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39章 变生卜测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39章 变生卜测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39章 变生卜测

起因是这样的,段祺瑞在西山佯病之时,肃政使夏寿康弹劾徐树铮**外**火浮报四十万元,但提不出证据,此事遂寝。

夏寿康是什么人?那是袁大总统的第一号隐性幕僚。在袁氏帡幪之下,决无一个权倾一时之突出人物,盖因才老袁用人之道乃为事择人,意欲人人供其驱策,例如:辛亥对付清室,袁氏用胡维德、赵秉钧、梁士诒三人;对南方议和,袁用粤人唐绍仪与汪兆铭;欲联络黎元洪,袁用张国淦、夏寿康;癸丑之役,袁重二段(段祺瑞与段芝贵);对日本廿一条之交涉,袁以全权付与曹汝霖(曹当时仅为外交次长,居然下榻于总统府内纯一斋中);欲变更国体,则利用杨度;欲操纵政党,则利用黎元洪、汤化龙;为了模范团建军,袁重用陈光远;在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则信任王士珍(当时总统府内,文有夏寿田和张一麐、武有荫昌和唐在礼、张镇芳司度支、陆建章掌特工);对英交涉,袁乃委托蔡廷干,结纳朱尔典;为要疏通美总统威尔逊,袁竟用一不见经传之顾维钧…

但是夏寿康例外。

他是袁世凯最信任的亲信,高层尽知。他的出面,尽管证据并不充分,却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老袁对徐树铮又不满了。

说是“又”,可追溯到民国二年冬,时任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奉袁世凯之命到汉口劝促黎元洪北上并代黎为湖北都督。若照官场惯例,总长不在,应以陆军次长徐树铮代行,而袁偏要另派周自齐代理部务,此示袁氏对徐树铮印象不佳。

闹出这个事,估计就是老袁给他添的堵,就是让他难堪,或者知难而退。之前还顾忌着段祺瑞的面子,现在好了,徐树铮最大的恩主离开,这位绝顶聪明、才华出众的“小扇子”再也无法煽动段祺瑞给他添堵了。

此时已经有风声传出来,老袁准备让田中玉取而代之。因为此前几天段祺瑞刚刚被免去陆军总长职务,所以徐树铮这个次长便不好当他也已经不想当了。

就在这个时候,张汉卿找上门来,说是奉原总长段祺瑞的指示。徐树铮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对段祺瑞却是奉若神明段既是他的领路人,也是他的知因。

这也是张汉卿第一次见到这位左右民国初期十余年的人物。徐树铮此时正值壮年,他剃着标准的军中小平头,浓眉大眼很是精神,这使张汉卿想起他的其中一个外号“徐徐州”来,看面相果然是很“徐州”的。

这个并不是贬义,以籍贯称呼某人在传统上是对该人的敬称,就像那个时代的“段合肥”、“袁项城”一样。古人也有类似的称呼,如柳宗元亦称柳河东、韩愈也称韩昌黎等。徐树铮标准的一幅国字脸,正符合徐州及北方一带人的面相。

对张汉卿的到来,徐树铮难得地给予关注,一者他持有段祺瑞的亲笔信,二来他也多少听说了蒋、蔡二人对张汉卿的评价。待见了张汉卿果然只是一个少年时,便在心里轻哧一声,不以为意地想:“两个过了气的将军故作惊人语,是要刷存在感么?”

他看着张汉卿拿出的字条,沉吟不语。张汉卿也明了了他的处境,便装作很热心地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徐叔叔有困难,我再想想办法,大不了就算了。”

谁知道这话让徐树铮大怒说:“多大的事情!你带我的话到总务厅找唐在礼,就说我说的,你提的那几个人赶紧给办了!”虎死不倒威,坐一天陆军次长,就要发挥一天余热,他亲笔填了一张调函并签字盖章。

请将不如激将,知道徐树铮心高气傲,张汉卿看人下药,故意来个以退为进。笑话,如果真的能这么算了,他会眼巴巴地去段府再来陆军部折腾?有了他的话,张汉卿便放心大胆地夹私货了。他一面申请把杨文凯、邓演存等人的名单报上去,一面把姜登选的名字也加了进去,名义自然是充实奉天讲武堂的教员基础。

张汉卿已经有过进入办事处的经验,这次仍由蔡锷陪同进入,直接面见了实际经手人、总务厅长唐在礼,请求调动杨、邓、姜等人分别去奉天兵工厂与奉天讲武堂。

这份名单一出,唐在礼有些犹豫。蒋百里、蔡锷虽然有名,却都只是挂名而无实权,所以他可以以大总统有言在先婉言拒之。而徐树铮的名声虽然不如前二人有名,却比他们难缠多了。段祺瑞虽然被卸了陆军总长职务,但谁不知道北洋军真正谁当家?

