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258章 吹皱一池春水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258章 吹皱一池春水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258章 吹皱一池春水

张汉卿敢这么笃定,是把宝完全押在关内那拨人身上呢。

根据历史大势,以及他为之做的一些铺垫,张勋没理由不搞些事情出来。张汉卿穿越以来最大的动作,不过是让东北农村有了可见的进步,但对于国家局势,影响甚微。

张勋凭五千人,能够浩浩荡荡地从徐州开到北京而一路没有阻碍,打着“调停府院之争”的旗号是一方面,皖系的强大是另一方面,而直系取黎元洪而代之的想法也很关键。否则,他没理由这么安然地“坐”过皖系的地盘山东、直系的地盘河北,直达北京城下。

表面上他是大老粗,但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这位混迹清末、民国几十年的元勋,会这么轻易地发动兵变?在没看清楚这池水有多深之前,他不会贸然行动的。

行动方案是早就定下来的:入京逼黎元洪解散国会作为调停条件,伺机复辟。张勋到天津时,黎元洪已拟好命令,请代理国务院总理伍廷芳副署,但遭到拒绝伍是国民党人,当然要保持名节,不能自己掐了自己的后路,毕竟国民党还要靠在国会的控制权在政治上保留影响力呢。

然后时任步兵统领的江朝宗于6月12日当上代理国务总理,然后冒天下之大不韪副署了命令。这导致了自袁世凯称帝后中华民国国会第二次解散,舆论哗然。时避难上海的国会议员们以江朝宗不是阁员不能任代总理为由,联名通电反对。

这么明显的政治败笔,非但江朝宗看不见,旁观的冯德麟竟也看不见,反而以为机会来了。在江朝宗刚刚当上代总理之时,他就携了长子冯庸,再度登上江家的门槛。

说起来,自从前年两位长辈约好两家结秦晋之好,中间又生出许多事情,严重影响了喜事的顺利进行。先是洪宪帝制以闹剧收场,江朝宗也被通缉,这让冯德麟想借助江家提升自己地位的梦想破灭,自然,这进一步的热络就暂停了。

现在,江朝宗一跃而为代总理,虽然知道民国史的张汉卿清楚他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冯德麟不知道啊,还以为赶上了良机:有未来亲家总理在朝中坐镇,看张作霖还如何一家独大?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要地把两家的亲事定下来。

民国时期强强联合的事情海了去了,像袁世凯和黎元洪、孙宝琦就是儿女亲家,他的长子袁克定的妻子是湖北督军王占元的女儿,他的义女嫁段祺瑞;张作霖亲家有鲍贵卿、宋文郁等。

江朝宗对这位关外强人的到来深感欣慰,并且对年少英俊的冯庸十分喜爱能和张汉卿同称为关外两小帅哥,会差么?冯德麟腆着脸来,他也就笑着答应。难道真的是冯庸一帅蒙住他的眼?当然不是!政治人物才不会这样以貌取人,江朝宗之所以如此痛快,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冯德麟的兵权,这是乱世政治斗争最大的依靠。冯德麟想借重江朝宗,后者何尝又不是如此?北镇关内,朝夕即到。

二者江朝宗的女儿江**长得算不上好看,当然这是含蓄的说法了。北京城里,能和江朝宗门当户对的人家也不至于用联姻的方式和他攀亲,因为自老袁去后,江朝宗已经失势了。现在关外强人冯德麟主动示好,他又有什么可以拿捏的呢?有了这门亲家,他在总理位子上也有个心理安慰不是?

于是两家就这么愉快地交换了生辰贴,算是预定了亲事。因为是临时动议,难免觉得过于草率,江朝宗还把政|府里几个得力的干将和好友临时请来,度过了一个场面上还过得去的晚上,于是北京官场上便传出双方订立儿女亲家的消息。

对此,心高气傲的冯庸当然不愿意。他和张汉卿同年出生,同字汉卿,同为一时才俊,同样家世辉煌。只要愿意,自然有无数靓女飞蛾扑火般投身,谁愿意枕边人姿色平庸甚至被喻为无盐女?不过他虽然一向有自己的想法,但对于父亲却是一向尊重的。当着外人的面,他答应的事,冯庸不会反对而已。

在回住处的路上,冯庸对这门亲事十分不满,冯德麟却劝慰说:“娶妻娶贤,只要家世、人品过得去就好了,至于美丑都不在话下,只要为父我坐到了奉天城的头把交椅,那时任你再娶多少美女都不在话下,咱民国纳妾可是不限制的。”

