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282章 中国人的脊梁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282章 中国人的脊梁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282章 中国人的脊梁

孙逸仙要护法,兵从何来?控制广东的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欢迎孙逸仙入粤,这让他仿佛有了主心骨。两天后他即携章太炎、朱执信、廖仲恺、陈炯明一干人率“海琛“、“应瑞”两艘军舰南下。

不过还没到广东,“张勋复辟”就落幕了,这让他没了对手。没关系,段祺瑞是他新的目标。

原因是老段打败张勋重新掌握政权后,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采纳梁启超建议,准备另行召集“临时参议院”,重新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选举新国会,以达到他取消国民党议员占优势的旧国会和废除临时约法的目的。

这就给孙逸仙一个理由新的“护法”。别说,这个牌子还算响亮,响应的人也不少,像海军总长陈璧光就是一个。他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联名拥护约法、恢复国会、惩办祸首,并与全舰队10艘军舰一起南下归顺孙逸仙,同行的有唐绍仪、汪精卫。

同时,被有可能剥夺身份的旧国会议员也强烈不满,他们响应孙逸仙择地另开国会的号召,纷纷南下赴粤。至8月中旬,到达广州的国会议员已达150余人。

这些人数按法是不够的,但是仍然开了会,历史上就叫做非常国会。他们组织了中华民**政|府,设立一个大元帅、两个元帅、六个部。为适应战争需要,没有采纳规定的内阁制,而用中华革命党中党、政、军合一的大元帅制。

孙逸仙不负重望地被选为大元帅,地方实力派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但是六个部长都是国民党稳健派出身。地方实力派出人出枪,却被架空,这也给老孙埋下隐患。

作为中|央首长,段祺瑞有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他准备武力统一中国。钱从何来?又绕回当初借款的事上了。但是这次他没有隐瞒,也没办法撇清,而是因为确有其事。为此,他和有名的“强项令”张国淦还闹了很僵的不愉快。

当这个合同签定前送到农商总长张国淦桌上,照理要由农商总长批准和签字。可是张国淦竟拒绝签字。同样在北洋政|府任职,张国淦却显示了中国人的骨气。

这个张国淦是何人也?说起来鼎鼎有名。

张国淦字干若、仲嘉,号石公,湖北蒲圻人。北洋政|府官员,学者。武昌首义前,调北京任内阁统计局副局长;后以“参议”随唐绍仪参加南北议和,得袁世凯青睐。1912年4月任国务院铨叙局局长、国务院秘书长,后历任总统府秘书长、内务次长、教育总长。黎元洪执政时,因同乡关系,继续受重用,历任总统府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农商总长、司法总长、水利局总裁。他周旋于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调节矛盾,为各方所待重。他不签字,贵为总理的段祺瑞竟也没有办法。

11月1日,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亲自到农商部威胁张签字。张国淦问林权助是代表日本商人,还是代表日本政|府?他说:“如果是代表贵国商人,则当按照我们中国的矿业条例办理。如果是代表贵国政|府,这里是农商部,我和阁下没有谈话的地位,请阁下到我国外交部接洽。”

林权助被张说得哑口无言,又不好意思翻脸,只好退出。隔不久又来访张国淦,换了一副和善的面孔,建议依照日本钢铁业由军部管理的成例,将此案移陆军部办理。张国淦答复说:“这是我国内政,不劳阁下操心。”

段祺瑞看这事闹僵了,乃派孙润字以120万元向张行贿,贿款增至200万元,均被拒绝。国务院秘书涂凤书也奉派前来,劝张以考察各省农会为名离开北京,由代理部务的次长代签铁矿合同,张国淦也拒绝。段又采取以前对付内务总长孙洪伊的办法,劝张外调省长,以免身当其冲,张也不肯。

张国淦平日为人随和,可是这次却非常坚决。段祺瑞最后派亲信曾毓隽访张,说了许多好话,请张帮忙,张国淦说:“不签字就是帮总理的忙!”

