意识到它的缺点:它的载弹有限。

这是实情,张汉卿已经出动了他的全部“空军”,而且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完成第二次突袭需要大半天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吴佩孚发出攻击令,要求直军在奉系空军再次来临的间歇发动猛攻。只要突破了奉军的阵地,天上的炸|弹才不会乱炸,而且直系那么多军队,就是敞开了让它们炸,也损失不了多少力量。

他命令向直军宣传说:避免天上、地下一齐挨弹的最好办法,就是一鼓作气冲进奉军的阵地里去!因为相对于头顶上的炸|弹,迎面的炮弹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为了最大可能形成局部优势,吴佩孚又从北京调了京畿卫戍部队一万余人加入前线。北京城里是空了,但在直系的凶猛攻击下,奉军也大感吃不消。

张汉卿于是连发密电,请冯玉祥即刻在直军后方哗变,以断其后路,造成两面夹击之势,加速直军溃败,减少奉军伤亡。

但冯本人却在廊坊按兵不动,有坐观成败之势。他以北京城直军实力尚厚、吴佩孚离城未远、官兵未收到吴之开拨费为借口,提出暂缓进行政变的意见。

所谓“提出”暂缓政变的意见,还不是他说了算?张汉卿还能逼驳回了不成?至于担心直军力量,这完全是借口:现在直军在南北路调动频繁,战场上出现的各支部队的番号充分说明直军已经倾巢而出了。

倒是开拨费是个好借口,他想钱么。

其实冯玉祥虽然不满曹锟贿选之举,但对奉军并无好感:张作霖虽然口口声声拥戴孙逸仙,却与皖系段祺瑞仍有勾结。据日籍军事顾问冈野增次郎接获日本谍报人员传来的消息,张汉卿在日租界会见段祺瑞时,亲口允诺战胜直系后,仍以段祺瑞为组织政|府人选。

这个消息让他不爽,同时深藏在心底的那桩公案再度浮上心头。

五年前,他的妻舅同时又为启蒙恩师的陆建章被段祺瑞重要谋士徐树铮和张作霖帐下总参议杨宇霆联合密谋枪杀,当时他势力不及,只得忍下这血海深仇,不仅绝口不提这件事,并且自告奋勇,愿意调往福建以打广东,以避祸端。这段仇恨深埋心底,一直伺机而发。

他对皖系并无好感,更容不得段祺瑞再次执政。如果奉军战后不以孙逸仙为执政,他会毅然决然与奉军决一死战,与其到那时,不如现在就让双方拼个你死我活。而后在未来双方见面时,奉军以惨胜之师,无论如何也不能对自己占得优势。

张汉卿命令韩麟春部不惜代价,在尽短时间内攻克郑州,以挺进空虚的直系河北老巢。直军守郑州、开封的两位师长兼司令张福来、萧耀南也知现在是关系直、奉双方成败的关键时刻,施展连横合纵之法,愣是将华中、西北两大军区的5个师近10万人拒在黄河以南。

虽然形势紧迫,但人民军要想在短期内打开局面,还着实不易。

张汉卿也明白自己太一厢情愿了:历史的发展确实是按照他之前的思路进行的,但是经过他的努力,提前进行的历史已经慢慢偏离了它应该进行的轨道。上时空手到渠成的事情,现在却满不是这么回事。

他不得不与孙烈臣、汲金纯、郭松龄等再次召开会议,探讨局势的发展。

在吴佩孚的强令下,北线王怀庆部终于有了进展,继11月1日攻陷宣化,2日,兵分两路向张垣包抄。张景惠通电告急,即有放弃张垣、退往张北待机而动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