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479章 弹丸之地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479章 弹丸之地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479章 弹丸之地

李杜决心死战。

他是剿匪名将了,在当初张汉卿击败巴布扎布时,他就是吴俊升手下114团的团长。在张汉卿著名的全歼巴匪之战中,他作为友军,着实出了一把力。

巴匪死后,余匪仍然骚扰不息。李杜目睹兵来匪去,人民不堪其苦,便亲书剿抚计划,上呈当局,请求单骑直入匪穴,劝其归服,以避免双方征杀,百姓罹难。军中同僚恐其受害,百般劝阻,李杜说:“倘能靖边氛,一身何足惜”。毅然单骑深入匪穴,胸怀大义,坦然自若,在刀山剑丛之中与匪首谈判二十余日,终于说服匪首缴械投诚,并交出日本人资助的武器弹药、清朝逊帝肖像、龙旗等物。

李杜大智大勇,深得有正义感的官兵赞誉,在奖赏剿匪大功人员时,张作霖也把他名列榜单。可是吴俊升被各方抬出来当替罪羊后,迁怒于张汉卿的“竖子成名”而使自己蒙殃却不敢发作,便把“心向少帅”的李杜拿出来问罪。

当然老吴也有一分嫉妒的成分在,毕竟,当时他只是旅长、镇守使。李杜有大功大名,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又非亲信,自然处处排斥。

有本事的人才不会吃上司的挂落,所以李杜于1917年秋呈上辞表,拂袖而去。不过张作霖还是比较赏识他,亲自请他担任奉军总司令部第四输送队大队长。张汉卿入蒙,他作为后勤骨干鞍前马后为“安蒙军”的胜利作足了铺垫,功劳不少。

安定蒙古后,两大战略要地唐努乌梁海、买卖城的守卫人选中,李杜以老诚持重获得张汉卿的青睐,加上他有一定的民治经验,所以买卖城及蒙北的守备就交给他了。

虽然只有千余人的队伍,军衔却是少将论资历早就够了,而且他还兼着蒙北镇守使之职呢。他在上任之初,就按照张汉卿提出的把买卖城建设成为北疆贸易重镇的同时把它变为军事重镇,所以在坚守上很下了一番功夫。

买卖城具有纯正中国风格,城内主要街道有二,十字横贯其中,街道直线延展,两侧分布着院落。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末,这里已建成房屋二百余所,并有神庙二座。

考虑到买卖城以木建垣,周设四门,这样的城墙根本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典范,李杜安排在外墙边堆积了一条大石铺就的长城,虽然不能阻挡步兵翻跃,但却足以对敌方骑兵的攻击形成良好的阻碍作用。土墙依托石堆,守军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慰藉。

另外它是一座矩形城,长只有六百四十米,宽三百六十六米,对人数较少的人民军来说反而在布防上更有利,至少单位火力是够用的。

而且北门与恰克图南门相对,距离不过一百三十米。考虑到中苏双方在剿匪上的共同利益点,这一方向不需要特别关注,使李杜在排兵布阵上感觉稍好一些。所以战令一出,李杜便在南门正面方向上撒下两个连,连同四挺机枪,开始设置工事,做好了殊死防守的架势。

不过让他略有些沉甸甸的是城外逃难的人群。因为事起突然,闻听白俄匪军来临,大家自然想到能有一定屏障作用的买卖城,最近数十里的蒙民、汉商们都自发地跑到这里,人数足有七、八千人之多。考虑到买卖城弹丸之地,一下子涌进这么多人,真的受不了。

按照小城面积,相当于每十五平方米就需容纳一人,这个密度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后世也应当是城市之冠了,当然,闻名世界的孟买贫民窟不算。

白匪军手里有大炮,如果对这里倾泄下来,那伤亡也一定是可观的。可是,自己这么点人,据城而守还有几分机会,这据点又不能放弃。

李杜思来想去,他想起少帅曾经给他们这些人讲起过欧战是如何用战壕打阵地战的。凭借那掘地三尺的地沟,交战各国愣是把机动战变成了阵地消耗战,并一直持续到终战。进攻方尽管出动了飞机和坦克等新式武器,但殊少有质的突破。所以在战后,坚固堡垒配以密集火力的防守模式开始在世界军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陆军大国法国甚至在后来发展出“马其诺防线”这个东西来。

