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二百零四章 忠奸难辨

大明征服者 第二百零四章 忠奸难辨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二百零四章 忠奸难辨

“进士名单出来了?”

“回陛下的话,出来了。”任兴将一张折子取出放在案上道:“今科共录进士三百八十三人,会员乃是广州府举子霍韬。”

“霍韬?”朱厚炜想了想,略微有些印象,之所以有印象也是因为嘉靖朝最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大礼议事件最著名的人物肯定是杨廷和和张骢,可这霍韬也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张骢风头太盛,霍韬被盖住了罢了。

原因也简单,因为霍韬和张骢的立场一样,他也认为嘉靖应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议以兴献王为皇叔考的主张,只不过没有张骢那么激进到破釜沉舟的地步罢了。

霍韬的仕途也没有张骢那么一帆风顺,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自己的主张是对的,但是从公理出发,而不是如张骢那样一意媚上。

所以最后张骢成了内阁首辅,而霍韬终其一生也只是官至礼部尚书。

这不是说礼部尚书不值钱,只是相对明代大臣心心念念都想入阁,还差了那么一点意思罢了。

朱厚炜的目光在名单上一行行看下去,出于后世人的观念,他自然也想看看,这一次恩科有没有出现几个名垂青史的牛叉人物。

这几乎是穿越者共同的恶趣味之一。

“唐皋。”朱厚炜念到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不是很出名,不过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家伙应该是正德九年的状元,不过和他的前任状元杨慎的名气比起来简直不堪一提。

杨慎是谁?

人家可是首辅杨廷和之子,乃明代三才子之首,后世三国演义开头的那首诗,也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就是他的大作。

朱厚炜能记得唐皋,和他是不是状元没毛线关系,他之所以记得纯粹是因为一副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有肚肠。’

不错,这副后世大名鼎鼎的对联的下联就是唐皋的应对,而出对的则是朝鲜国王李怿。

朱厚炜对唐皋没有太大兴趣,就好像他对本科会元霍韬同样没什么兴趣一样,他在找有兴趣的人。

好在没有让他失望。

夏言!

大明牛叉哄哄,因斩首而垂千古的一代首辅!

于是朱厚炜想到了严嵩。

看到夏言名字不可能想不到严嵩,或者说就算看不到夏言,朱厚炜也不太可能会忘记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奸臣。

如今这位大奸臣在翰林院……

按照正常姿态,朱厚炜有一万种办法让严嵩滚蛋,甚至直接将这家伙干掉都不会太费事。

然而朱厚炜没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严嵩是历史上嘉靖朝的大奸臣,他擅长写青词,所以能迎合道君皇帝的喜好,从而平步青云,把持朝政数十年间,迫害忠臣,排除异己,坏事做了一箩筐,当真是死不足惜。

这是朱厚炜知道的严嵩,但如今他做在这个皇位上,那些他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呢?

或者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他改变历史而出现的人物呢?

这些人谁忠谁奸,又如何分辨?

答案是未知。

但凡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七情六欲就必然会有弱点,道君皇帝喜欢炼丹、喜欢青词,所以满朝上下涌现出一大批青词高手,他们想要做的无非都是逢合圣意,从而步步高升罢了。

从这一点上去看,所谓的忠臣和奸臣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严嵩算是权臣,但绝对算不上大明第一权臣,能在大明朝排第一的权臣,也是真正的权臣只有一个。

张居正!

张居正可是大明名垂青史的名臣,属于忠臣的典范,能臣的楷模,然而他在朝当政时期,压制皇权,结交中官和后宫,朝中言官不敢出声,群臣唯其马首是瞻……

当然张居正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是符合大明利益和文官利益的,所以在历史上搏了一个好名声。

他也确确实实当的起能臣之名。

人与人身处的立场不同,自然考虑问题的方式也不可能相同,比如道君皇帝喜欢严嵩,万历皇帝肯定不喜欢张居正都是各自时代的常态。

前人之鉴,后人之师,身为后世人,朱厚炜绝对不会用片面而主观的眼光去评论当今时代大臣的好与坏,忠与奸。

严嵩能在年纪轻轻便成为进士,那么他就符合当前主流价值观,他把严嵩干掉确实不费事,但要出个马嵩、赵嵩,那他如何去分辨?

既然他对严嵩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朱厚炜觉得自己可以给这家伙一个机会,历练或者证明自己的机会,要是此人没办法完成自己交代的事,或者在其位不谋其政,整日里还是想贪污**,那么朱厚炜动起刀来,也不会有丝毫负担。

“去翰林院,让严嵩来见朕。”

领导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任兴一个眼色,顿时有个小太监屁颠屁颠的往外小跑,去翰林院喊个翰林来这种小事,还轮不到任兴这位司礼监名义上的二号人物,实际上一把手的任大档亲自出马。

过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小太监气喘吁吁的回了乾清宫。

“陛下,严嵩来了。”

“宣他进来。”

“宣翰林侍读严嵩觐见。”

宫门口,严嵩整了整衣冠,深吸了一口气迈入宫门。

这一刻严大奸的心情无疑是忐忑的,朝廷自有法度,官场讲究论资排辈,他区区一个翰林竟然蒙天子单独召见,说实话,这种事严嵩连想都没想过。

不过身为臣子,尤其是翰林,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日日面见圣颜,但是没办法,身为翰林更要熬资历,只要能成为翰林学士,那时候外放出去成为一方布政或者按察,待个三年回京起步都是侍郎!

所以说翰林虽然清贵,油水说起来也确实不多,可翰林院就是通天之阶,在这里当官,最容易见到青云之路!

严嵩本打算好好熬上几年资历,可如今看来,或许他的青云路已经出现了。

“臣严嵩叩见吾皇圣安。”进了御书房,严嵩立即推金山倒玉柱拜倒于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