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天书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天书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天书

“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臣,朕觉得你们的目光要放的长远,更要着眼于整个天下。”

八位肱骨之臣的身躯不由自主的坐的更加端正了些许。

“这个天下指的是太阳的光辉能够照耀到了每一寸土地,不仅仅局限于大明,这个长远指的是极其遥远的未来。”

朱厚炜的眉头略微一锁,似乎想到了后世汉人被奴役的三百年,又或者是想到了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

“我们的祖先从茹毛饮血走向了刀耕火种,战争的方式从冷兵器时代跨越到现在的火器时代,当然如今还没有完全跨越,但是独石口之战大明的边军,让游牧民族见识到了火器的强悍。

因此,以后的战争方式,火器必然会成为主流,朕小时候喜欢看一些杂书,也细细琢磨过火器,想过为什么自南宋末年突火枪诞生,一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火枪的发展却依旧无比迟缓。

威力强悍的将军炮为什么不能成为主导一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杀器,为什么火铳的射程、精度、准度以及容易炸膛等等弊端始终没有克服。

于是朕从小时候就喜欢鼓捣匠作,立下雄心壮志要改变火器的现状,因此朕在满朝官员的眼里就成了一个不学无术,整日里只喜欢和浑身汗臭的铁匠裹挟在一起的废物皇子……

朕不会介意,也没有必要介意,十几年的时间,朕把自己的设想交给铁匠去做,攻克了一道道的难关,最后成功了一大半,于是有了独石口震惊天下的大捷。”

“陛下眼光之长远,远非臣等所能及,臣佩服之至。”杨一清赞叹,今日的话总算是揭开了一道迷题,为什么今上在皇子时代喜欢和打铁的为伍,为什么皇帝喜欢匠作之事,原来根源在这里。

朱厚炜压了压手让杨一清坐下,续道:“朕不怕被误解,因为朕知道儒家可以治国,但科技匠作才能兴国,读书人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也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是不屑,在你们眼里,士这个阶层是凌驾于所有阶层之上的。

你们看不起匠人,却没有想过你们的吃穿用度都是来自于农人、匠人,你们富足奢靡的日子,受益于商贾,你们眼中的厮杀汉、贼配军却在为了保卫大明江山舍生忘死,为了保护边墙后面的百姓,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让你们能够将才能放在治理国家,造福桑梓上面,他们奔袭于大漠,拿着他们手中的刀枪在和敌人玩命!

在朕的眼里,他们这些人才是最值得敬佩,最可爱的人,他们来自民间,是百姓的儿子,他们是子弟兵,而官员是什么?

百姓将官员称之为父母官,你们就该像父母一样去善待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苛待甚至是虐待!

尔等俸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朕说这些并不是让你们有多惭愧,而是要让诸位警醒。

大明是儒家治理国家,可大明之外呢?他们也有阶级也有贵族,可据朕打探到的消息,在遥远的外邦,还有如大明一般强盛的国度!

在读书人的眼里,大明乃是礼仪之邦是天朝上国,所以自傲自大,目空一切,正常的外交被你们称为朝贡,认为是小邦小国对大明宣示臣服,所以不值一提。

但是朕知道,在极西之地有英吉利,有法兰西,他们在努力强大,在不断革新,工业革命思想已经开始萌芽。

什么是工业革命?简单点说,大明是农耕社会,百姓们世世代代从土里面刨食,他们纺织、制衣、制作所有的物品靠的都是手工,这就是农耕文明。

而工业则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厂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内阁诸位都去过通州,知道哪里在做些什么,也看见过纺织机器和炼铁炼钢,这其实就是工业,通州也是如今大明工业的摇篮!

通州工业园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那一台纺织机比得上数十名纺织女工,哪里生产的钢铁抵得上全大明所有的炼铁作坊,这就是工业。

工业也称之为流水线作业,什么是流水线?

就是生产东西的速度跟流水似的快捷,比如火器,该制造枪管的制造枪管,该制造枪托的制造枪托,最后组装在一起,就是一支枪!

朕现在和你们说这些,诸位或许不会有什么清晰的概念,但是你们很快就会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威力!

你们能想象得到在大海上迅疾如风般前行,在滔天巨浪中如履平地的钢铁巨舰吗?

这样的无敌战舰只需要十艘,每艘装载上百门火炮,那么大明就是海洋上的无敌霸主,有这样的水师,大明的军队就能踏足这天下的任何一个角落,让所有敢挡在大明征伐脚步前的外邦都只能跪下来唱征服!

你们见过满地跑的铁车吗?一辆铁厂能够装载数千人,能够装入几百万斤的货物,能够带着这些在大地上快速驰骋,日行几千里!

如果大明有铁车,你们还会觉得在草原上筑城毫无意义吗?还会觉得以城池作为贸易枢纽是不现实的吗?

还需要担心一百斤粮食送入草原最后只剩下十斤吗?

你们见过人通过什么东西就能上天吗?

如果有那意味着什么,你们可曾想过……

而这些靠的就是工业!

想要王朝摆脱宿命轮回,朕靠的就是工业,朕要让大明的百姓彻底从土地里面解放出来,让他们不需要继续依赖土地而生存。”

八个老头子,大明朝重臣中的重臣,此刻被年纪只有二十岁出头的皇帝唬的一愣一愣的,感觉完全是在听天书。

而且这天书已然夸张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此刻八人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皇帝吹牛吹上瘾了,现在人倒是没上天,牛倒是满天飞了……

“陛下说的这些过于荒诞了。”谢迁轻咳一声,作为四朝元老,他觉得有必要给皇帝提个醒,要知道翰林起居注可是在记录呢。

“荒诞?”朱厚炜放声大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