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太平妖未眠 > 第四百六十四话 热河行宫(二)

太平妖未眠 第四百六十四话 热河行宫(二)

作者:天竺小禅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4 02:28:51

第四百六十四话 热河行宫(二)

入宫一事,只不过需要那法士尚阿拍个板,决定两人从哪道门进入便可,何须劳神费力地亲自来门口面见咱们?

若只是来问话还好,若是介绍信的事情穿帮了,那便真要如小九所言,拔腿便跑了。

蒲子轩的心里不住地打鼓,但事已至此,已无退路可言,便也只好与陈淑卿硬着头皮过去了。

此时,一个体态臃肿、秃着脑袋,看上去年届五旬的老人正站在门口,见了蒲陈二人,脸上挤出一个宛如弥勒佛般的笑容来。

到底如沙达利所言,这法士尚阿倒是一个和善之人,单从长相来看,慈眉善目,让人第一印象便不自觉地心生好感。

“呵呵,两位雅士,我就是热河行宫的大管家——法士尚阿。”法士尚阿自我介绍完毕,又问,“你们所言奉朝廷之命来此行宫题写定景诗一事,恕我从未听说过,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见法士尚阿只是为了解事情本身而来,蒲子轩这才松了半口气,但还有半口气,则为不知如何机智应对而继续留着。

陈淑卿首先以一个笑脸作为回应,随后,装出一副文人的傲骨道:“大管家不知道就对了,当今我大清国泰民安,皇上和太后心系天下,认为满汉本就应该一家亲,特暗中颁布诏令,选拔天下文人雅士来为我承德避暑山庄景致题写汉语定景诗,以达到满汉文化相通的目的。此事虽气吞山河,功在千秋万代,但事成之前,为防止有些心怀不轨之人借题发挥,乱我民心,因此一直是通过秘密渠道进行,大管家若是有任何质疑,可向顺天府提出,甚至可以直接向京城的皇上禀报,了解情况。”

陈淑卿能有如此底气,一来是因为本就有着逃跑用的飞毛腿,毫无后顾之忧,二来,则是听到卫兵昨日也碰巧有画家入宫为景致作画,便使得今日两人的入宫理由更为可信。

法士尚阿听了此话,不禁咽了咽口水,笑道:“呵呵,此事岂敢打扰皇上?那个,我也不是怀疑两位的身份啊……只是,两位单凭着这顺天府的介绍信而来,难免显得有些单薄,可我若是书信向顺天府询问情况,即使快马加鞭,没有两三日也打不了一个来回,怕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不如,两位再好生想想,是否能给出一些更加有说服力的证明呢?”

说完,法士尚阿满脸堆笑,眼睛恨不得眯成两条缝来。

看起来,这法士尚阿对介绍信也确实不存在疑虑,只是,那表情怎么看,都像是在暗示着什么。

沙达利说过,法士尚阿虽待人和善,却也是个爱财之人,此举虽不是在明里要些好处,却也无非是在试探此事对他有何益处,陈淑卿便笑道:“你知道,我们为何对你的大名如此熟悉吗?”

听了此话,法士尚阿愣了一愣,却笑容不改道:“哦?你为何说起这个?”

陈淑卿早已在心里备好了一番为法士尚阿“量身定制”的说辞,见时机已到,便抖了出来:“我在顺天府接到任务时,那管事的主簿便跟我谈起你来,说大管家法士尚阿自管理承德避暑山庄以来,虽将一切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却也仅限未出纰漏,没搞出什么大的功劳,此次皇上连续派遣画家和文人墨客来承德避暑山庄做些美化工作,也是对你的一次考验,若是能将此事办好,让满汉两族文化相得益彰,巩固我大清政权,万岁爷和太后一高兴,一定会重重有赏。大管家,我虽身为汉人,但对满族文化还是略懂一些,你法士尚阿这个名字,在满语中意思为‘有功勋之人’,若是错过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岂不是太可惜了?”

法士尚阿的心里话被陈淑卿说中了,顿时又怔了怔,笑道:“那么,敢问大文人,你们在方面可诞生过什么造诣?能让我建立此功勋呢?”

听了此话,蒲子轩顿时心里一紧,想陈淑卿倒还有些造诣,不怕被考验,但自己却当了多年的纨绔子弟,不喜好读书,便以进为退道:“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管家别看我只有二十出头,可这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大多都已亲身游历过,四川乐山大佛、杭州西湖、江西庐山、河南嵩山,以及山东崂山都留下过我的足迹和不少诗作,特别是在嵩山少林寺中,我跟随慧远方丈修习多年,对佛学知识可是信手拈来,咱们承德避暑山庄富含佛教寺庙,正是应了我的特长。”

蒲子轩洋洋洒洒完毕,不给法士尚阿反应的时间,立即将球踢给陈淑卿道:“至于这位姑娘嘛……”

陈淑卿立即明白了蒲子轩的言下之意,主动接招道:“多说无益,要不,大管家出个题目,来考验考验本人?”

法士尚阿上下打量了陈淑卿一番,又回头看了看丽正门主门上方刻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道:“要不,你给点评点评这首高宗为丽正门题写的定景诗?”

陈淑卿顺着法士尚阿的指点抬头看去,只见那墙上赫然写着:

岩城埤堄固金汤,

詄荡门开向午阳。

两字新题标“丽正”,

车书恒此会遐方。

陈淑卿虽是第一次见到此诗,但听法士尚阿说此诗作者为高宗,便知是乾隆皇帝所作,心里已对其低看了几分。

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一生作诗四万首,却未留下哪怕一首为世人所铭记,已足以彰显其造诣之低下,而且,还正因为他诗歌的冷僻,害得自己当初在张大辉的“游吟诗人”面前吃了大亏。

如今又与乾隆诗歌“狭路相逢”,陈淑卿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嘴上,她还是一本正经地说道:“既然是高宗为丽正门所题写的定景诗,那就已经是天合之作,何以能让我等普通百姓妄加评论?”

法士尚阿笑容可掬道:“姑娘此话差矣,高宗在世时,便常常礼贤下士,邀请天下文人墨客对其诗作进行点评,甚至批评。咱们只谈论诗歌本身,姑娘大可放心直言。否则,当年文宗早已对山庄内部众多景致题写过定景诗,又何须今日请高人前来再添佳作?”

有了法士尚阿这句话,陈淑卿才放心道:“好吧,那我便先就此诗作个解读。高宗这首诗的意思是:承德避暑山庄高大宏伟的城墙,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般。敞开大门,正朝着中午的太阳,只见天体詄荡广远,让人生出豪迈之情。用‘丽正’二字给山庄正门题新名,表示朝廷愿与边境各民族和睦共处,并希望国家恒久和平、统一、兴旺。诗的前两句写景,第三句点题,最后一句抒情,可谓一气呵成、气势豪放。”解读完毕,陈淑卿忍不住说了句心里话:“在高宗众多诗作中,此诗已算上乘之作。但若是换了我来写,后两句,我会这么写:‘丽正墙外车书恒,千秋伟业聚八方’。”

若不是为了获取法士尚阿信任,如此为一个比自己年纪还小十多岁的人歌功颂德,陈淑卿自己都觉得恶心。

但此种歌功颂德对法士尚阿很是受用,他满意地笑了笑,对两人道:“二位果然是有些真才实学之人,既然如此,那便请二位随我入宫,在宫中小住几日。我会亲自带着你们去各个景致参观,争取为我山庄再添佳作。”

说罢,法士尚阿再不多话,领着蒲陈二人便从侧门入了山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