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立

大明征服者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立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立

“陛下,王守仁返京,殿外觐见。”

朱厚炜豁然起身,旋即又坐下,但是脸上激动的神色还是让在座的四位重臣动容。

王守仁回京,皇帝不可能不知道,可即便知道,当得知王守仁入宫在殿外侯见的时候,皇帝都能如此激动,可见其是何等的简在帝心。

为人臣子,能到这份上,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吧。

对于王守仁,其实满朝上下的大臣还是颇有微词的,这其中有嫉妒有不屑还有愤怒等等情绪夹杂其中。

嫉妒是因为王守仁太得圣宠,用后世流行的说法就是典型的羡慕嫉妒恨,都是进士出身,凭什么你王守仁能深得皇帝信任,还不吝简拔,而他们却不能。

至于不屑则是简单的多了,因为王守仁立志成圣的志向在大明根本不算什么秘密。

成圣……古往今来,儒家士人成圣的满打满算也就三个,也就是孔子、孟子和朱子,至于二程之流,哪怕有震古烁今的横渠四句,可显然还欠缺一些火候。

你王守仁也敢成圣?你够什么资格觉得自己能成圣,谁给你的底气!

众所周知,想要成圣,最起码要具备三个要素,也就是立德、立功和立言。

王守仁想要成圣自然不是打打嘴炮,他从儒学当中引申而出的心学,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为本,能经受得住天下士人的挑刺,已然是立德。

而立言无需多说,王守仁将毕生所学,著述成书,名为《阳明心学》,自然算得上是立了言。

而且最让士人嫉妒的是,据说这心学名字还是嘉靖帝亲赐,而且还为王守仁的心学书了序,其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俨然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念阐述的淋漓尽致。

嘉靖帝为何能写出这样的四句总述?很显然是皇帝真的深入研读过王守仁的著作,这要是不让天下读书人嫉妒恨才叫有鬼,毕竟著述立说的人多了去了,也没见皇帝给谁作过序。

最典型的就是王鏊……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自己做不到,而别人做到了,那么就会嫉妒,嫉妒完了就会不屑,因为只有不屑才能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茫然和彷徨。

还有就是立功,立功这玩意难也不难,也可以分为文功和武功,武功无需赘述,说白了就是军功,王守仁没军功(历史上本该发生的江西平宁王没出现),那么就只有文功。

文功原本王守仁也没有,但是嘉靖帝委任其为巡学使巡学天下,这天底下数不清的乡学、县学以及已经开始筹建的府学和州学都倾注了王守仁大量的心血,如果这样都不算文功,估计这天下也没谁有文治之功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王守仁已然将立德、立言、立功这成圣的三要素给弄齐活了,那么他到底能不能成圣,是立地成圣还是死后成圣,那只有交给时间来验证。

现在朱厚炜听说王守仁回来了,心中大喜,旋即说道:“王爱卿回京,这议会的副议长便多了一位,传。”

四位重臣无惊无喜,似乎也早就料定王守仁必然会成为副议长似的。

王守仁整衣觐见,行了君臣大礼之后便安排赐座。

“王爱卿巡学近六载,辛苦了。”朱厚炜看着满脸沧桑的王守仁叹了一声,他记得很清楚,王守仁是在明世宗八年逝世,也就是公元1529年,如今是1519年,也就是说王守仁还有十年的阳寿。

不过经过这一番风霜历练,王守仁的命格是否已经改变,谁也不得而知。

“臣受陛下之旨巡学天下,能幸不辱命,已是侥幸,何敢言苦哉。”

朱厚炜点了点头,六年时间,王守仁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儒家势力极其昌盛的南直隶,还有儒家树大根深的山东,这些地方想要兴杂学,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六年间王守仁用怀柔、酷辣、威吓乃至请出天子剑杀人等等一系列手段,成功克服一道道难关,将一个个想要阻碍兴学的权贵、士绅以及官员全部干趴下了去。

当然,王守仁能做到这一切,首先是因为他手中有天子剑,而天子剑的最大用处就是震慑,震慑之余可以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威力何等巨大,你敢抗拒就是谋反。

谋反!诛九族!

当然天子剑也确实有砍不动的人头,比如地方大员,比如勋贵,但是足以震慑八成以上的利益阶层!

另外加上皇帝的绝对支持,又能摆平一成五!

天子剑砍不动的脑袋,朱厚炜能不能砍得动?想要阻扰的利益阶层那得看看自己的脑袋够不够硬!

很显然,这天底下没有任何人觉得自己的脑袋比天子手中的钢刀还硬,就算觉得自己头很铁,似乎也没有非得触怒皇帝的必要。

毕竟能梗着脖子跟皇帝为了儒学还是杂学叫板的权贵,谁他么的傻啊。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则是在兴学这几年间,政局变化的实在是快的惊人,让满天下的利益阶层都有些应顾不暇,哪里还能精神抖擞的因为新学来和皇帝扯皮。

种种因素叠加到一起,王守仁最终无惊无险的将兴学大计给推行下去,实属必然罢了。

据各地官府的回报,六年间,王守仁在两京十三省兴乡学一万八千七百三十一处,县学一千六百多所,府学州学破百!

功绩堪称彪炳千秋!

“朕与诸位爱卿正在谈变革内阁为议会之事,王爱卿正好回来,就由王爱卿担任副议长职位。”

王守仁一脸懵逼,议会?副议长?那是个什么玩意?

对于皇帝变革,改这个改那个,满天下都已经习惯了,王守仁自然也不会陌生,他也知道在当前的朝廷,依旧岿然不动的只剩下户部、吏部、内阁和通政司。

咋滴,他回来的这么是时候,内阁没了?

杨一清苦笑着将先前的事给简单叙述了一遍。

王守仁郁闷,敢情不但是内阁没了,两部也没了……

三个在大明朝弥足轻重的衙门突然改了,估计这朝堂之上不知道又要掀起什么样的惊涛骇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