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213章 另一场较量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213章 另一场较量

作者:江山不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20:27

第213章 另一场较量

戴宪植的死,让黄如清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这让母亲很担忧。她与丈夫一商量,便派人接女儿回家。至于戴府,由于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房子便被变卖。

黄如清的父亲,便是奉天城最大的金店“瑞桓昌”的执事黄献廷,他同是还是奉天商会的副总会长,在商界的地位很超然。看着原本水灵灵的女儿几天就凋零下来,很是心疼。女婿的死,他心里面倒是长吁了一口气:原本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嫁给戴宪植,是看中了他背后大帅的威势,哪想到这小子烂泥扶不上墙,愣是没起半点作用。他死就死罢,女儿也终于解脱了,她还年轻,还可以嫁个好人家。

可是这件事他很恼火:就因为睡了一个不守妇道的小妾、打碎了几个不值钱的灯泡,女婿的命就没了?这也太不给脸了吧?如果张作霖只是关他几年,他完全也可以借这个由头给女儿另外改嫁。

可是牵涉到女婿的死,如果自己不发一点声,会让人觉得黄家也没什么了不起。听说三弟在乡下的家产都被查抄了,人到现在还没放出来;大哥也因此被架空了民政厅厅长的职务,眼见得卸任就在眼下,再整出女婿这件事,他有时也怀疑:这大帅是不是跟黄家顶上了?怎么处处与黄家作对?

而且张作霖一定会因此防着自己,这奉天总商会会长的职务,做不到年底了!做生意靠的是一股人气,如果因为这件事蔫了,未来就会不好过了。

张作霖枪毙小舅子的事,奉天闹得是无人不知,冯德麟自然是得讯了。他也是老奸巨滑之辈,前段时间借机生事没有得逞,还憋着一口气呢,现在又瞧上了这个好机会。他派人联系黄献廷:“营救三老爷之事,愚兄尚在筹划,又闻贤女婿身故,不胜悲痛之至!奉天已被张作霖鱼肉多时,人神共愤!惜其羽翼已大,无法正面交锋。听闻张作霖招兵买马,省城财政十分吃紧。弟宜发扬优势,搅乱其银根,让其经济大乱,则兵马无饷,自然离心。兄再乘隙施压,必可惊动中枢,或行撤换或行驱离,则可从根上消除张氏影响,黄家也可报一箭之仇。至于三老爷之事,亦可迎刃而解。”

说穿了,冯德麟要釜底抽薪,借黄献廷之力,搅乱奉天经济了。这个事很可行,事实上,老黄早就在干了。

自民国初,国家即发行银元,即我们常说的大洋,这个可是实打实的东西:中国此时还没脱离银本位,以民国三年版本的银元为例,它含银量89%,重7钱2分,是为一元。但是银元的币值太大了,市面流通很不方便,就像现代有了百元大钞还要发行为数众多的零钱一样。那个时代各省都有铸币权,当然是指小钱,在奉天,就发行了许多零钞,称为奉天小洋券。

之所以叫做“小洋”,实际上是与“大洋”相对而论的。在我国古代,需要以银为主要货币,但最早的银币却来自于国外。早些年,凡是来自于外国的,习惯上加一“洋”字,外国人铸造的银币,自然也是如此,称“洋钱”。当时还有个习惯叫法,即以元为单位的大银币称大洋,而以角为单位的辅币的小洋,我们通常所说的奉大洋、奉小洋即来源于此。

奉小洋票以现银为本位,清光绪32年开始发行。民国成立后,交通银行立即发行小洋票50万元,用以收回清代发行的旧纸币。1913年,国有的奉天官银号(后改为东三省官银号)、奉天兴业银行发行了一角、二角、五角等三种面额小银行兑换券,俗称奉小洋。

起初,奉小洋可无限制兑现,即凭兑换券就可以从银行如数兑取小银元。这时候的奉小洋,购买力旺盛,民众也有信心。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民国五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深水区。由于欧洲国家大都采用金本位,而亚洲国家大都采用银本位,所以欧洲国家到亚洲来买战略物资,就必须卖金买银才行。这样一来,便出现了金价大跌而银价大涨的局面,称之为“金贱银贵”。

因为银锞子比小银洋值钱,如果将小银元熔化成块,换取黄金,便可获利。于是,满铁附属地的日本人勾结中国钱商,每天拿几万元到奉天的银号兑换小银元,然后在奉天或者大连,将小银洋熔化成银锞子,再倒买倒卖,以求暴利。有资料记载,如此兑换,每万元即可获利五六百元。

但挤兑行为与货币流通有着本质区别,中国钱商虽知有利可图,毕竟还有些顾忌。但是日本人就不管这些了,破坏我国的金融体系,原本就是他们的“使命”之一。有些无业日本人,干脆干起了“黄牛党”的营生。东三省官银号的店面里,经常有日本人挤兑。据称,光是日本人的挤兑,每天就不下四五万元。1916年8月,挤兑数额则达到七八万元。因为银价不稳,加之挤兑成风,东三省官银号损失惨重,据曾任东三省财政厅长的荆有岩回忆,仅东三省官银号,每日就有“**万元亏损”。币值不稳,奉小洋的信用江河日下。

两家有资格发行奉天小洋券之一的奉天兴业银行本身也有隐患。这个前身为奉天农业银行的官督商办的银行,成立时额定股本奉小洋一百万元,开业之初,即1913年7月,奉天兴业银行原拟以40万元的准备金,发行纸币80万元,谁知竟一发而不可收,一直发了150多万。

尝到甜头的当局在两年时间里只增加到官股70万元、商股60万元,至1914年12月20日,却共发行小洋票690万元。它的资本本来就低,又急功近利超额发行钞票,在危机时刻银行经办人又欲以“加大纸币发行力度”来增加赢利,而在这期间,奉天财政司又将官股全部调回,更使得准备金严重不足,使得信用一落千丈。

这不是奉天第一次金融危机。

当初东三省第一任总督赵尔巽因为日本商人拒收奉小洋,就曾经被迫与三井洋行“谈判”。最后的结果是商定九条协议,将价值721933.685两的房产契据,由东三省官银号转入三井洋行作为“担保”,直至“市面平稳纸币畅通无阻”之时方可收回抵押物。这样,日商才勉强地同意收受奉小洋,原有奉小洋也暂不兑现。直到1912年,东三省官银号才收回抵押物,算是平息了这场风波。不过,以一国地方政|府,竟屈尊向另一国商人提供“担保”,无论如何也是屈辱的,这也算是那个时候的“时代特色”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