因为敌强我弱,在国人总体惧日的民国初,能有张国淦这样的强项令、不丧权辱国、不屈从权威,难能可贵。

要不是因为事出有因,段祺瑞也不想去招惹这位有名的“强项令”,实在是因为欧洲战局的渐渐露出曙光,他要急着去分一杯羹。

一战的三大陆上战役和一场海上战役结束后,无论东欧的俄国发生了那场史称“二月革命”的结果如何,都不能摆脱同盟国失败的推论。甚至在马恩河战役后,德军参谋长小毛奇就向德皇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对急切想加入胜利者一方,特别是迎合了日本人对他的期望,段祺瑞政|府竟绕过张国淦强行签署了合约。这是严重违背内阁制宪精神的:所有重要和约,都例需各内阁部长署名方可生效。张国淦见状,愤然离职。段祺瑞有心批准,却不敢动笔。

张汉卿第二次入京,第一站便到张府,对他的这种言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通过他之口表达了乃父赞之为“国之脊梁”,并强烈邀请张国淦到关外去,“远离中枢,做些实事”。眼见不远的将来,东北三省都不出所料均纳于父亲麾下,正需要大批的人才。像张国淦这种人才,又对日本人不卑不亢,正合他的心意东北由于日本人渗透很早且多次被纳入势力范围,多多少少的地方势力都和日本人有层层关系,哪有张国淦来得纯洁干净?

张国淦对张作霖的行事也有耳闻:他是军阀不假,也对枪杆子抓得很紧,但对于民政还是相当的用心,治下百姓听说生活得也不错。尤其是这两年奉天改革和什么土改、还有搞了许多实业,财政上明显好看多了,也让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好起来,不然怎么有那么大的手笔向关外移民啊?

他对张汉卿也不陌生:之前在北京城里的寻花问柳之举被证明是一件装痴卖傻的自污,把老袁都骗了;他整的新军听说战斗力不输于北洋诸军;他在奉天大刀阔斧的改革及不拘一格用人使他身边围绕了许多能人,自己知道的就有:韩麟春、莫德惠、刘尚清…

对于他找到自己,还是有些得意的,不过,自己以一介民国前辈,要到张作霖的手底边做事,毕竟还是不太放心,一者,老张过于强势;二者,由此担心他对自己过于掣肘。

张汉卿对此心知肚明,他对张国淦说:“家父深知张老是有能力造福百姓的能吏好官,在使东北人们生活好起来、地方强大起来的事上,意见是一致的。临来家父也向学良保证:绝不干涉张老在黑省的用人与行政,相反只要张老提出来的办法,家父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家父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对于承诺还是信守的。这点请张老放心。”

诚然,张作霖很多时候也是做了承诺的,但那是逢场作戏,也绝不会有外人在场。至于当众许诺的事,老张还真的没有违约过,这一点,他的口碑很好,张国淦也有耳闻。

其实民国很多人物都是重承诺的,中国传统的“君子一诺千金”绝不是儿戏,不像现代西方的政客,用更大的谎言来透支信用。中国是没有信用记录的信用实践国度,只是在商业社会这一风气才渐渐被很没人情味的白纸黑字所代替。

欧洲列强在征战不休,自然也就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也是因此,东北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经济、又有骨气特别是不能为日本人所折腰的行政长官。

翟文选作省长只是过渡,自治后的黑省还是有很多事务需要精明强干的省长来做的。毕竟张国淦有巨大声望,如果能够妥为利用,不吝是利国利民特别是利老小张的关外秣马厉兵的心思。鉴于此,张作霖向中枢郑重提出,请张国淦屈尊去黑省做省长。

段祺瑞也因此事受到很大的压力,张作霖此言正合他意,如果张国淦愿意,也算是了了他一桩心事,不然老看着也堵心呐!原恐怕张国淦不同意,之前也是这么说的被回绝了。哪知道他只这么一提,刚加了句:“只怕仲嘉认为是屈就了。”张国淦便灰心地说:“我这个部长现在名不符实,不当也罢。能给黑省人们做点实事,我哪里谈得到什么屈就?”

强项令能够这么痛快地去关外强人张作霖底下“混生活”,段祺瑞也是醉了。不过他能够离开,正合自己心意,只是在心里暗说:“祝你一路顺风了。”

别看老张说得大度,在向来强势的张作霖手底做事,恐怕要尝尝老张厚黑的手段了,那时才会知道我老段的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