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医入白蛇 > 第一百二十章思虑再三,许宣只身赴杭州。

第一百二十章思虑再三,许宣只身赴杭州。

小青看着白素贞冷若寒冰的俏脸,耷拉这头“我不是看这下雨了么?许公子这雨天回去,弄不好就要冻着了,所以就送给他一把伞了啊”

白素贞盯着小青问道“真的就是这样么?咱们府中那么多的伞,你为什么只送那把许公子的伞?”

小青抬眼,看见白素贞脸色稍霁,这才解释道“将许公子的伞还给他,咱们不是不用在送了么?”

说完,小青看着白素贞愠怒的脸颊,却是嘟着嘴,满是委屈的说道“我这么做,其实是怕姐姐陷入这情劫当中,姐姐当初答应过我的,只要报恩,就和我一起归隐深山,潜心修道,早日登临仙门的。”

白素贞的怒气,在小青这话之后,顿时烟消云散,她自己喜欢了许宣,对于许仙这个恩人,她只想送给他最需要的东西,可是,报完恩情了,她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留在这个俗世?

“青儿,日后不可在这般自作主张了”白素贞说完这句,只是看着院门外远处,那个撑着雨伞的青衫书生,悠然的消失在漫天的雨丝淡雾当中。

白素贞心中,不知为何,有些空落落的。

许宣回到庆余堂的时候,朱丹溪已经打开了门板,正在店里忙着打扫卫生,见到许宣回来,朱丹溪一脸的担忧“师弟,你昨天晚上怎么没有回来?你这样的年纪,就去那些地方,对身体不好啊。须知圣人曾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许宣被朱丹溪这话说的一头雾水,不过瞬间明白了过来,失笑道“师兄,我昨天夜里是没有赶得及回来,正好城门给关闭了,所以才在城外的病人家里寄宿一晚,”

说完,许宣暗暗思忖道,小青曾经在这里疗伤,虽然疗伤的是白素贞,不过也算是病人罢。

朱丹溪也不和许宣较真,有些事情,提一次就可以了,总之,对许宣是一个告诫,医道中人,对身体最是看重,以许宣的年纪,这么早沉溺于男女之事,恐怕将来会短寿,他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想起昨夜要许宣打听的事情,便问道“师弟,你昨夜打听的情况,可有师傅的消息?”

许宣听朱丹溪问到王凤山的情况,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昨夜我打听了,那行商说师傅在府城得罪了医官,然后被牵扯进什么案子,被关进牢狱中了。另外,那人给了我一封师傅的书信,是给师兄的。”

说着,许宣将怀中的信封拿了出来,递给了朱丹溪,朱丹溪接过看去,只见这信封上写着丹溪亲启字样,他也不犹豫,用小刀将这信封打开。抽出里边的纸张,这信总共没有几页,只是片刻,朱丹溪便已经看完了,他随手将信递给了许宣,眼圈变得有些红。

许宣接过这信纸,细细读了起来,信中的王凤山,对于营救自己的事情,只字不提,却是对二人的殷殷教导,“丹溪性平和,却无攻取之心,若思虑医道有所进,当学许宣一二。许宣平素用药太过峻,日后用药当思虑过三,用药当以圆润柔和为上,”“庆余堂余平生心血所在,望你二人苦心经营,莫要荒废,”

不过这王凤山更是看透了二人的心思,信中也直接说道“丹溪日后仕途坎坷,恐难有所精进,庆余堂可为丹溪之退路,许宣若是不走仕途,日后亦难以留在钱塘,若是日后欲离开,无须惦念庆余堂,大可一展所学,为师无求,惟愿你念及初衷,能多顾及百姓之生存,莫要恶小而为之。为师所罪,无非牢狱之灾耳,无性命之忧,尔等莫要营救,为师至多五年就可回乡。”

看着这熟悉的字体,许宣忍不住一叹,他的这位师傅,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好人的,他越是这么说,许宣越觉的有问题,若是真的如王凤山所说,他无生命之忧,顶多五年就可返回,前边有怎么会说那些交代后事一般的话?恐怕,师傅这次弄不好就要命丧囹圄了。

许宣看了一眼朱丹溪,说道“师兄,我打算去府城看看情况,这几日就麻烦师兄多多劳累了。”

朱丹溪一听,伸手拉住了许宣“师弟不可莽撞,以我看,不如我去好了,你还是留在店里照看庆余堂”

许宣摆了摆手“师兄,这次去恐怕有所凶险,否则师傅也不会让我们不要去看他,我的老师是程昉,虽然如今他老人家回杭州养病,但好歹也是朝廷的学士,若是有事,他总会营救与我,可是师兄你若是陷进去了,以我那老师的性情,恐怕就不会帮你的。哦,对了,我走后,麻烦你去给老师说一声,我就不去老师哪里辞行了”

“怎么,师弟你现在就要走?”朱丹溪问道。

许宣叹了一口气“师傅如今在这府城受苦,多等一日,师傅就要多受一日的苦,如此,还不如我早日过去,先去看看情况究竟如何”

朱丹溪只好看着许宣收拾行装,许宣取了庆余堂的一些银两,转身奔着城北而去。

临安府虽然名为临安,可是府城却是在杭州,临安一词,其实是为了纪念吴越国的国王钱鏐对杭州的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级别为“行在”,府城却设在了杭州,而此时的杭州城,因为大宋皇帝定都于此,人口剧增,据闻杭州已有百万人口,虽然钱塘紧邻杭州可许宣也就仅仅去过西湖游玩而已,距离杭州城,还隔着一个不小的西湖。

钱塘去杭州,有两条路,一条陆路,从钱塘北门出发,绕行半个西湖,然后就到了杭州,另外一条确实近了许多,就是从西湖直接穿行过去,要知道,杭州城城门旱门只有十之三,另外几座,基本上全是水门,而西湖之畔就有一座城门。

许宣自然不会去走陆路,不但是他,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走水路,无他,一个安全,另外一个就是近一些。彼时早就有那心思活络之人,开通了杭州钱塘的“水上大巴”,每日撑篙送客,一日下来,不但能养家,还能有所富余,是以如今这条水路上,船只如梭,端的繁忙。

许宣看着这一艘艘客船,也不啰嗦,当下就登上一艘,付了那船家船钱,便坐在船舱的一角养精蓄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