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六百零九章 漕运

大明征服者 第六百零九章 漕运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六百零九章 漕运

“取来给朕看看。”朱厚炜看见杨廷和想要览卷,直接出言截胡。

杨廷和自然不敢拒绝,殿试本身就是天子亲考众贡士,说到底天子才是唯一的主考官。

只不过当皇帝的大多很懒,而且水平有限,所以几百名贡生的卷子一般都是由内阁或者翰林先阅,最后全部看完之后,选出十份写的不错的交给皇帝亲览,而这十名贡士的名次怎么排也由皇帝决定,所以他们才是真正天子门生。

张骢已经被带到了殿外候着,眼角的余光看见大太监任兴取过自己的卷子交给天子,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赌对了!

朱厚炜很认真的看卷子,确切的说他从小到大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你要是让他去看经义的卷子,先不说能不能看得懂,可看睡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但是策问不一样,策问不限定八股格式,和后世的议论文没太大的区别,只要根据题目写出自己的论点,然后用论据来验证论点,最后进行论证就行,要说区别,无非就是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罢了。

‘圣人有誉于天下,理可必也……’

洋洋洒洒一篇文章千余字,看的朱厚炜着实费劲……

文言文看起来说难不难,说简单也是扯淡,关键还是要看文化程度,只不过朱厚炜前世学的是应试教育,文言过几篇,可还上不了台面,这一世虽然有大儒教授,可惜他和他哥都是大儒嘴里面的朽木……

现在后遗症出来了,张骢的这篇文章虽然看的累,但是论点、论据和论证阐述的极其清晰。

破一面不如专攻一点,题目问的是天下兴弊,朱厚炜以为这些贡士着手的方向十有**是商税或者屯兵。

因为这两者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甚至已经进入改革议程内了,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不会恶了大臣,同样也不会恶了他。

但是朱厚炜没想到的是,他看到的第一张卷子竟然没写商税也没写屯兵!

写的竟然是被朱厚炜忽视的一个点!

漕运!

漕运是什么?

很简单就是运送粮食和货物北上南下的道路。

这篇文章里面直接指出漕运之弊。

‘每漕一石抵都,常二三倍于东南之市价……税吏压榨,关卡纵横、**不绝……’

殿试的题目是论‘天下兴弊’,要的是论,并没有指出该如何去解决弊政,但是这篇文章说了!

海禁!

海禁是祖制,而文章里面直接点明,这祖制不好,因为‘片板不得下海’的祖制存在,以至于沿海百姓生计无着,不少百姓甚至纷纷下海成了贼寇,反过来劫掠沿海,另外海禁还严重阻碍了水师的发展,导致海上倭寇日益猖獗,大明却束手无策。

最后说到重点,认为海禁政策阻碍了海运,没有海运的便利,那么就只能依赖于漕运和陆运。

而不管是漕运还是陆运都给了官府和胥吏肆意盘剥的机会,如此一来还阻碍了商道的发展,滋生**之风……

好胆色!好魄力!

这样的文章如果流入朝堂大佬当中,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朱厚炜甚至敢肯定,如果张骢没有直接交卷以至于让他先看到这篇文章的话,那此文他必然看不到,张骢也必然会被扔进三甲当中,甚至被官场排斥,一辈子仕途蹉跎。

不过现在自然不存在了,张骢……

当真不愧是嘉靖朝靠大礼议发家的幸进之臣,能这般把握到君王想要听什么,可见考前是用了一番心思的。

而且提前交卷,也必然是早有谋划,当真是好手段。

将卷子放在一边,朱厚炜心里已有定计,张骢快四十了,注定不愿意在官场上慢慢爬,那么他多半还是会想要走幸进之途。

这位可是为了前程不惜和满朝唱反调,天生做孤臣的料子,他以后有大用。

身为帝王,儒家大臣们教授的是治国之道,但是帝王在储君的时候,皇帝就会教太子帝王心术和权衡之道,不过这些朱厚照学过,他朱厚炜可没资格学。

可要论见识谁能比得过他?

平衡?平衡简单点说无非就是扶持两个派别出来打擂台,而皇帝始终充当裁判的角色,如此才利于皇权的稳固。

这一点没毛病,因为一旦大臣抱团,那该头疼的就是皇帝的,可平衡也得有个度,否则让相互制衡变成党争,那最后消耗的只会是国运。

至于心术,说白了就是不让臣子猜到你在想什么,让皇帝隐隐约约,扑朔迷离犹如九天之上的神龙一般让满朝臣子敬畏。

这一手真正的嘉靖皇帝玩的炉火纯青,这位历史上以修道闻名,同样也是个打哑谜的高手,不过高手要是老是身在云端也会寂寞,于是也会有高手出现和他过招,这个人就是严世蕃,严嵩能把持朝政数十年,他儿子严世蕃绝对是功不可没。

但是朱厚炜不想活的那么累,整日里和臣子勾心斗角有意思?

如果说政治斗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那肯定不是朝堂上的刀枪舌剑,也不是什么口诛笔伐,而是绝对压制。

只要拥有绝对碾压的力量,那么所谓君臣和臣权的博弈就是个笑话!

杨廷和等重臣很想看看第一位交卷的贡生到底写了些什么,毕竟今科殿试的题目是论天下兴弊,天子锐意改革,已经改了数样,满朝上下都崩紧了弦,怕就怕天子再玩出什么新花样。

但是天子没有把卷子给他们看的意思,他们也是无可奈何,不过话说回来了,倒也不急于一时。

有了带头交卷的,自然就会有陆陆续续交的,同样这些交上来的卷子都是朱厚炜先看。

不过最擅长察言观色的大臣很轻易的在皇帝的脸上看到了失望。

这些卷子很快便传了出去,只有第一张卷子依旧放在哪里,这说明什么?

杨廷和为首的朝臣心里面开始有些紧张了。

这说明皇帝认为那张卷子写的好,至少符合他的心意!

那意味着什么?

已然不难猜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