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两百九十八章 生源

大明征服者 第两百九十八章 生源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两百九十八章 生源

杨慎总算是知道天子为什么会召见他这么一名普普通通的翰林了。

竟然是当燕京大学的祭酒!

说实话,对于自负才华的杨慎来说祭酒真算不上多大的官,他的目标是在四十岁前成为一部侍郎,五十岁前成为尚书甚至入阁,终极目标自然是成为首辅,开创大明一门双首辅的佳话!

可现在……他是正德六年状元,入职翰林院还不到三年,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翰林院先熬资历,然后等待外放的机会。

在大明有非翰林不入阁的传统,尽管不是绝对,但九成五以上都是如此,而翰林外放一地,积累治政经验本身就是在熬资历,当然,这也不是说从翰林院出去就不能直接成为京官。

但是一直在京当官,对于官员本身而言就是最大的硬伤,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没当过县官、州官乃至布政一类的官,谈什么治理天下。

没有底层的治政经验,治不了大政,治不了大政还想入阁?

官场的资历说白了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杨慎年轻,他也熬的起!

但是现在……

他只是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而祭酒乃是从四品!

连跳四级!

大明官员连跳确实不稀奇,比如七品的言官能直接成为三品的侍郎,但那是有前提条件的。

比如你熬资历,外放一步步爬到了知府、学政等地方高级官员,然后调回京成了言官,当了一段时间言官之后,直接开始起跳。

你什么资历没有,也没有地方治政经验,上来就想从七品到三品?

怎么可能!

更何况言官本身就是官卑权重,甚至在大明都有拿个侍郎都不换的说法,你一个知县一锤子下去就想跳到布政使?

脑袋发热,做白日梦还差不多。

杨慎不觉得自己会做白日梦,于是不解问道:“敢问陛下为何选中微臣。”

朱厚炜想说,因为历史上你是大明第一才子,因为你是状元郎,因为你爹是杨廷和,因为搞定你就能让燕京大学兴办少不少读书人的阻力……

“因为朕想看看皇兄选中的状元郎,能不能胜任这样的重任!”

杨慎精神一震,似乎有一股豪情从胸腹间喷薄而出,本来打算推辞的话到了喉咙口都被生生咽了回去。

“臣一定不负陛下信重!”

“好!好!好!”朱厚炜大笑道:“朕不会看错人,更不会选错人,燕京大学有状元郎坐镇,朕便放心了。”

杨慎此刻心里面油然升起一股以死报效君王的心态。

“这是朕亲手拟定的办学章程。”朱厚炜让任兴将一本不算薄的册子递给杨慎,待杨慎双手接过之后说道:“朕每年会拨给燕京大学三十万两白银作为办学和研究之用,若是不够,杨卿只管来和朕要,只要合理,不管多少,朕绝不吝啬。”

“臣明白。”杨慎觉得自己一定会成为能臣干吏,那么遇到一位能够全力支持自己的君王,无疑会让他的干臣之路走的更加平坦。

而且杨慎也算是看出来了,皇帝之所以把燕京大学开在国子监对面,还真的是有意为之,而且绝对不是想和国子监唱对台戏,他如此支持燕京大学,目的就是要狠狠压国子监一头,将燕京大学办成杂学圣地。

否则凭什么给燕京大学每年三十万两银子,要知道国子监可没这待遇,国子监的上下官员也只是拿俸禄罢了,而所有的监生还要交束脩银子。

可是燕京大学的学生不但免了束脩,而且还包吃住,甚至连书本、笔墨纸砚都是全免,别的不说,就光是这待遇就足以让国子监监生嫉妒的眼睛发红。

要知道对于家境一般的监生来说,笔墨砚台也就算了,可纸绝对是一笔大消耗。

这年头纸张可不便宜,很多学子练字都舍不得用纸,而是拿根树棍在粮食甚至土地上面练,有多艰苦,已是可见一斑……

不过听说皇帝的通州工业区内有专门的造纸车间,还有专门的印刷厂、制笔造墨厂,还鼓捣出了什么铅笔?

王守仁在南直隶兴学,前前后后建了上两千所乡学,而这些乡学的书本都是通州印刷厂印制而成,笔墨自然也是通州提供,值得一提的是听说通州的造纸厂改良了造纸术,不但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量,而且造出来的纸不但柔韧而且白皙……

只可惜这纸市面上没的卖,皇帝也没赐予过臣下,因此杨慎并未见过。

“杨祭酒觉得开办这燕京大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生源!”杨慎毫不犹豫的回答。

朱厚炜笑道:“不错,就是生源,京城富户不少,达官显贵更是云集,真正供应不起孩子读书的百姓不会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因此免费学制不可能如贫苦地区那样具有吸引力。

对于如今的大明百姓而言,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走读书科举之路,那么自然要学四书读五经,能做一手的锦绣文章,可杂学?

杂学学好了可以从商,可以从医,可以从匠等等,很显然不会具备太大的吸引力。

不过这些朕早就想到了,也已经安排锦衣卫去民间搜罗,至少小学部的生源不会成问题,至于中学部……

大明的读书人不在少数,科举无望,蹉跎岁月的学子也不少,选择合适年龄的读书人入中学部,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去学习经典和格物,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至于高学部,那些考了十几二十年都考不中秀才的童生就是生源,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已经不是科举,而是生存,是活下去,那么朕召集这类童生去学习一技之长,多个谋生的手段,他们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

至于大学……那是数年之后的事,到时候朕自有章程。”

“微臣明白了。”杨慎感叹道:“陛下睿智如渊如海,微臣感佩之至。”

“去吧,生源朕会安排,爱卿只需要按部就班,按照册子上的办学宗旨去办,燕京大学终有一天会屹立在文坛之巅,成为大明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

“臣告退!”杨慎躬身而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