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南下赣江 第二更!求订阅,求

第三百六十八章 南下赣江(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南昌战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朱由榔还是低估了明军全歼清军绿营,处死洪承畴的震撼力。

在拿下九江、南昌等府后,残存江西绿营早已被吓破了胆,跑的跑,散的散明军一路南下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了吉安抚、抚州府、建昌府在内的重多府县。

这也让朱由榔感慨不已。

他当初力排众议直接攻取南昌,果然是有效果的。

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拿下南昌后,那些见风使舵的小人一看风向不对肯定是跑路保命为上。

这些人都是只能打顺风仗的,一旦落入下风跑的比谁都快。

如今整个江西只剩下赣州府还负隅顽抗,对此朱由榔当然不会犹豫,大手一挥命大军攻取。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直接和福建广东接壤。

也就是说不管朱由榔将来想要攻打广东还是福建,赣州都必须攥在手里,其起到的是一个桥头堡的作用。

赣州与吉安府接壤,赣水穿流而过,孕育了赣州府的一众生灵。

此时正值汛期,河水的水位涨了不少。

明军的船只也可以沿着赣水一路向南,省却了许多运送粮草辎重的烦恼。

一路打胜仗,军队内的氛围自然很不错。

就连平日里一直不苟言笑的李定国都主动开起了玩笑。

“临国公,本王听说你们在夔东的时候鞑子经常来攻,可每次都被你们打的灰头土脸落荒而逃。”

李来亨闻言笑出声:“晋王真是消息灵通啊。不错,鞑子一直看我们不顺眼,隔三差五的就会派兵来围剿。可是夔东多山,地形可谓是易守难攻。鞑子逆流而上又不熟悉地形,肯定是撞得一头包。他们既然来了,本国公自然得好好请他们喝一壶。不然岂不是对不起他们兴师动众?”

“哈哈哈,妙哉妙哉。”

李定国赞叹道:“放在一两年前我们还是守势,万万想不到才过了一年时间就已经全面反攻了。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

李来亨连忙附和道:“然也,陛下英明神武,领导有方,我们才能将鞑子击的溃不成军。”

李来亨说这话倒不是全在拍马屁,而是他真的很钦佩天子。

毕竟天子拧绳的本事一流,这么繁杂的军队都被他拧成了一股绳,大伙儿有劲往一处使,真的是太得劲了。

“唔,我差点忘了,吉安是文教极盛之地。听说大明的状元有一半都出在了吉安府,不知可有此事?”

一直欣赏沿江景色的郑成功突然大发感慨道。

张煌言闻言连忙摇头:“非也,非也,大木这你就是说错了。吉安虽然文教兴盛,但也不可能那么夸张啊。你要说是全江西,还勉强说得过去。不过即便是江西,也未必能够稳稳压过南直隶和浙江。”

张煌言本身就是浙江宁波人,对浙江的感情自然远非其他地方可比。

听到郑成功一味吹捧江西吉安,他有些听不下去了。

“哈哈,这我就不和沧水兄争了。毕竟沧水兄再怎么说也是个举人,本王也就是个国子监监生出身。”

大明的整个官僚科举体系也是有着一条鄙视链的。

首先进士肯定是第一级的,举人其次,然后是秀才、监生。

监生一般都是功臣之后,或者极为优秀的秀才。

国子监毕业的生员也能做官,但肯定做不到进士出身那种高度。

只可惜张煌言和郑成功二人一个举人,一个监生都没能在科举上多有建树,毕竟那时候天下已经大乱。

二人毫不犹豫的投笔从戎,用一双当时还有些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匡扶大明的责任。

忆往昔,这些碎片化的东西涌上心头,颇是让人感慨。

“二十来岁的时候本王总觉得五年即可平虏,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大明的形势竟然跟东虏南下的时候差不多,甚至还要再差一些。”

郑成功叹道:“当时我们都还年轻,还有从新来过的机会,现在可不能再犯错了。”

二人说着说着又说到了如今的局势上。

张煌言点了点头:“如今虽然我军气势如虹,但其实靠的是一口气。一直胜哪怕是惨胜这口气就能续着,但只要输一场这口气泄了再想提起来就难了。”

“所以本王十分想来江西和陛下合兵,因为只有尽早的寻求决战才能提振士气。我们现在没有时间训练,只能以战代练,鞑子不跟我们战斗,我们便主动找他们战。”

“沧水兄,你说如果现在鞑子派遣全部主力南下做亡命一波,我们能够顶得住吗?”

张煌言闻言皱起眉来。

这个问题可不是很好回答啊。

虽然没进一路高歌猛进,就连洪承畴鳌拜也抵挡不了他们的兵锋,但实际上清军一次能够动员的兵力也就是不到二十万。

这个兵力虽然比明军多,但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而如果满清动员整个北方,几十万的绿营还是能够动员的出来的。加上近十万的满蒙汉八旗,这个兵力可谓是明军的数倍。

在这种情况下,明军应该会打的很吃力。

这也是为何张煌言建议天子在拿下南方后先休养生息,屯兵练兵的缘由。

明军实在是太需要时间休养了。

只有把兵力扩上去,和清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再北伐,胜算才大。

毕竟自南向北打,历史上也只有太祖皇帝朱元璋成功过。

“打是肯定能打,不过我估计鞑子不会这么冒进。”

张煌言分析道:“毕竟对他们来说能够划江而治也不是不能接受。如果尽遣主力来攻,万一打不下来甚至是全军覆没,那就恐怕只能退到山海关外了。”

郑成功点了点头道:“这么说来,鞑子应该是不会动用北边的兵力了。这样也好,光是一个施琅只能搅合搅合,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等我随陛下平定赣江,再折回浙江去取这贼子首级。”

张煌言看的出来郑成功对施琅怨念很深啊。

二人之间可谓是深仇大恨不共戴天,再加上舟山变故,可谓是新仇旧恨加到了一起。

如今施琅还能逍遥法外,不是因为郑成功惧怕他,而是因为郑成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等到一切安定,郑成功腾出手来,便是施琅的末日。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