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九百八十八章 天子南下 第二更!求订阅,求

第九百八十八章 天子南下(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陛下,捷报,捷报啊。晋王殿下发来捷报,我大明大获全胜啊。”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司礼监掌印太监韩淼十分兴奋的向朱由榔禀报道。

这禀报未必没有讨好天子的意味,但是捷报却是实打实的。

朱由榔一听不由得喜笑颜开,示意韩淼速速把捷报递过来。

在他的心目中,李定国是一个军事奇才,也是一个完美的主帅人选。

李定国果然没有让他失望,继收复西域之后又迅速和萨非帝国联盟,击败了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军队。

这一战可算是为大明扬名了。

之前明军虽然收复了西域,但那也只是恢复到了汉唐巅峰时期的状态,并未有所突破。

朱由榔若想做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创之君,就必须多想一些办法。

所以他提出了恢复丝绸之路和开拓海上丝绸之路两套方案。

换句话说,这其实就是两步走。

一方面利用李定国的强大军事指挥实力,利用明军强大的陆军战力一路平推,跟西亚拥有统治势力的奥斯曼帝国叫一叫板。另一方面利用郑成功强大的海军指挥能力带领水师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大明在将来若想有所发展,解决土地兼并的怪圈,不能只在中原想办法。如果美洲大陆能够有所开拓的话,对于百姓们无疑是一大喜事。

幸运的是李定国和郑成功都似乎完成的很出色。

从效果来看,李定国完成的要更好一些。

真的不枉朱由榔对二人充分信任,实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皇帝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

毕竟当皇帝的都会害怕权臣谋反,把自己的江山夺了去。

这样他非但没有办法给自己的子孙宗族交代,也没有办法给祖宗交代。

所以皇帝们对权臣大将都是提防再提防,秉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所有的皇帝基本上都不会给一名大将太多的权力。

而朱由榔完全不管这些,把他所有的信任给予到了李定国和郑成功。

这一方面因为朱由榔对于历史的认知,他知道二人都是忠心耿耿的大将。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朱由榔对自己的个人威望很自信。

他是不可多得的中兴之主,而且不是那种花瓶皇帝,是真的御驾亲征,在扫平清军的过程中发挥出重大作用的。

可以说朱由榔、郑成功、李定国是一个铁三角。

在北伐之战中,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轻易的成功。

所以朱由榔才有这个自信放任二人领兵。

因为他知道朱由榔和郑成功是打心眼里服他了。

“赏,当赏。所有有功将士皆按照规制奖赏!”

朱由榔知道封赏在这个时候的重要性,其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将士们的积极性,使得将士们能够有更大的热情去为了朱明朝廷拼杀。

毕竟说到底,朱由榔还是得靠人治。

所以光靠个人魅力是不够的。

做皇帝啊绝对不能太抠,太抠们的话谁替你拼命啊。

这也是朱由榔前往东南督战剿灭倭寇前得到的最重要的好消息,他终于可以昂起头兴奋的去东南了。

...

...

在拟完最后一道旨意后,朱由榔在虎贲军和锦衣卫的护卫下正式从京师出发,经由京杭大运河往南方而去。

而太子朱慈煊则理所当然的成为监国,留守京师。

朱慈煊出任监国的次数已经很多了,体现出了不俗的处理政务的能力。

对此,朱由榔还是很欣慰的。

朱慈煊体现出来的能力作为开国之君肯定是不够的,但充当一个守成之主,守住大明的基业是完全够用的。

眼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朱由榔的身上,这样朱慈煊的压力也会小很多。

朱由榔已经是尽自己的可能替朱慈煊缓解压力了,他当然希望朱慈煊不要辜负他的所望。

张煌言虽然很想跟着天子一道亲征,但是朱由榔对他赋予了重任,让他辅佐太子。

在之前这是文安之的职责。文安之退休之后张煌言理所当然的要把担子挑起来。

所以陪伴在朱由榔左右的都是一些嫡系近臣。

其中有锦衣卫指挥使王贺年,还有虎贲军总兵赵旭、以及司礼监掌印太监韩淼。

可以说这是朱由榔最能信任的心腹。

有这些人在身边,朱由榔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了。

不管怎么说,这还是大明定鼎天下之后朱由榔第一次御驾亲征,他难掩兴奋的心情。

自打上了船就一直在甲板上欣赏着两岸的沿途风景。

如今正是夏秋之交,天气十分不错。

朱由榔站在甲板上吹着风,别提有多惬意了。

若放在五六年前,朱由榔可没有这样的心态。

那个时候他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把大明王朝延续下去。

那个时候洪承畴和吴三桂的大军可是把整个云南团团围住。

谁能想到大明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世事不可料啊。

“陛下,听闻江南的倭寇要比山东多,福建的倭寇又要比江南多。陛下此去是要坐镇杭州还是要移驾福建呢?”

见朱由榔的心情很是不错,王贺年不禁也开始打趣。

按照他对朱由榔的了解,皇帝陛下一定是想去战况最激烈的地方的。

果不其然,朱由榔沉声道:“若真是如此,朕自然要去福建了。不过朕却觉得未必浙江的倭寇就比福建少。”

王贺年听到这里不禁感到十分惊讶。

根据他的了解,确实福建的倭寇要更多一些。

为何陛下会如此断言呢?

而且陛下这两年深居宫中,又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的这些消息呢?

靠奏疏?这不可能。奏疏的消息太滞后了。

还有什么比锦衣卫的消息更灵通呢?

难道说陛下又建立了一个新的情报机构,凌驾于东厂和锦衣卫之上?

王贺年的心里不由得开始紧张了。

都说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尊贵,是天子的第一近臣。

可是历史上的锦衣卫指挥使除了少数机构似乎下场都不是太好。

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天子的猜忌。

毕竟如此重要的位置,天子岂能轻信于人。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