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口填充

大明征服者 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口填充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口填充

暹罗亡国之前,安南、暹罗、缅甸等国使臣,纷纷前往北京向大明求援,嘉靖帝鉴于东南诸国乃大明之屏藩,派遣太监前往云南,向云南军区主将樊睿宣旨,要求樊睿整顿军伍,率大军入东南,驱逐入寇敌军!

然而樊睿却以云南军区新募两万驻军尚未整编为由,迟迟不肯出兵,直到暹罗国被十字军所灭,王室被屠杀一空的消息传到云南军区之后,樊睿才清点了三千兵马磨磨蹭蹭出兵。

然而万念俱灰的暹罗使团一行十三人,最终选择在军区内服毒自尽!

这个时候安南国已然岌岌可危,整个东南也只剩下安南还有巴掌大的地盘和缅甸的勃固王朝还在苦苦支撑,还抱有那么一丝丝的侥幸,指望着大明的天兵能够从天而降……

数百万东南百姓如同蝗虫入境一般纷纷涌入云南,和袖手旁观,甚至在进入东南之后直接迷路的大明军队不同的是,云南地方官府展现出了极其高效的政务能力!

在官府的组织下,数不清的难民被分批次往大明内地输送,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如今从云南到四川再进入青海(原西番)的官道,沿途官府负责供应所有粮食、衣物以及所有生活必须品。

地方官员但有克扣难民用度之行为,各地监察部门就会将详细材料汇报到上级机构,届时自有检察部门将上下其手、贪污舞弊之官员缉拿下狱定罪!

在这种大环境下,沿途官府哪里还敢有丝毫怠慢,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把自己官帽丢了,没准还要背刑责,岂不是冤的慌……

这些逃避兵灾的难民九成五以上都是东南诸国的寻常百姓,他们被迫离开家乡,踏上逃亡之路,不少人都死在了逃亡路上,谁能想到,当他们进入大明境内之后,反倒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一般。

只需要按照官府的要求,前往指定的地方,那么这一路上吃穿不愁,就算生了疾病,也会被就近安置,待治好病之后再继续上路。

其实能逃难进入明境的难民,九成九都是青壮年汉子和女人,外加孩童,真正的老弱并没有多少,那些老弱根本受不了长途跋涉,所以他们大多都会选择留在家乡,即便死在侵略者的刀下,也未必会比死在路上差到哪去。

这就是现实……

现如今从云南到青海,这数千里地界上,每隔两三百里就会有上万的难民群,之所以会如此规整,完全是因为各地官府有意为之。

也就是说,当难民进入云南某一个州府之后,地方官府就会将难民归拢,被归拢的难民到达一定数量之后,便会被安排前往下一个州府。

东南诸国的难民或许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都要忍饥挨饿,还要被豪强、权贵欺压剥削,可到了大明之后,他们受到的待遇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大明各地官府对待他们完完全全一视同仁,不存在盘剥压榨,更不存在酷虐,甚至把他们当成奴隶这样的事,让他们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觉得自己离开自己的家园就是脱离了苦海进入了天堂。

感叹之余便是赞叹,赞叹大明身为宗主国的博爱胸襟!

他们不知道自己会被送去何处,但是大明地方官府的解释很合理,因为难民实在太多,光靠云南和东南接壤的官府,想要接纳他们,将会造成严重的负担,为了能够让他们生存下去,就必须往大明内地走,走的越远,以后的生活就会越富足,所有的难民对于这一点都深信不疑!

对于穷苦百姓而言,只要有几块地能让他们种点粮食养家糊口,什么地方不是家?

现在大明的地方官告诉他们,只要能走到安置难民的地方,朝廷就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不但会发放足以熬到明年秋收的粮食,还会给予足够耕种的土地,以后种地的收成也和大明百姓一样缴纳赋税即可!

只要他们愿意,大明就是他们的故乡!

不愿意?怎么可能!

所以现在难民艰难跋涉,与其说是在逃难,倒不如说是在奔向希望……

这些难民最终的目的地就是青海,青海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尽管能供耕作产粮的地不算多,但是种植小麦、青稞、油菜这些作物不会成什么大问题,只要肯吃苦,养活一家子不会太费劲。

这就是朱厚炜亲自制定的人口填充计划,以东南难民填充青海、西域,弥补人口空缺,弱化东南百姓密布,为以后大明百姓进驻东南做好准备!

对于这些难民,朱厚炜同样制定了相应政策,也就是文化及语言同化,要求这些百姓必须撇弃故国语言,把自己真正当成大明百姓,学会大明官话,十年过渡期,十年之后能流利说一口官话的百姓,赋税减半,不能的增加一倍!

东南诸国人口本就没多少,经过十字军的烧杀抢掠,外加海量的百姓逃难,等到最后诸国灭亡,估计也就只有那些逃进深山当中的原住民还能掀起一丝风浪,不过,这点风浪对于大明而言不会太大。

毕竟让百姓对大明产生归属感,本身就是朱厚炜的拿手好戏,忍受够了压榨的诸国百姓,陡然间碰到爱民如子,惠民政策层出不穷的大明人皇,他们有什么理由暴乱!

这年头,别说是小邦,就连大明百姓都没有多少的民族观念意识,历史上满清入关,要不是多尔衮颁布‘剃发令’,还号称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都不可能激起万民的强烈抵抗。

可最后呢?

在满清的血腥屠杀下,华夏最终还是迎来了近三百年的黑暗时代。

满清灭亡,封建帝制彻底结束,一次次的学生运动促发民族意识觉醒,等到倭寇侵略华夏之时,数不清的仁人志士走上了反抗侵略,驱逐倭寇的革命道路,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悲壮之歌!

所以在朱厚炜看来,想要一个民族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家国观念和民族荣誉感,必不可少!

如今这个封建时代,委实还差的太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