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两百五十七章 情面

大明征服者 第两百五十七章 情面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两百五十七章 情面

当今天子是如何对待宗室的,全天下人都看在眼里,和民间拍手称快,官场上的冷眼旁观不同,勋贵们不可能不战战兢兢,因为任何勋贵都不知道今上这么干,是不是立个典型,先拿藩王开刀,然后再对勋贵下手。

这个时候勋贵说好听些就该韬光养晦,说难听些就是该把头缩进乌龟壳子里面去,至少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天子找到借口,然后把闷棍敲在自己的头上。

你还别不信,不信的话你看看建昌候两兄弟。

两位国舅仗着有太后撑腰,在正德年间可谓是巧取豪夺,无恶不作,只差没闹到天怒人怨,人人喊打喊杀的地步了。

可自从今上登基之后,这两兄弟立即成了鹌鹑,一个比一个低调,至少没传出什么明目张胆,酷虐民间的恶事了。

这说明什么?能让这两个坏到骨头里面的家伙都选择了低调做人,那么毫无疑问必然是受了太后的警告!

也就是说两位国舅如果再敢和以前一样坏事做绝,那即便是太后都未必能保得住他们!

国舅尚且如此,更何况寻常勋贵,勋贵们一个个恨不得皇帝忘了他们的存在,现在倒好,自家不成器的儿子竟然往皇帝的身上撞……

虎毒不食子,哪怕徐光祚真恨不得把徐文杰给揍死,但也不可能真下的去这个手,但是打断腿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为别的,只为让皇帝消气。

而且徐光祚觉得自己的姿态已经摆的足够正,如果这样皇帝还要用儿子的事小题大做,那么就说明天子确实已经对勋贵动了整治之心。

那个时候如果勋贵们还不抱团,那么藩王的昨天就是勋贵的明天!

“定国公可知自己儿子这几年间干了些什么事?”

徐光祚的冷汗顿时流了下来,他知道,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儿子好色如命,是个什么德性,他这个当爹的再了解不过了,但是天子这个时候提及说明什么?

说明天子对徐文杰这些年干的脏事已经查的清清楚楚,了如指掌!

这么查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要对定国公府发难,进而牵扯进所有的勋门?

徐光祚忍不住撇了一眼任兴,谁查的?东厂?锦衣卫还是天眼?

“臣知罪,以后定当好好约束犬子,再不让他迈出府门一步!”

朱厚炜呵呵笑了笑,笑的徐光祚毛骨悚然!

“这三年间,徐文杰强抢民女三十四人,当然,按照他的说法不算强抢,因为他给了银子,所以只能算是强聘纳妾,只不过这次他运气不好,撞上了朕,否则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女子会被其纳之为妾,成为京城纨绔的玩物。

京城里的纨绔多如过河之鲫,想要惩治是肯定惩治不过来的,徐文杰冲撞朕之车驾,这事可以说是不知者不罪,朕就算重惩于他,最多也就是震慑一下京城纨绔罢了。

时间长了,这些纨绔依旧会故态复萌,继续为祸民间,这与朕的初衷不符,因此,这次的事朕给定国公一个情面……”说着,朱厚炜有意朝任兴看了一眼。

这一眼顿时让两公一候了然,看来天子本来已经打算举起屠刀,但最终没有斩下去的原因是因为任兴!

这位天子大伴肯定是替他们说了不少好话,与其说天子是给他们一个情面,倒不如说是给了自己大伴一个面子,这银子当真是花的值啊,说不得回去以后还要再奉上一笔丰厚的谢礼。

“佛门有句话叫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也有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也有句话送给你们,‘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朕可以当这次的事没有发生过,也可以不追究徐文杰以前做过的那些的事,但是朕不希望有下次。

不涉及谋反,朕不会株连九族,不是人贩,朕不会满门诛杀,但是朕既然给了他一次机会,若有下次,则必死无疑!届时,将再无情面可言!”

“谢陛下!谢陛下。”徐光祚慌不迭点头,这一次当真是有惊无险,那个不孝子以后自当好好约束,免得招来杀身之祸。

“作奸犯科,自有刑律,伤天害理,逃不过临身之刀,定国公身为一等勋戚,当知勋门乃是与大明同荣同休,大明强盛则勋门盛荣,大明衰落,勋门离败亡亦不会远。

因此,朕从而有过打压勋门的意思,勋门也无需妄加揣度,但是,你们也该记住,也该知道,每一次勋门中人虐民、害民之举,皆是在挖大明的墙角,在撬动大明稳固的基石。

民怨是会积累的,正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人乎?

小的民变或许推翻不了一代王朝,但也足以造成生灵涂炭,但是大的民变呢?

陈胜、吴广之于大秦,黄巾起义之于大汉,黄巢起义之于大唐,如此强盛的三大王朝尽管没在农民起义的烽火当中轰然倒塌,但是这些起义无疑为三大王朝吹响了丧钟。

百姓如果能安居乐业,他们为何要反?如果不是被逼的走投无路,逼的连活下去都难的时候,他们又岂能会反?

皇朝亡了,与国同休的勋门也只会尘归尘,土归土,这就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朕要告诉你们,如果后世有一天大明要爆发了足以动摇社稷的农民大起义,满天下害民之官员,虐民之勋戚,皆是将大明推向无底深渊的推手,都是葬送社稷的刽子手!

朕不愿多说,言尽于此,你们可以将朕的话散布出去,让满天下的勋贵听听,也让他们知道朕的决心。”

“臣等遵旨。”

“建昌候留下。”

刚刚舒缓一口气,准备一起退下的张延龄脚下一顿,以无比郁闷的目光注视着躬身缓缓退了出去的两位国公。

退到殿外,成国公朱玺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天子一个字都没对他说,但要是以为这样,他就可以完全置身事外,那真的是把大明的勋贵当成蠢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