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两百四十五章 阻力

大明征服者 第两百四十五章 阻力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两百四十五章 阻力

南直隶兴学运动如火如荼,王守仁一记妙手,让那些想要阻扰兴学的官员就跟吞了苍蝇似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座座乡学乃至县学拔地而起。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可以说是天下所有学子的第二故乡,然而要是在大明真论起人文荟萃,南直隶排第二,谁敢排第一?

别的不说,光是南直隶在大明贡献出的进士都是车载斗量,将其它省份远远甩在了身后。

因此南直隶也可以说是儒家读书人的大本营,在这片相对富庶的地域上,读书人比比皆是,整日里皓首穷经的儒者,还有那些每日深埋经卷,苦读经典,摩拳擦掌准备征战科场的读书人更是难以计数。

在读书人扎堆的地方兴学,本身是好事,然而在有心人的运作下,儒家读书人对于新兴之学充满了排斥。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新兴之学有三点让众多读书人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首先是所有适龄孩童强制入学,这一点怎么说都能算是德政,但是要看从什么样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看待。

科举出仕,乃是寒门翻身的最大途径,也是无数寒门士子穷其一生追求,进而改变命运的终极目标,但是真正家徒四壁,穷的连饭都吃不起的寒门子弟又能有多少读书的机会?

凿壁偷光的典故之所以能成为典故,不就是因为这种事少的可怜,所以能够成为典型。

所以所谓的寒门只是相对的寒门,这一类的寒门子弟至少能吃饱能穿暖,能彻底脱产,还能交得起束脩,买的起笔墨纸砚。

这一阶层是处于富裕人家和贫寒之门中间的那一个层次,并不绝对,但大多数如此。

读书人最大的尿性就在于目空一切,儒家读书人尤其如此,他们羡慕那些考中秀才甚至举人的士子,同时也鄙视那些连书都读不起的寒门泥腿子。

能读的起书,就是这一类寒门士子看待最底层贫民时候的最大优越感。

然而随着王守仁在南直隶兴学,这种优越感直接没了……

因为这次兴学只问年龄不问出身,也就是说别管你家有多穷,哪怕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你家有六到八岁的孩童,那么就能免费读书。

一瞬间就将这些寒门读书人和底层贫民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面。

那些富裕人家的读书人对这些感触还不深,毕竟这一类读书人几乎都是家学,他们不需要进私塾,让那些老童生给他们启蒙,因为他们家里请的西席先生起码基本都是秀才……

所以就是这种满瓶不动半瓶摇的半寒门才会对天下兴学充满恶意。

毕竟读书人多了,他们原本就无比艰难的科举之路必然更加步履维艰。

其次是不分男女童一律入学!

封建时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当然这话并不是说天下女子就不读书了,相反,但凡大户人家的女子就很少有不读书的。

因为这个时代更讲究门当户对,大户人家迎娶新媳,自然也要求新媳知书达理,读书明礼本身就是标配。

古往今来多少惊才绝艳的女子名垂千古?

但是女子读书也只是在家中,要么是家学要么还是聘请西席,哪里有男女童混在一起读书的道理?

自朱熹理学兴盛以来,男女大防到了明代已是登峰造极,稍微有些家世的女子不到出阁那天,基本上连家门都不会迈出一步,要是富家小姐整日里抛头露面,传扬出去就是有伤风化,甚至是妇德有亏!

当然,小门小户的女子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她们还要劳作……

一时间因为男女童入学之事在街井之间传的沸沸扬扬,有支持的,毕竟女童还小,谈男女大防言之尚早,可反对的就抱定男女有别,一体入学,实在是岂有此理。

物议纷纷,便是王守仁自己都有些扛不住压力,但扛不住也得扛,因为天子的意思是开启民智,民自然是天下之民!

其三便是兴学兴的是什么学,是儒学还是杂学,实际上现在还没起步的乡学,教授的内容只有启蒙识字和简单的九章算术,并没有背弃儒家学术的基本理念。

所以儒学和杂学之争还并不算强烈,而且支持者远比反对者要多。

反对的是举人和科班出身的官员,当这些人迈入或者一只脚已经迈进官场的读书人而言,儒学是他们立身处世的根本,任何威胁到儒学基石的学术都是对儒家的挑衅!

而支持的同样是读书人,但这些读书人基本上没有功名,充其量也就是秀才或者童生,他们支持的目的很简单很单纯。

他们不喜欢天下兴学,因为读书人的基数变多,就会让他们的科举之路变的更加艰难,可要是兴的学是杂学……

兴呗,学的越多越杂,那么苦读经典的时间就越少,连经义都没时间吃透,还想和他们抢功名?

官府掣肘,士林非议,都不可阻挡大势,现在天下兴学、开启民智就是大势,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朱厚炜的眼里根本不值一文,在立志成圣,想要将自己的学术传遍天下的王守仁眼里更是一个笑话。

天子的旨意就是王守仁坚守的底线,官府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推诿,但是不能蓄意破坏,否则……

王守仁手里可是有上方剑的,逼急了他,当真以为他不敢杀人?

手持上方剑的王守仁拥有先斩后奏之权,但是天子剑对于他而言最大的作用是震慑,而不是轻启剑锋。

可没有天子剑的严嵩此刻是真的想要杀人,而且要杀的人还是还是勋贵!

大明丰城侯李旻!

李旻祖上乃是永乐帝靖难功臣之一,朱棣靖难成功之后,两次分封功臣,李彬便是朱棣第二次分封功臣时候被封为的丰城侯。

丰城侯一族世代荣耀,第一代丰城侯李彬死后追封为茂国公,第二代李贤死了之后追封丰国公,第三代李勇,太子太保……

时至今日已是传承到了第四代,李旻在其嫡兄李玺病故之后成为新一代丰城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