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手中的刀

大明征服者 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手中的刀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五百九十四章 皇帝手中的刀

“彻底统计清楚了?”朱厚炜看着眼前厚厚一叠奏报,脸色有些冷峻!

“回陛下!”站的如同标杆一般的锦衣卫指挥使燕天元沉声应道:“锦衣卫十几年间,出动数万,深入乡里,前后三次,已然核实清楚,绝无遗漏!”

“说说……”

燕天元正色道:“根据民政部封存档案对比各地户籍,其中出入高达两百七十四万户,人口近千万,也就是说,这千万人口并不属于隐户,然而原先的户部,现在的税司并没有从这千万人口身上收到一文钱的税收。

然而,这些非隐之民却实实在在缴纳了赋税,缴纳赋税却未入库,经查实,可以确定是被各地官府截留,乃至贪污了。”

“税司还是各地官府?”

“官府!”

朱厚炜寒声道:“朕设立税司,便是将收税之权从各地民政衙门单独剥离出去,简言之,各地民政衙门根本没有收税之权,他们如何贪污税款?”

“回陛下,税司设立虽有数载,然而民间对于朝廷分设之衙,其权责并不清晰,尤其是乡里更是如此,各地衙门派遣胥吏收取这些不在税司之籍的百姓之税,便是税司也只当成隐户处理,即便知道不对,也未做深究,此难免玩忽职守之嫌。”

“继续说下去,把你知道的全都说清楚。”

“陛下,各府州监察机构无法有效监督县一级税政部门,以至于税政衙门多有巧立名目,滥征赋税之举,不过并不苛重,百姓基本也能承受。”

“说说隐户,隐田……”

“回陛下,三次核查,大明隐户数量次次不同,不过造成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大量隐户选择出海,另外随着宗室和勋贵离开大明前往海外,也有大量隐户选择追随……

如今核实,未入籍不纳赋税之隐户有一千八百四十余万户,总人口差不多还有六千五百余万,这还不包括已经迁徙到天津卫等到移民之人口。

如今各地官府按照圣谕,昭告境内百姓,所有打算移民且报备的隐户百姓差不多有近两千万……”

朱厚炜皱眉道:“朕早已下旨,不管是权贵还是各地豪绅乃至大地主不得阻拦隐户移民以及入籍,若有阻拦者,一经查实,便严惩不贷!选择移民之百姓可在官府备案,移民之时可从官府领取盘缠和粮食,故而有两千万隐民选择移民,朕并不觉得奇怪。

但是还有数千万隐民不愿入籍,不愿移民,朕很疑惑,朕昭告天下,凡去隐登录之民,每户发放田二十亩,由地方安置,他们为什么还不愿意入籍,还要归附于豪强地主,给人为奴为仆!”

燕天元不敢出声,这是国政,可不是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能随便置喙的。

“隐田呢?天下有多少被侵占兼并之田,有多少田地被士人阶层把持,逃避赋税!”

“回陛下,除西藏、新疆、东南蒙古外,大明有田八万万三千五百七十万亩,其中六成被各地豪强和士绅把持,剩下的四成按丁缴纳赋税。”

“大明走了那么多的宗室和勋贵,也走了不少的士族,原本掌控在这些人手中的土地想来也被各地官府私下授卖,兼并于大户了吧。”

“**不离十……”

“好,好,好。”朱厚炜大笑道:“历朝历代皆惩治贪腐,大明更是如此,朕提高官员俸禄,指望高薪养廉,可到头来终究还是一厢情愿,是朕低估了人性之贪婪啊,天元呐,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如何理解锦衣卫之本职。”

燕天元微怔道:“锦衣卫乃皇帝侍卫亲军,负有侦缉、缉拿、刺探、监察百官之责!”

朱厚炜对于燕天元中规中矩的回答似乎并不满意……

“锦衣卫是皇帝手中的刀!”朱厚炜肃声道:“文官为何怕厂卫,是因为他们秉承皇帝之意志,是悬在百官头顶上的利刃,只要有必要,不问对错,便可杀戮天下!”

燕天元默然,他当然知道锦衣卫到底是干什么的,说白了就是皇家的忠犬,只要皇帝想,他们就是疯狗,可以不管不顾咬死所有皇帝想要杀的人!

至于侦缉,搜罗乃至炮制证据,刑讯逼供,更是锦衣卫的看家手段,只可惜在嘉靖朝有天眼,于是锦衣卫几乎没了用武之地……

现在皇帝突然间说了这番话,燕天元心里难免咯噔一下,他知道皇帝动了杀心,而且还会动用锦衣卫这柄杀戮之刃!

“朕一直在说,什么样的时代,就该去运用什么样的政策,所谓万年不易之成法,本身就是最大的笑话,因此朕一直想要把大明打造成为一个司法健全的天下。

拥有完善的司法体系,让百姓让官员让天下间的豪强能够有法可依,能够心存敬畏,然而朕还是错了……”

皇帝出口成宪,岂能轻易言错,更何况还在臣子跟前,所以朱厚炜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是他知道自己真的错了,错就错在他后世的思想对于现今的他而言,其影响终究还是太大,大到根深蒂固,以至于让他忽略了本质。

这个本质就是封建**,有一些后世能够行之有效的政策放在如今的大明,尤其是君王集权的时代根本就不合适。

比如司法!

朱厚炜改良司法体系,将司法权从民政部门剥离出去,并且一分为三,其目的可不就是想要大明的百姓能够在遭受欺凌,盘剥的时候能有个地方去述说冤屈,不就是想让百姓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时候能够勇敢的站出来反抗强权!

可惜事与愿违,民不与官斗终究还是这个时代百姓最为根深蒂固的想法之一,但凡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活路,谁又会冒着破家灭门的风险和官府打官司!

官官相护,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当真是完美诠释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百姓,内心深处最最沉重的无奈。

想要改变这一局面,除非能在大明民间实行普法教育,但是想要实现这一点,任重而道远这五个字都不足以形容其艰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