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举国之力

大明征服者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举国之力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举国之力

“朕知道诸位爱卿不相信,不过没关系,诸位爱卿可以回去让下人试试,比如弄个油炸蝗虫配点细盐尝尝看,如果不好吃,可以说朕糊弄你们,可要是好吃,呵呵。

另外可以鼓励民间多养鸡鸭,只要拥有大量的鸡鸭,就算这蝗虫把天遮了,那也未必够鸡鸭吃的,拿网拼命捕也就是了。”

“陛下说的在理,臣等佩服,回去之后一定找机会试试。”

朱厚炜笑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吃蝗虫也得有才行,朕拭目以待!”

“至于旱灾……可以鼓励民间多挖水渠和水库蓄水,只要水储量足够,即便遇到大旱,至少能解燃眉之急,此事交给水利部去办,做个规划出来给朕看。”

“臣等遵旨。”

“还有就是洪灾,寻常百姓在面对洪涝灾害时,几乎没有丝毫抵抗之力,此番祸及半个大明的洪灾,若非子弟兵不顾自身安危,拼命抗洪救险的话,还不知道要给大明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

洪灾为何屡治不绝,大明立国至今花了多少银子在治理黄河还有加固长江江堤上面,多不胜数,然而最后呢?

朕不打算追究以前的事,这银子被官府贪墨了多少朕心里有数,朕没有追究不代表永远不追究,而是存了以观后效的心思。

华夏自大禹治水起,时至今日已有数千年之久的治水历史,然而水患就跟草原之患一样,一直存在从未杜绝!

如今草原政策正在施行,若是方针没错,草原之患将会在嘉靖朝成为绝唱,那么治水呢?

洪水为什么会泛滥,是因为大明境内江河密布,一旦遇到暴雨,江河水位就会快速上升,但水流泄掉的速度低于涨水的速度,那么一旦涨位达到江河无法承受的时候,决口破堤随时便会出现,黄河历史上数次改道,淹地无算的本质原因就在于此。

黄河乃是我大明的母亲河,滋养一方水土,养育万千黎民,然而就因为贪官污吏和整治不力导致本该是母亲河的黄河竟然成了继母,当真是让朕痛心疾首。

若是能永绝大明水患,朕花再多的银子都无所谓,甚至就算是让朕的皇室倾家荡产,让大明的财政再次破产,朕也在所不惜!

官员贪腐,朕也会权当没看见,只要能治理好,那就是朕之能臣,国之栋梁!”

杨一清肃然道:“从古至今治理黄河无非清淤还有固堤,然效果并不显著,此非官员无能矣。”

“非是无能?”朱厚炜笑道:“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从书中找不到良方,所谓的经世致用不过是空谈罢了。”

“老臣敢问陛下有何良策可治黄患!”

朱厚炜笑了,很显然杨一清因为不服气所以想和他抬杠,不过也不是不能理解,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哪一代不治理黄河,最后呢?

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在杨一清看来,黄河之患是不可能根治的,这和草原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

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一样,都有兴盛和衰落的时候,中原强盛,可以揍出几十年的太平,也可以和亲和出几十年的太平,总的来说办法总还是有的。

可黄河绵延上万里,治的了今天治不了明天,治的了一段治不了全程,几乎没有根治的可能。

满朝的大臣不缺治水的人才,古往今来也出了不少治黄的能臣,然而最终的结果呢?还不是该泛滥时候泛滥,该决口时候决口……

杨一清不否认嘉靖帝绝对是当世雄主,也不否认嘉靖帝会超越汉武唐宗成为名震千古的无双大帝,但是……

嘉靖帝终究是人不是神,哪怕他拥有一支给他出谋划策的幕僚团队,杨一清也不认为就能解决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难题。

如果真解决了,那岂不是说他们也是见识浅薄,尸位素餐之辈,岂不是说儒家的学说当真是百无一用,只能风花雪月,与治国无碍。

这如何能忍!

朱厚炜想到了后世的美国,无可争议的是美国境内洪涝灾害确实很少,后世专家们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与美国本身的地理环境有关,比如森林植被的覆盖率等等,这些先天优势没有遭受后天太大的破坏。

但是人为因素不是没有,比如水利工程,境内的主要河流都开凿了运河相连等等。

当然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复制的,但不是不能效仿。

比如朱厚炜知道美国境内有很多蓄水量很大很大的水库,而这些水库、湖泊在发大水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起到蓄水的作用。

反观华夏呢?华夏有四大湖,也就是太湖、洪泽湖、洞庭湖还有鄱阳湖。

九江为什么洪灾频繁?固然是因为河流密布,但与鄱阳湖也有很大的关系。

简单点来说就是江西境内的水全都通过五大水系向鄱阳湖汇集,然后通过鄱阳湖向北泄洪至长江,当五大水系短时洪峰超过鄱阳湖的泄洪速度时,洪水就会在沿湖周边蔓延,形成洪灾。

四大湖面积何等之大,然而蓄水量却严重不足,因此也无法有效承担起防洪泄洪之重责。

“杨爱卿这是打算考校朕呐。”

“老臣不敢,只是心有疑惑罢了。”

朱厚炜呵呵笑了笑道:“那朕就说上几句,在朕看来,简单点来说的话,治理水患在于四点,固堤、清淤、泄洪和蓄水!

前面也说了历代都在固堤还有清淤,然而固堤该怎么固?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是事倍功半之举,固堤的真谛在于防患于未然,清理淤泥,拓宽河道,重筑堤坝才是正道!”

“拓宽河道,重筑堤坝!”众臣惊呼。

“陛下,此举只怕劳民伤财,而且以大明当前之国力只怕力有未逮。”

“朕知道,此案难度确实太大,所以可为百年大计!”朱厚炜叹道:“至于劳民还谈不上,毕竟不是征徭役,而是募工,老百姓做工给银子还能养家糊口,谈什么劳民,只怕百姓还求之不得呢。”

“陛下说的是……”众臣郁闷,皇帝说的好特么有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