因为那么多参战国也就德国人能制造出质量比较好的光学设备,其他国家还大部分使用着机械|瞄准。炮击对付战壕也不好,战壕的作用就是为了躲避敌人的炮击的,所以炮击的弹片对于躲在战壕里的人来讲没什么意义,而且当时的火炮精度也很有限。

挖战壕惠而不费,还可以最大限度限制骑兵的作用,并能给炮兵的运动以迟滞,它的作用和古代护城河相似。李杜决定动员人力,在城内城外力所能及地造若干条这样的“护城河”来。

现在人多倒是一件不幸中大幸的事情了,本着歇人不歇物的原则,在同时数百人不间断的工作下,几百把工兵锹发挥了很大作用。几天之间,先在南门外五里的正面开出了几道长一公里、宽两三米的浅沟来,然后再伺机加宽加深。

而没有工具的人们也没闲着,在买卖城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他们因陋就简,用石块、砖头和泥土裹在麻袋或者废毡里,在战壕上面垒成一处处的据点。

就在这宝贵的几天时间里,这道防线悄然而成,只是深度还是不够,宽度也不够飞马一跃的。不过好处是间隔多,在数条沟壑之间,携带火炮的骑炮兵想跃过就不太容易了。而没有火炮的亚洲骑兵师对买卖城的威胁将明显地弱下来。在匪军前锋抵达阵地前沿之后,“民工”们迅速地撤回城里,开始沿街进行布防。

不过这时的目的仅是为了减少敌方炮击的伤害了,在建筑物无法承受犀利的炮弹时,至少老百姓还有地方可藏。明白了这一层关系的“民工”们,对在城中掘地的热情更浓厚了,在前方交战的间隙里,他们加班加点,把小小的买卖城挖得遍地沟渠纵横,连己方正常的走路都成问题,只是因为买卖城太小了,不这么做无法容纳那么多的人口。

这种毫不利己的行为也不期然地严重妨碍了匪军的行动,这在后来的一系列的战事中都有所体现,算是意外之喜吧。

然而在前线,李杜却根本喜不起来。作为一线守卫负责人的李杜也明白人民军司令部的战略构想,所以他才会如此担心。

倒不全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知道人民军的家底。

蒙古加上唐努乌梁海,面积多达170多万平方公里,比新疆还大一个江苏的大小,守卫它的,却只有一个骑兵26师。

不要以为一个师挺多,也不要和民国北洋陆军师相比。和它们不同的是,骑兵师在那个时代的编制是特殊的,比步兵人数少太多了。

按照的说法,在江南地方,因为骑兵无甚活动余地,故每个步兵师为传令搜索用,编配一连足以应付;但在满蒙、新疆方面,由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骑兵之编制宜多宜大,宜设骑兵师。东北的骑兵师,就是按照这个原理设置的。

按上限,奉系所在骑兵师都是辖2旅4团及骑炮兵1连,团不设营直接下辖骑兵连4个,机关枪、迫击炮连各1个。每个骑兵团取上限的4个连,这样,每个师有16个骑兵连。因为骑兵连为四四制,所以标准的这种连有204人,一个团加团部有1062人,一个师满打满算4000多点。以这点人马,平摊到各地,要每10多万平方公里配属一个连,相当于在内地的江苏只放了一个骑兵连以维持治安一样…

所以,张汉卿在进入蒙古后,以自己的模式重新对骑兵师进行了编制。考虑到骑兵部队在北方同样是一支独立的攻坚力量,它的人数不能太少,所以人民军的骑兵师是首先做到一师三旅的,比旧制整整多出三分之一的力量,这也是后来人民军制改革的先声。

尽管如此,当这个师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各地后,能够放在库伦的,只不过是一个骑兵旅及若干步、炮兵分队,能够支援买卖城的兵力有限。除非来自唐努乌梁海的骑兵能够尽快赶到,以及西北军援军能够尽快进入库伦,否则,他的军队就只能面临孤军奋战的事实。

话说回来,唐努地区也还有大面积区域要镇守,能够出动救援的,估计也就千把人的骑兵团而已吧?说是救援,只怕充其量是给己方以士气鼓舞罢了。至于第1、第4师的援军,缓不济急,更没有指望。

想通了这点,李杜把心思放在了固守上。防御工事基本就位的同时,他把仅有的三门火炮沿壕沟后方摆开,准备在这人工“拒马”处给匪军以重重一击。大炮数量虽然少,但好在有地利之便,而且炮弹充足,倒不虞后勤之事,这是防守的好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