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五百六十九章 肩挑日月,背负山河 第二更!

第五百六十九章 肩挑日月,背负山河(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贵州大捷!

看到这份奏报时,朱由榔直是激动不已!

他能够想到李定国有能力拿下贵州,但没有想到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小的代价拿下!

这对大明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消息。

毕竟北伐在即,有吴三桂这个奸贼在西南伺机而动,朱由榔总是觉得不踏实。

这种感觉很难形容,怎么说呢,就像是被贼人惦记一样。

吴三桂现在只能退守云南。

而云南被四川和贵州夹住,根本不可能守得住。

李定国在捷报中请求天子允准他追击吴三桂,朱由榔看过之后当然不会拒绝。

哪怕李定国没有主动请旨,朱由榔也会下旨追击。

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岂有不乘胜追击的道理?

追与不追其实只在一念之间,但带来的差异是十分巨大的。

拿下云南,整个南方就都在明军手中,朱由榔可以没有任何顾忌的北上伐清,所要考虑的也只有和清军作战。这种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三年,朱由榔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收复了半壁江山,如此功绩便是比之汉光武刘秀也不予多让了吧?

当然朱由榔并没有骄傲自满。

如今大明还只是光复了半壁江山,等到光复天下时朱由榔才能好好歇一歇。

加之太子的病情有所稳定好转,朱由榔的心情也是大好,决定大赦天下。

当然赦罪的只是轻罪的,重罪罪犯依然需要关押在狱中。

朱由榔只是想要表个态,证明大明在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现在朱由榔要等的就是李定国收复云南的消息。

只要李定国前脚一收复云南,朱由榔后脚立即就能下令北伐。

明军准备北伐已经准备了大半年,自上至下都已经准备的很充分。

北伐当然是一场艰苦卓越的战斗,但朱由榔有十足的信心,因为君臣一心上下合力,岂有不胜之理?

当然,朝堂还是要整肃的。

经过锦衣卫的一番彻查,散播太子染了肺痨消息的宫人已经被抓住,审问之后供出了幕后主使。

对此朱由榔自然会严厉处理。太子乃是国本,危及国本,任何人都不可饶恕。

除去这些烦心事,还有一件事让朱由榔感到很欣慰。

从壕境来的佛郎机匠人和大明匠人一道做出了一种火炮,取了普鲁士炮、红衣大炮、佛郎机炮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制作工期很短,短时间内可以制作出大量。

这种炮重量很轻,十分适合于急行军。

北伐过程中有不少山路,带着重炮肯定多有不便,这种轻炮可以把优势发挥到最大。

除此之外燧发枪的制作也有了进展。

以往受困于铳管锻造技术,燧发枪一年只能制作千余杆。但在解决了这个难题后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根据匠作监的初步估计,一年至少能够制作一万杆。

这还是保守估计,甚至还有可能有惊喜。

抛开这些不谈,便是明军现有的实力北伐也没有任何问题了。

加上这些却是如虎添翼,可以进一步的加大明军的优势。

而根据锦衣卫刚刚发回的奏报,北边的罗刹国也有进攻满清的意思。

如果罗刹国和朝鲜同时进攻,满清在北边会被极大的牵制。

如此一来朱由榔再兵分三路或者四路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很高。

现在朝廷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大规模的进行舆论宣传。

因为很多百姓还不知道王师即将北伐,对于朝廷的支持有限。

在朱由榔看来百姓的支持对于北伐是很重要的。

这不光光体现在募兵从军上,还有粮食、情报等方方面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朱由榔重新扭转了百姓们关于大明的固有印象。

有了百姓的支持,大明的北伐将如虎添翼。

皇明时报的作用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出来。

虽然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很低,但一条街上总有几个读书人吧。这些读书人只要念叨一番,一条街上的百姓也就等于都知道了。

接着便是一格坊市,一座城池。

北边的百姓同样需要知道这个消息,虽然这些百姓身处敌占区,可还是有一些心向大明的义士的。

只要这些义士能够提供明军一些支持,明军将更为轻松的拿下一些重要的城池,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伤。

在朱由榔看来,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北伐大体是能够成功的,无外乎是付出多少代价。

毕竟流的是汉家儿郎的血液,能够少流一些还是少流点好。

经历过这些混战之后,朱由榔越发觉得一个大一统王朝一个稳定朝廷十分重要。

因为乱世苦的还是百姓。

令朱由榔感到欣慰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各方势力都是一条心的,并没有任何内耗的迹象。

他希望这种状态能够保持下去,这样可以尽快的解决混乱的局面。

除了原计划中的陆路进军,郑成功和于七还在登莱附近攻取了一些岛屿。

这些岛屿虽然面积不大,但可以作为临时的补给站和落脚点。

以这些岛屿做跳板,可以更为轻松的拿下登莱。

于七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他对登莱附近的地形十分了解,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

如果能够从陆路和水路夹击山东,拿下山东的可能性将大增。

数条进攻路线中朱由榔一直是将山东方向视作重中之重的,因为山东距离京畿实在太近了。

拿下山东便可以立即威慑京畿。

而且山东和辽东也只有一海之隔。

若能神出鬼没的来到关外阻断清军的退路,就可以关门打狗。

朱由榔实在是不想放虎归山,因为这样一来会消耗更多的财力物力,会牺牲更多的将士。

最理想的情况是把清军歼灭在关内,这样一来四海毕,山河定,天下光复皆大欢喜。

朱由榔现在越发觉得肩上的责任之重,他要尽可能的用少量时间完成北伐,然后把更多精力用在治理恢复民生上。

一统天下只是中兴大明的开始,要想真正做到这点还需要内外兼修。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