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血的麻糖 > 第五百二十章 绝望之城(三)

带血的麻糖 第五百二十章 绝望之城(三)

作者:宁河晚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14:23

第五百二十章 绝望之城(三)

对于多数**高级将领来讲,南京属于一块绝地,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从当下形势来说,固守并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保存实力,因此主张放弃南京。

在讨论南京弃守问题而召开的第三次高层会议上,常年称病不出的唐生智出现在会场。与众多黄埔系、保定系高级将官一个个端坐姿势不同的是,这位高级将官却是蹲在椅子上,并且一会儿跳下来,一会儿又蹲上去。他的举动,完全与整个会场的氛围格格不入。

在会上,高级将领们纷纷陈述南京不可固守的理由,很快弃守南京便已经成为会场主流,似乎将要形成一致意见。而就在这个时候,唐生智蓦然起身,肃然而立,大声喊道:“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唐生智在会场上的硬出头,顷刻扭转了会场氛围,再也没人主张弃守南京,一个个保持了端坐和沉默。

后来,蒋委员长发问:“谁负责守南京为好?”

面对蒋委员长发问,会场一片沉默。最后,还是唐生智打破了会场良久的沉寂,他主动请缨道:“委员长,军人以身许国,当此危险之际,何能畏难以求苟安。如果蒋委员长没有预定人选来担任,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誓与南京城共存亡!”

就这样,唐生智走马上任南京卫戍军司令部司令长官,担纲南京保卫战。大家都知道是他主动请缨,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主动因为蒋委员长在会前单独找过他。唐生智知道他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他知道,蒋委员长决定让他守南京,当然会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也知道他唐生智是南京城防计划的制订者之一。或许,这是蒋委员长选择他的理由。

南京是民国的首都,弃与守都是天大的事情。当初是他力主固守南京,现在如果自己先行撤走,他当然害怕历史的清算,他害怕成为历史的罪人,害怕受到后人的指责。因此,他在电话之中告诉顾祝同,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之后才能撤离。

唐生智的态度,很快便被上报武汉大本营。11日晚,武汉大本营来电:“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之要旨也”。

接到电报之后,唐生智与副司令罗卓英、刘兴和参谋长周斓研究之后,在12日凌晨召集参谋人员紧急制订的一份撤退计划和命令。他面前的撤退计划,便是这样出炉的。

在唐生智审视这份撤退计划之时,一份份战报陆续传来,让他的内心愈发惶恐不安。这时,他终于意识到敌人的真正强大,意识到疲惫的中央军如此不堪一击,感觉到南京城随时都有被包围的危险。

现在,他再也顾不上当初自己许下的诺言。突然之间,他想到了南京唯一安全的撤退之路----下关码头,顷刻背后惊出了冷汗。

唐生智极力地克制内心的不安,12日14时在南京卫戍军司令部对第78军第36师下达了维护城中和下关秩序的命令,主要内容是:“1、下关通浦口,为我军惟一交通路,应竭力维持秩序,严禁部队官兵及散兵游勇麋集,以确保要点;2、第74军在上新河镇(上新河)与敌激战,其后方交通应由汉西门(汉中门)与城中联系,禁止该军部队通过三汊河退入下关;3、着你部在挹江门至下关一带立即实际戒严,禁止一切活动。”

就在唐生智下达这份命令的时候,守城之战局又发生的重大变化。这时,日军谷寿夫第6师团犹如一条疯狗,他的左翼部队已经逼近水西门,第16师团、第3师团已经进逼中山门和光华门。而唐生智命令之中留给俞济时第74军指令撤退的路线随时都会陷落敌手,迫于这个残酷的事实,俞济时第74军派人前往三汊河架设浮桥,企图由此渡河再经下关码头渡江撤退到江北的浦口,却又被第78军第36师无情地劝阻和制止。

九月下旬,时任第36师师长的宋希濂,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为第78军军长(兼任师长)。实际上,部队并没有扩编,仍然实际指挥第36师一个师。

在上海一战,第36师就被打残,待宋希濂率部撤守南京的时候,手下一万多人只有三千余人枪,在南京接收补充兵源近四千人,所部不过七千多人。而补充的四千新兵,大多数是新入伍的青年,有的连枪都没有摸过。

第78军第36师在三汊河北建立了防守阵地,就是要守护挹江门外、中山路南这片滩圩,防止日军由此突破,一路向北进逼和占领下关码头,甚至北上合围南京。相对于其他**部队来讲,尽管第36师防守任务并不算重,但对于宋希濂来说,他知道自己这一个师只是比一个空架子强上些许,内心其实并没有多少底气。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他早已知道敌人的强大,他更知道眼下部队的战斗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希濂最害怕友军擅自撤退冲击自己的阵地,动摇部队的军心。

而第78军由三汊渡河撤退,势必影响到第36师在三汊河方面的防御,这道防御与南京最后唯一的退路休戚相关。因此,第74军的举动,是宋希濂绝对不能接受的。

接到第36师的报告,唐生智知道,因为日军的破城总攻行动的进逼,南京守军的军心已经动摇。现在,他知道宣布撤退命令已经刻不容缓。于是,他准备下达全军撤退的命令。

然而,就这此时(下午三时),武汉大本营再次密电电令南京卫戍军司令部唐生智:“……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为我革命转败为胜惟一之枢机。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荣,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

蒋委员长电报中所称的国际形势“大变”,或许就是苏联出兵。但是,苏联是否决定出兵,什么时候决定出兵,都存在巨大的变数。

这个变数所带来的影响,再次把守卫南京的中**队带进了濒死的危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