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一百七十九章 承包制

大明征服者 第一百七十九章 承包制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一百七十九章 承包制

唐寅话音一落,别说众商,便是裴思都不由自主坐正了些许。

“这新盐政简单归纳起来说的话就是三个字,承包制!”

众商面面相觑,显然是对这种制度感到无比的茫然。

“大明盐场、盐矿、盐井算不上多可也绝对不少,圣上派人专门绘制了南直隶、江南、福建、广东等地的产盐分布,一共划分了一百三十七处盐区。

圣上划分了这些盐区之后,根据各盐区内盐场历年的盐引取盐量进行了统计,最后制定承包价格。

这承包制的意思,本府可以假设一下,水丰盐场定下每年的承包价格为二十万两,诸位东家如果觉得价格公道合适,每年能在缴纳官府二十万两白银的基础上赚取足够丰厚的利润,那么就可以申请承包,官府会与承包商签订契约,定下年限,而承包商只需要在签订契约的一年内,如数缴纳承包价即可。”

众商懂了,裴思也懂了,然后就是无比的佩服!

朝廷不卖盐引了,因为盐引是官方操控,盐商为了谋取更多的盐引就会贿赂官员,从而造成贪腐之风横行,官府没了发售盐引之权,自然也就绝了滥发盐引这条路。

其次就是私盐,官方售卖盐引每年是有定额的,可官场上下谁也没把定额当回事,每年流通出去的盐引起码是定额的两三倍,这多发出去的盐引不知道肥了多少官员,要是真要以盐引掀起大案,钱宁敢拍胸脯保证,这满朝上下一个别想跑。

有盐引拿盐售盐就是光明正大不怕查的官盐,但是还有更多私盐贩子是拿不到盐引的,因为盐引的渠道几乎被各大盐商包圆了,中等盐商也不过就是吃些残羹剩饭罢了。

拿不到盐引就不能光明正大贩盐,但是盐的暴利让一些商贾宁肯铤而走险也要搞盐来卖,这些人自然就成了私盐贩子。

而在这些私盐贩子当中还不乏正儿八经的官盐盐商,走官盐的为什么卖私盐,很简单的原因,因为私盐不需要盐引,只要把盐场的管事人和太监喂饱了,拿到足够多的私盐,又不用给盐引的钱,自然能赚得多的多!

按照原本的制度,盐的贩卖必须是朝廷许可,任何没有朝廷许可的都属于贩卖私盐,一旦查实就是抄家灭门之祸。

然而私盐从未断绝,说到底无非也就是利之所驱罢了。

天子这承包制狠就狠在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官盐私卖!

这是承包制的核心!

也就是说传承几千年的官盐买卖在嘉靖朝彻底绝了,从此以后只有私盐没有官盐的说法。

但是大明的利益受损了吗?

没有!一点都没有!

裴思随便估算一下,承包制下的盐业,每年至少能为国库带来两千万两以上的收入!

是收入不是税收!

以前盐税每年不过两百多万两,大明一年的税收不超过七百万两,现在好了新的盐政直接是以前盐税的**倍,是全年税收的三倍!

盐引制变成承包制,这制度如果得以顺利推行,对于大明财政的好处简直难以想象。

在承包制下,承包的商人无需费尽心思去巴结官府,不用想方设法去弄盐引,官盐私卖更是直接从源头上杜绝了私盐。

还有就是盐民,这些盐民超过一半都是官府征发的劳役,也算是徭役的一种,也就是不用花钱的劳工。

但是承包商要制盐不可能有徭役的免费劳力,那么他们就只能雇佣,如此一来盐民可以通过做工得到收入,减轻了底层百姓对于徭役摊派的抵触。

唐寅后面说了些什么裴思几乎没听进去,他在盘算,盘算得失。

毫无疑问,官盐私卖的承包制对于大明的财政,对于打击私盐,对于民间盐民百姓乃至对盐商本身都有巨大的好处,那么谁的利益会受损?

必然是在盐引制当中获得利益的官僚和原本的大盐商。

这场肃贪风暴刮的太猛太急,以至于原本的大盐商几乎全军覆没,那么大盐商的利益可以忽略,那么利益受损严重的官场呢?

身为原本盐引制的既得利益者,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他们一定会联合起来抵御这场盐政改革!

不可忽视的文官力量和强势而且还锐意改革,想要成为一代雄主嘉靖皇帝之间的博弈,最后谁会笑到最后?

如果是文官阶层败了,那么皇帝的下一步动作会是什么?

可皇帝要是没能扛住,那威信必然锐减,以后要是还想玩什么改革,恐怕就难了。

不过裴思觉得皇帝败的可能不是太大,这倒不是因为他女儿是淑妃,让他天然和皇室亲近,也不是觉得嘉靖强势,可以通过强权来逼朝臣屈服。

而在于一个理字。

很简单,理不在文官这边……

裴思自己就是正统的儒家读书人,自然也代表儒家这个群体的利益,当然前提是他没和皇室的关系那么近。

至于现在……就算裴思要和皇室撇清,儒家体系也不可能真正信任他,可以说自从女儿进宫成为淑妃的那一天起,他已经不算是文官利益集团中的一员了。

但是裴思认为皇帝会赢,不是因为淑妃,而是因为这一次文官没有理由来反驳。

无法反驳,无力反驳,就是如今内阁七老面临的状态。

“承包制。”朱厚炜从御座上起身笑道:“一百三十几个盐场,平均每个盐场的承包价差不多二十万两,朕不会去管承包商怎么去制盐,他就算招募一万盐民去为他制盐,只要他能保证这一万盐民的工钱,那朕也不会去过问,承包商哪怕一年缴纳二十万两,自己还能赚二十万甚至五十万,一百万,朕都不会过问,因为这就是契约精神。”

“陛下。”杨一清忍不住道:“就算盐引改为承包,可这收入也该归户部所有。”

朱厚炜笑了,身为内阁阁臣兼任户部尚书能说出这样的话,无疑说明了一件事。

妥协!

代表满朝文官利益的内阁彻底妥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