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四百七十五章 福将

大明征服者 第四百七十五章 福将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四百七十五章 福将

嘉靖六年五月,大明远征水师西欧回航,那一日在天津卫,所有的人都看呆了!

有数十万百姓是在上一次谷候前往西欧的时候就已经待在天津卫的,只不过要移民的百姓实在太多,于是只能抽签,没抽中的留下!

现在的天津卫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无数生存艰难的百姓背井离乡来到了天津卫,等待出海谋求一条生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待移民的百姓越来越多……

上一次谷候出海带走了三十万百姓,然而当时滞留在天津卫的百姓已然超过百万!

现在谷候一来一回大半年,汇聚于天津卫的百姓已然高达近两百万之众!

两百万人云集在天津卫是什么概念?这要换在后世那都不叫个事,要知道在后世,天津常驻人口可有一千五百万之多!

但是现在如何能跟后世比,聚集在此的百姓越多,那么出现纷争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这些百姓都是没有土地的,就算有也已经卖了,所以他们汇聚天津卫的第一件事就是活下去!

朱厚炜要考虑怎么让庞大的百姓活下去!

否则几百万无业游民集中在一起,时间长了不出大乱子才怪!

于是很快,在天津卫各种各样的工厂拔地而起,原本汇聚在通州的各个大小作坊都将生产基地的分部开到了天津卫。

对于朱厚炜而言,大明想要成为海上霸主,想要大量移民,那么就需要大量的海船,于是天津卫第二造船厂,第三造船厂拔地而起,现在连第四造船厂都已经开始兴建,最多半年就能竣工!

如今的天津卫已然是将农业过度到工业最为彻底的地方,数百万人口得以安置,住处有朝廷兴建的成片成片的简易住宅,衣食有来来往往的商贾,以及集镇、住宅区内不断涌现的店铺。

人流和购买力永远都是商人趋之若鹜的方向,天津卫人口足够多,甚至比两京都多,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的百姓真没那么差钱!

男人在工厂做工,女人在女人能待的厂子里面干活,一户人家一个月下来起码都有三两银子的收成,日常开销绰绰有余!

所以现在天津卫最多的铺子就是米店、粮油铺子、成衣店、布店等等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店面。

也就是说现如今的天津卫已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内生活的百姓,安定祥和,富足美满!

于是问题来了,华夏的百姓最喜欢随遇而安,现在在天津卫生活的这么好,自然而然就不太想出海了……

不过,天津卫现在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官府下了告示,但凡从外地来到天津卫的百姓,一律视为打算移民,但是庞大的人口在这,两百万不可能一次性移走,那么就要取舍。

如何取舍?

拥有熟练技艺的匠人可以留下,其余的抽签!

也就是说上一次的时候百姓都希望能把自己给抽走,现在反过来了,都希望自己没被抽走……

谷候回来了,去的时候一百五六十艘海船,回来的时候已经有四百艘!

从西欧带回来的俘虏五十万!

百姓们傻眼了……

两百多万移民,按照上一次的移民规模,也就三十万,就算加上这大半年间赶造的海船,在百姓看来最多也就移民四十万。

现在往天津卫而来的百姓还在日益增多,就算再不会算账也知道,五分之一被抽中的概率罢了。

现在好了,谷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这么多海船,那么下一次出海岂不是要有五百艘海船前往西欧!

按照一艘海船能装三千人来算,这就是一百五十万!

天津卫的移民郁闷了,但是他们不怨皇帝,因为他们从前基本上都是隐户,要不是皇帝的移民大政,那么他们现在还在过着给人为奴为仆的悲惨日子。

现在到天津卫日子好过了就不想走?

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事?最重要的是,你让圣君的大政如何推行下去!

做人得有良心,没有良心的那是禽兽,甚至禽兽不如,所以这些移民百姓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是一个个也只能祈求满天神佛保佑自己没被抽中……

“五十万!还多了两百五十多艘能远航的还船?”朱厚炜一愣,旋即大笑道:“好!好!好!谷候不愧是朕的福将,有了这五十万异族劳力,朕的工程大计就不缺人了。”

“陛下,这五十万异族中可有十几万都是女子……”杨一清毫不犹豫的给皇帝泼冷水。

“女子就不能做工?”朱厚炜嗤笑道:“杨爱卿呐,朕和你们说过,你们这些儒家读书人,学的是孔孟之道,走的是先贤之路,然而却被程朱理学带歪了路。

朕不喜理学,是因为理学禁锢读书人的思想,更可恨的是让华夏的女子身上背负了一道道沉重的枷锁,存天理,灭人欲,真是好一个灭人欲,人如果连**都没有了,为什么还要活着,都出家当和尚去好了。

朱熹注解四书五经,注的乃是他一家之言,凭什么就一定是对的?什么样的时代要拥有什么时代的眼光,身为大臣更要学会用辩证用怀疑的目光去审视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

“臣受教!”

“传朕的旨意,将朱熹移出孔庙,在徽州设朱子庙供奉。”

“臣遵旨!”

杨一清无语,他现在算是彻底看出来了,理学在大明衰落已然是必成之势,而且很难有再起死回生的机会。

只是让他不明白的是,都是姓朱,嘉靖帝为什么要那么苛待朱圣!

不过儒家遇到这么一位皇帝,也该要因时而变了。

至于将圣贤移出孔庙,洪武皇帝就干过把孟子移出孔庙的事,也就是因为孟子说的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让太祖很不爽。

想想看,太祖皇帝开局一只碗,好不容易拥有了大明江山,你竟然说他轻?

谁给你的底气!

不过孟子被移出孔庙也就十个月便又放了回去,可见太祖皇帝还是很重视读书人,也知道读书人的重要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