民国成立以来,陆军总长一席长期便由段祺瑞担任,他且曾兼任过总统府军事处处长之要职(后来这一职务被袁世凯所兼)。关于军队之编制与调遣,将领之选拔与补充,几乎全由段氏主持之。而且北洋军之新生力量大都是段氏所培养成功,段之关系乃逐步代替了袁之关系。

这几个兵工专家虽然不错,却不必要和徐树铮翻脸吧,那个人是出了名的不好相与,反正肉烂在锅里。倒是这个姜登选的事不好办,人家是要和朱庆澜同进退呢,其人已辞职,倒不好用行政的办法来做调动了。再说其人远在黑龙江,来往电文通讯又不是很方便,这样调动,一定是要与本人协商一致才好。

他于是回复说:“杨、邓诸人,统率办即给予放行,但姜登选之事,宜从长计议。”

这句话原也没什么,交涉需要时间嘛。张汉卿如愿得了几位兵工专家也觉满意,对姜登选也只是尽量而为,见事虽有不谐但也事出有因,也就见好即收。当即表达谢意说:“能蒙厅长玉成此事,足感诚意,晚辈代家父谢过。”

不过唐在礼说话时,却引起了另人一人的注意。他瞥了张汉卿一眼,忽然大笑说:“这位小友,是否就是蒋、蔡两大将军交口称赞的汉卿吗?”张汉卿闻声看过去,这个人一身军装,不怒自威,年纪约莫三十五六上下。他一说话,本来有些嚣闹的办事处忽然间就一下子安静起来。

这是谁?怎么有这么大的气场,连唐在礼都主动寒喧?张汉卿不敢怠慢,急忙说:“那是两位世叔抬爱,正是晚辈张学良。”人在屋檐下,只能装孙子。在这统率办事处,个个都是民国初名噪一时的人物,哪个拉出去也不比他爹张作霖影响力差,害得他只能个个陪着笑脸。

那人笑笑说:“两位大将军可不是随便抬爱的人啊,我们拱卫军可是慕名已久了!”

张汉卿明白了。拱卫军是老袁为了在北洋系之处另立山头搞出的名堂,挂在模范团下,算是北洋军中的新军了。模范团第一期的团长由老袁自兼,共培养出拱卫军四个旅、炮兵和骑兵各两个团、及一个机关枪营,效果很好。于是老袁接着培养第二期,这回的团长就是他的长子袁克定,这样,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模范团就是为了取代北洋军而存在的段祺瑞插手北洋军太久了,老袁有点信不过。

而这个中年人,就是袁克定的副手、模范团和拱卫军实际的掌盘人陆锦。大总统统率办事处有两位实权厅长,一个是总务厅厅长唐在礼,另一个就是军务厅厅长,由陆锦兼任。他的精力都放在拱卫军上,难得来办事处一趟。

慕什么名?真以为被两位将军夸几句就成了人物?张汉卿可没这么肤浅。中国人的话,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考虑。由于陆锦算是袁克定的贴杆不然老袁也不放心把这么重要的一支军队交给他管啊,那么这句话是否可以这么理解:“我等你多时了”。

已经初步达成目的的张汉卿不欲多事,特别是在敌我情况未明但敌人的概率居大的情况下,先把正事砸实了再说。可是陆锦已经缠上来了,想赶走,没那么容易。他这么讨人嫌地横插一杠,张汉卿有了不祥的预感:好事恐怕要多磨了。

果然,陆锦笑眯眯地说:“张贤侄这是在办事?才来两个月,就能到大总统统率办事处办事了,可见两位将军的眼光果然不差张贤侄这是?”

张汉卿只得打马虎眼:“也没多大事,走走流程而已,”心里早已把他的祖宗三代都问候个遍。

陆锦仍旧笑眯眯:“贤侄果然不简单,现在能够按章办事的年轻人不多了。若是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我也不会嫌麻烦。”一边说,一边朝调函上一看。

看到是邓演存、贾小侯等人的名字,他有眼神就是一突。“好家伙,把军工处几个专家都一网打尽了,这是搬家了还是怎么的?”陆锦仍然在笑,但眼神已经开始犀利起来。

张汉卿知道要遭,但已经没有办法来掩饰,毕竟看都看了。他一时情急,便急忙说:“陆军部已经同意把他们暂借奉天,等兵工厂运作正常后另有说法。”

陆锦忽然把调函往桌上一摔,大声说:“陆军部在胡闹!大总统一再严令,多事之秋宜以平稳为主,军政之权一律归于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这么大的事情,陆军部竟敢私下运作!他们还把大总统放在眼里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