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六十二章 没钱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六十二章 没钱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六十二章 没钱

“修建通行天下的铁路绝非是纸上谈兵,更不是脑袋一拍,这铁路上便能通车的。”

朱厚炜冷声道:“朕倒是想要在大明境内全面开战基建工程,也想大明成为基建狂魔,可诸位爱卿考虑过实际难度了吗?

从通州到北京的铁路只有短短六十里,就已经将通州铁厂之库存外加所有的存货用的一干二净,从北京到南京两千多里地,需要多少钢材?

光靠如今通州铁厂的钢产量需要至少二十年,这还是在铁厂增进产量的前提之下才能达成,两京如此,更何况是全天下!

另外大明境内多河流,想要在两京之间通铁路,如何跨越黄河和长江,这些诸位爱卿可曾考虑过?

当然简单的办法是分断修建,按照当前的条件也只能这么做,但是钢产量跟不上,说什么都是废话。

而且钢铁在朕的眼里用途多到无法计算,别的不说,就算军工打造还有天津卫的船厂,通州一年的钢产量都不够,而这些诸位爱卿可曾考虑过?

没有,众爱卿只看到了铁路运输能够取得的巨大利益,也看到了铁路当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没有真正考虑过实际难度,自然也不会去考虑如何去解决这些难题!”

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朝臣们陡然间变得安静无比,皇帝这话说的还真不能说没道理,那一根根铁轨奇重无比,六十里的铁路用了上万吨的刚材,通州铁厂一年才生产多少?

还有就是河流……

皇帝说对了,满朝大臣以前还真就没考虑过河流的问题,或者说压根就不觉得河流是阻碍,想想看,钢铁怪兽都能满地飞奔,那就算遇到河流还不是天堑变通途?

如今看来,这种想法何其可笑。

杨一清轻声一叹道:“臣记得陛下曾经说过,大明的钢铁产量看似很高,可实际上只是杯水车薪,如果大明的钢铁产量能够增加千倍万倍,或许才能勉强够用,原本臣还觉得陛下的话有些匪夷所思,现在看来倒是臣的见识浅薄了些。”

满殿朝臣尽皆倒吸一口凉气,当初他们听说通州铁厂一年的钢铁产量抵得上全大明所有炼铁作坊的年产量时也觉得皇帝是夸大其词,现在竟然还有这说法?

大明钢铁产量增长千倍万倍才勉强够用……

这未免也太耸人听闻了吧。

一切超越认知极限的事物,很多时候都是很难以被接受的,很多时候朱厚炜之所以懒得解释,其本质原因就是因为知道就算他喷一脸盆口水也未必有用。

可现在呢?事实摆在面前,满殿的大臣如果还不能认清现实,那朱厚炜恐怕对儒家官员残存的最后一丝好感都将消失的荡然无存。

对于铺设铁路,朱厚炜至少在当前认为还不是刚需,确实,铁路的铺设对于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带动市场经济的繁荣,从而加快大明社会整体的欣欣向荣。

但这依旧不是刚需,在朱厚炜的眼里,真正的刚需是让大明进入大航海时代,通过海洋战争进行殖民掠夺。

海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财富,海外还有无尽的宝藏等待着他去占有,用海外货物来促进国内的经济本身就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而铁路岂能一蹴而就?后世文明空前发达,华夏民族更是享誉世界的基建狂魔,可修建通向全境的高铁也要数十年如一日,更何况是现在?

在朱厚炜眼里,能把各府州之间的官道修筑好,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想要心急吃热豆腐,那得小心烫着嘴!

“臣以为……”杨一清正声道:“天下间如通州这样的炼铁厂,臣觉得陛下可再招募商贾,广建铁厂至少百座!”

“没钱!”朱厚炜无比干脆的回绝。

满朝大臣想骂人……

杨一清却依旧不依不饶道:“臣知道当初陛下让宗室藩王投标建铁厂,每座铁厂的投标银大约在百万两左右,如今再建百所,陛下或许会有压力,但若是只建三十座,也就三千万两,陛下不会连这点银子都拿不出来吧。”

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他么的三年前,大明还处于财政危机状态,户部和正德皇帝还能为了几十万两银子吵上十天半个月,现在倒好,开口就是区区三千万两!

他么的他的银子难不成是大风刮来的?

开展基建促进经济,肯定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到时候商业繁荣,也能为皇家快速回血,让市场经济处于良性循环之中,但是不要忘了!

想要全面开战基建,需要庞大的储备资金,而一个大的基建工程短要几年,长的十几二十年都有可能。

朱厚炜怎么可能无限制投入,否则国富民富了是不假,可皇家却财政奔溃,未必得不偿失但是代价不是现在的朱厚炜能承受的

就拿铁厂来说,铁厂依铁矿区而建,造价差不多八十万两到一百万两左右,建成之后需要招揽百姓成为铁厂工人,需要挖矿的矿工,这些都属于前期投入。

也就是说建厂需要花钱,原本的矿税收不到银子,还要雇工,然后造出来的钢铁用于基建,用于军工,用于造船,用到钢铁的地方多不胜数,就是看不到回头钱。

后世建一条高速公路,建一座大桥动不动就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才能收回成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当前跟后世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后世工业、科技无比发达,国家甚至不需要土地税,就能在经济复苏之后拥有稳定的税源来支撑基建开支。

可是朱厚炜没有!

练出来的钢铁去造铁路,要打造火车,然后靠卖火车票收回成本,这得等到哪一天?

满朝上下都觉得皇帝富的脚底流脓,可朱厚炜自己算的经济账,只能说是收支平衡,勉强有些盈余罢了。

想要大力推动基础建设,对于朱厚炜而言,首先要做的是开辟财源或者税源,不是为户部,是为自己,只有自己的腰包鼓了,他才能有足够的底气,要不然以户部的尿性,估计受一肚子鸟气,都拔不下几根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