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四百五十章 人性的丑陋

大明征服者 第四百五十章 人性的丑陋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四百五十章 人性的丑陋

胆子小的直接溜了,而胆子大还不信邪的举子竟然有一半多,五百多人签名,一张张纸上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名单。

等到最后一人签完,任兴脸色一寒,指向宋梓怒喝:“带头造谣生事,给咱家拿下,交给检察院论罪!”

几名东厂番子出身,后来进入军营整编之后的番兵二话不说冲上前去,直接将宋梓拿下。

“宋某犯了何罪,你们凭什么拿我。”宋梓脸都白了,叫嚷道:“如今弊案未明,何来的造谣之说!”

“弊案?”任兴冷笑道:“咱家刚才问了,你们可有证据证明会试舞弊,而你们是怎么回答的?因为燕京大学有九十几位考生中试就说会试不公?这是什么?这是莫须有,是妄加揣测!

今日签名的落榜举子,陛下会给你们一次机会,让你们单独考一次辅科,任选两门,只要能考到八十分,那就补录入榜,若是不能,剥夺功名!”

这话一出,签名的举子顿时炸了辅科两门考八十分?

他们当中至少九成都觉得自己是栽在了辅科上面,让他们去考辅科,不要说八十分,估计六十分都悬!

嘉靖帝这一手看似是给了他们机会,可实际上是要把他们往绝路上逼啊。

“我不认定了,这就回乡,三年后再来考。”一位年轻的举子手舞足蹈的叫着,声音中似乎还带着哭腔。

这也是带头的,于是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希望考到八十分以上的举子纷纷叫嚷着要划掉自己的名字。

“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聚众闹事,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质疑科举的公正,诋毁当朝阁臣,任何一项拿出来都足以革了你们的功名!

现在你们又想反悔,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难不成科举舞弊没舞弊在尔等眼中就是儿戏,你们读圣贤书难道都读狗肚子里面去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陛下给你们三个选择,第一考试,八十分以上成为贡士,第二所有签名举子十年之内不得参加会试也不得任官,更不享有举人一切待遇,第三移民海外!现在就选!”

啊?!

十年!就是三次会试,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十年!

没有剥夺功名却要被取消举人一切待遇,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还要缴税,名下投献而来的土地也将彻底散去,还不能选官,加上有此‘劣迹’在,选官?那注定不会被选上,可以说直接绝了他们的仕途!

天子这一手实在是太狠了,这哪里是给他们选择的机会,分明就是要逼他们移民!

没有选择,在被革除功名和绝了仕途这两条后面根本就没有选择!

五百多签名举子嚎啕大哭,没哭的也用愤怒的目光看向宋梓和步童,如果不是宋梓蛊惑,他们不会滞留在这里叫嚷舞弊,如果不是步童,他们也不会下定决心签名!

人性的丑陋在这一刻被展露的淋漓尽致,他们不敢骂天子,因为这是咎由自取,也不去质疑自己为什么会有侥幸从众心理,他们只会转嫁自己的愤怒,将一切的报应归咎在他人的身上。

任兴冷笑着离开,蒋冕也是恨铁不成钢的一声长叹。

这真是活该,不值得同情,当今天子是什么秉性没有任何人比内阁更清楚,这就是位从不妥协的主。

国子监监生围堵承天门,皇帝直接下旨,不滚就革功名,他不会管你有多少人,更不会和你谈什么法不责众,只要违背了他的意志,那么皇帝就会毫无顾忌的下手。

战皇在海外开辟大武皇朝,想要同化异族,需要大量的读书人,皇帝可以用罪证逼迫官员主动去,可以用利益来诱惑读书人去,但是最不容易受到蛊惑的恰恰就是作为读书人中坚力量的举人。

皇帝本来还没有什么办法,现在好了,这些不知死活的举人非要往皇帝的枪口上面撞,那被迫移民能怪谁?

蒋冕虽然有些同情这些举人,可终究还是出了一口恶气,要知道舞弊案只要皇帝下旨调查,那么就算查实不存在舞弊,他这个作为今科主考官的官员也必然声名受损,他岂能不气?

现在好了,有了前车之鉴,谁还敢议论,至于野史话本中会如何编排这次科举,他管不了,那就随便好了。

任兴回宫复命,把贡院的事说了一遍,朱厚炜却是连头也没抬,显然就没把举子所谓的群情激愤放半点在心上。

现在朱厚炜手里面正捧着《三国演义》读的津津有味……

后世赫赫有名的四大名著,在当前已经诞生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至于《红楼梦》还没成书,不过已经被朱厚炜搬上了戏台,勉强也算是出现了。

只有《西游记》还没出现,不过朱厚炜记得吴承恩好像就是历史上嘉靖年间的人物,也不知道自己对于大明的改变,会不会影响到《西游记》的诞生……

看完一章,朱厚炜捏了捏鼻尖道:“这次举子闹事也不算坏事,至少原本那些对燕大不怎么友好的举人,估计会争相进入燕大,然后会被燕大的杂学给深深吸引,这对于朕日后的大政有利无弊。”

“陛下高瞻远瞩,奴婢……”

“好了,马屁就别拍了。”朱厚炜摆了摆手道:“乾清宫的电线布置的如何了?”

“回禀陛下,十几位电工正在布置,最迟明天早上就能为乾清宫大殿完成通电。”

朱厚炜点了点头,如今通州电力研究院已然克服了诸多难题,也在紫禁城里面架设了一座小型的发电站,最主要的是,钨丝以及灯泡这两样照明最大的技术难题也已经相继被攻克。

说实话,身为一名拥有现代人灵魂的古代人,朱厚炜早就受够了没有电的日子。

所以他从十五年前就培养工匠研究电力,因为在他的眼里,电能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蒸汽革命!

现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电能研究从一开始的简单运用到如今勉强算得上成熟运用,这固然是因为朱厚炜提供了太多的理论数据,可也离不开电力研究院的大匠们十几年的辛勤汗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