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要脸的

大明征服者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要脸的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要脸的

“这些将军、中尉挂着个爵位的名头,却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荣耀。”

朱厚炜在后世看过一本书,这本书记载了明代的王室勋爵这一特殊群体,可以说明代的朱家勋爵制度到了中叶之后就已经发展到了畸形的地步。

这些勋爵散布在全天下,挂着朱家子孙,太祖血脉的名头,就以为能光明正大的去向官府索取俸禄,可实际上在江浙一带还能领到一些,但想拿全部就是做梦。

比如辅国将军,按制度每年可以从官府领取到八百石粮食的俸禄,可实际上能领到三成就不错了,官府会有一千种办法来推诿或者硬拖,至于穷乡僻壤,官府要向朝廷缴纳的赋税都凑不齐,甚至还要朝廷接济,指望他们给朱家这些无权无势,已经彻底边缘化的勋爵俸禄?

太祖子孙十几万,这些子孙一代一代传下来,和皇室的关系早就疏远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皇室还有王室会管他们死活?朱家都不管,官府会管?

所以说大明的朱家子孙是典型的空有名头,实际上想混吃等死根本做不到,能混吃等死的最少也得是王室的三代旁系,超出三代就只能自生自灭。

刘备也是刘邦的后世子孙,最后还不一样混成织席贩履之徒,在大汉,比刘备混的惨的宗亲海了去了,只不过汉代的宗亲连个名头都没有罢了。

朱厚炜刚才在朝会时候说的那些,对于这些将军、中尉而言已经算是好的了,事实上不允许从政,不允许光明正大从商和匠作的这些所谓宗亲混的惨的比比皆是,现在不知道,可再过几十年,混成乞丐甚至饿死的比比皆是。

朱厚炜断了他们本来就不怎么存在的俸禄,还给了朱家子孙自谋出路的机会,这些底层宗亲就算嘴上不满,可心里面感激他都来不及,至于一小部分还能得到既得利益的,朱厚炜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朱厚炜的目标从来都不是底层宗亲,底层宗亲对于大明的伤害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否则算一笔账看看。

一个镇国将军一年一千石,一个辅国将军要八百石,天底下这样的宗亲有多少,至少上万!

一个一千石,一万个多少?

一千万石!这还不算什么四百石、六百石的中尉,还有数量同样庞大平均年俸五百石的女君!

真要实额发放,大明早就破产了。

朱厚炜的目标一直都是藩王,藩王数量虽然不多,可绝对是个超级毒瘤。

大明延续至今,去掉被夺爵除国的藩王,现存藩王三十三位,三百四十多位郡王,按照祖制,亲王每年一万石禄米,郡王八千万石,还有岁币、布帛、丝绸、茶叶、盐等等。

可实际上呢?以秦王为首的九大攘夷塞王,每年的禄米就是四万石,其它杂物和岁币也同样翻倍,寻常亲王还好些,但拿到手的也远远不止本该拿到的,至于官府会不会给,那谁敢不给?

藩王可不是那些将军、中尉,人家只需要把养兵、养府的钱给报给官府,官府只要拿得出来,谁作死敢不给?

除此之外,藩王直系的将军、女君的俸禄谁敢克扣?

还有就是土地,在古代豪强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兼并土地,藩王身为除了皇室以外最大的豪强,兼并土地更是乐此不疲,传承的代数越多,藩地内甚至藩地外的土地就越多,多到甚至比御赐土地多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地步。

在封建时代,尤其是大明,土地税一直都是国库税收的最重要来源,农民被兼并的土地或者自愿投献到免税阶层名下的土地越多,那么国家的收入就越少。

收入少则国贫,国贫民却不富,真正富裕起来的永远都是特权阶层,长此久往,国不破才有鬼。

所以朱厚炜在自己根基不稳,而且必然会被宗亲唾弃的时候直接创造出机会对藩王悍然动手,他根本没有耐心等下去,他的目的不但要拔掉这颗毒瘤,还要从藩王的身上搜刮恐怖的财富,来支持自己的改革大计。

只是他从一开始就算计了藩王,却没想到自己面前这位内阁首辅也开始算计。

没办法,国库穷啊,虽然说朱厚炜料理宗室,还改编了三营,让国库的支出少了一点,但想要见效起码还要等一年半载,而皇帝这次料理宗室,一旦成功就是发了一笔天大的横财。

那么是不是该让皇帝分润些出来,支持支持国库,把官员们欠的俸禄和茶米给结算了?

朱厚炜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陛下。”杨廷和的脸色陡然间变得无比冷肃,义正言辞道:“恕老臣直言,户部的税收早已经是入不敷出,前些年正德帝修建豹房用度数十万两,去年水患国库已无力赈灾,最后还是杨尚书召集京城十几位大商贾以朝廷的民义向诸商举贷……还有京城大小官员的俸禄,少的也欠了数月,多的甚至已经欠了数年……”

朱厚炜差点听吐了,杨廷和面不改色,一本正经的说鬼话,说的跟真的一样,这算啥?把他当傻子?

要说户部已经财政赤字,这一点朱厚炜信,但要说杨一清向商贾举债?他么的忽悠谁呢?

杨一清确实是大明的一代能臣也颇有直名,可他也是儒家正统出身的文人,这骨子里面是是看不上一切非士人阶层的,尤其是浑身铜臭的商贾。

让杨一清屈尊去问商贾借银子赈灾?这他么就是搞笑。

还有欠俸,欠俸这事在大明不算稀奇,不过最多也就少发一点,少发的部分以后等户部有银子了再补。

京官可不是地方官,没到一定的级别或者不是肥差衙门,京官的日子远没有想象中的滋润,如翰林清贵,逢年过节的还能收到一些冰敬和炭敬,其他五六品的官员拿的俸禄都养不活一家老小。

克扣他们俸禄,还扣几个月?几年,那估计京官能混成乞丐……

但是杨廷和就这么不要脸的说,摆明了想薅朱厚炜的羊毛,偏偏朱厚炜还没话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