看来,关外强人对于婚姻的认识都是一样的。当初,张作霖就是这样和张汉卿说的,好在于凤至最终被证明并不是村姑,或者至少是很好看的村姑,否则张汉卿是要后悔一生的。

但是江**的相貌相比于凤至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最可叹的是历史上终其一生冯德麟也未能坐到奉天王,于是颇委屈了冯庸最青春年少的十好几年…估计这也是冯庸此生最郁闷的事吧?君子一诺,胜过千金,对于土匪出身的冯家来说定亲就是定亲,再也悔不了的的。

不过注定要失算的是,江朝宗因为被多方反对,只做了12天代总理就灰溜溜下台。从巅峰一下子跌落凡间是很难适应的,所以张勋一派人和他联络要复辟,他就急忙表态同意他这是指望着能有拥戴之功可以再度崛起呢。为了使自己的分量更足,江朝宗还不遗余力地劝说冯德麟参加。在他看来,有张勋的道义,加上冯德麟的力量,底气十足啊。

张勋反正是来者不拒,也欣然给冯德麟封官许愿,表示只要他能够坚定地支持,事后一个东三省总督是跑不了的。冯德麟也是被光辉前景蒙住了眼,也大力支持起未来亲家来,表示会亲自用行动表态。

辫子军十四号来到北京,已经多日了却一直没有动作,当时就是顾虑到国会还在,民国法统地位没有动摇这点。江朝宗虽然做总理时间极短,却干了一件“好事”:终止了国会的存在。现在,只要虚位总统的黎元洪同意辞职,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张勋雄心勃勃,因为对赶黎元洪下台,很多人都是替他背书的: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作霖都事先派代表和他接洽过,皖、冀、鲁、豫、陕、奉、浙、闽也都先后宣布独|立以示支援。不过等到了北京联络“旧友”时,那些旧友们对撵走黎元洪很热心,但对于复辟大都三缄其口、或是顾左右而言它,这让张勋有些捉不着头脑,还以为他们是碍于面子不方便出头支持呢。

在准备了十余天后,张勋终于按捺不住了。6月30日他终于等到张作霖“最后通牒”式的电文发出,他认为这是对他遂行计划的支持,便觉得时机已到,为免夜长梦多,决定开始马上动手。

此时天已晚,此时他还在江西会馆请名角唱戏,因为是临时动议晚上要进宫请溥仪出山复辟,所以为了好整以暇地过足劲瘾,还临时把交情最好的梅兰芳的压轴戏挪到了前面。听完了梅兰芳的戏,他才命令他的军队秘密开到北京城外阵位,并临时筹划。其实也没什么可做的,就是发号施令而已具体行动计划早已定下,只待命令而已。

一直听到子夜12点钟才回寓所,与此同时,他的司令部里参谋人员进进出出,频繁部署;谋士和幕僚正在聆听保皇党的首脑康有为讲话。按照部署,他将以突袭的办法,擒贼先擒王,解决北京城卫戍部队的头脑。

于是安排命令,让他的“辫兵”连夜把京津临时警备总司令王士珍、副司令江朝宗和陈光远、以及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湖“请”来,突然宣布道:“本帅此次率兵入京,并非为某人调解而来,而是为了圣上复位,光复大清江山。”接着他告诉众人,今日傍晚,他已进宫面圣,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明晨请皇上复位。议罢厉声问道:“诸位尊意如何?”

王、江、陈、吴四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弄得心惊肉跳。王士珍壮着胆子问道:“各省及外交部接洽过吗?”张勋回答:“外交确有把握。冯国璋、陆荣廷均表赞意,并有电来催。各省督军也一致拥护。”

江朝宗是知道内幕的,当下表示赞同,王士珍等则默默无语。张勋又说:“我志在必行。你们同意,则立开城门,放我兵马进来。否则请各归布置,决一死战!”王士珍等面面相觑,不敢再说什么,只能默认。

张勋遂下令打开城门,5000“辫子兵”全部进城。接着,张勋穿上蓝纱袍,黄马褂,戴上红顶花翎,带领康有为以及王士珍、江朝宗、陈光远、吴炳湘文武官员,乘车进宫,此时已是凌晨。

已得到消息的末代皇帝溥仪在瑾、瑜两太妃和太保世续、师傅陈宝琛等人的护导下,来到养心殿召见张勋一干人等。已经退位5年半的溥仪对于再次当这个皇帝并没有什么感觉,毕竟他现在才12岁,但是一干帝师、马崽和拥趸都激动起来,有些人甚至喜极而泣。张勋见小皇帝坐上了龙椅,便立即甩开马蹄袖,领着众人匍匐在地,向溥仪行三跪九叩首大礼。

此时是凌晨3时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