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龙牙 > 针锋相对

大唐龙牙 针锋相对

作者:抉望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21:07

针锋相对

天下楼,豪赌坊,文赌会。

这一次是“赋”与书法的大比拼,五姓七望、朝廷大臣(或许可以加上一个冷锋?)苦思十日,一朝对决!

不仅天下楼豪赌坊文赌一侧内高冠云集,天下楼其它地方也挤满了看热闹的商人学子。这一次禁军也出动了,整个天下楼戒备森严无比。

老元先是请教皇帝是否开始,见皇帝点头才作了个罗圈揖:“诸位,十日的时间,想必即将展现的都是华章,不知哪一位先来?”

卢正阳第一个站了出来:“容在下先行献丑一番!”

李世民指着窗户说:“卢家主不妨在窗边读,也好让在外苦等的学子百姓们也能作听众!”

老元立刻走到窗户处,极为不雅地探出头:“诸位!安静!安静!!陛下有令,诸佳作都将在窗边读,邀各位共赏!”

窗外只是传来一阵“谢陛下”的声音,就安静了。

卢正阳展开卷轴:“《国根赋》:庭前树,十抱粗,问之四邻,不知今年何数……

自黄帝炎帝之争起,人文兴之,氏族始立也……

今氏族之存,犹国树之根,不可动摇,千年代代相教,新辈多天骄,如树之枝桠……”

冷锋听着这个什么《国根赋》,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整篇赋啰哩啰嗦,把氏族的辉煌吹到了天上,几乎可以和太阳争辉。把氏族比做国家的根基,不可动摇,不可太修剪枝桠,就差写成白话文:“你就应该惯着我,让我逍遥,别没事就打压我们!”

谁也没想到卢正阳居然写了这么一篇赋,就连王羡也是用看偶像的眼神看着卢正阳。

太牛了!搁我们身上可不敢这么整!

李世民的脸已经被气的通红,太放肆了!可是到底还是被魏征锻炼出来了,他虽然怒气冲冲,但是没有发作出来。

天下楼外,亦不少唏嘘的声音。

卢正阳读完后,就和老元一起把卷轴展开,挂在事先准备好的架子上。

呵!

等卷轴挂上去,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虽然赋的内容很差,可是这书法是小篆体,颇有泰山石刻的风韵!

李诚捻着胡须说:“老卢,你可别说这字是你写的!我可是不信的,咱们几次往来书信,你的字写得就像狗爬!”

卢正阳呵呵一笑:“这是我族中一个游子所书,他辗转泰山十数载,学问没长进多少,倒是这书法倍受推崇。”

韩崇文原本想站起来,但是被孔颖达拦住了。

“韩老先生的大作还是留着压轴为好,卢正阳有《国根赋》,不巧,在下要读的是《烂根赋》!”

《烂根赋》?!

孔颖达语惊四座,《烂根赋》对《国根赋》,已经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了!

孔颖达悠哉悠哉地走到窗边,读道:“《烂根赋》:武德九年春接夏,田间老农锄新芽,观之满脸灰白色,抱禾泪眼而归家。邻户人家皆相问,痛哭雨大把根闷,根闷天热而糜烂,新生嘉禾至此完!……

氏族高官之存,犹如国禾之根也,古来几多桀纣之君?轻徭薄役,与民生息,君之必知也。奈何盛国数百年转颓,何也?根之糜烂也!……

博陵崔氏崔步云者,崔氏旁支也,以金银臭物抵换重县高官,改政令,威流民,百姓苦不堪言……

害国之人,于此何甚!……”

孔颖达洋洋洒洒几百言,把氏族评击得体无完肤,在座七望家主族人无不握紧拳头,怒视孔颖达。

如果现在不是在御前,一定要让他好看!

孔颖达给李承乾使了个眼色,李承乾立刻奉上一壶美酒,孔颖达大大地喝了一口:“痛快!”

“痛快!”

天下楼外,好多人都争相欢呼,尤以满腹才华却没法进入仕途的读书人为多。

五姓七望固然名望很高,可是也有不少读书人怨恨他们,为何?

唐国建国之初,科举制并未完善,朝廷官员的选择大多是“举荐”,就是高官显贵向皇帝推举人才,皇帝再选择。

五姓七望在朝堂的影响力太高了,走五姓七望的门路是最快的当官途径,外姓娶五姓女,是最快的刷名望的途径……

可是这么干让贫苦的读书人怎么办!

一篇檄文一般的《烂根赋》,文体杂乱无章,几处地方还不合辙押韵,到了“骂人”的地方,干脆就用白话文了。这样的赋,和卢正阳的自吹赋处处针锋相对,让人忍俊不禁。

七望家主到底还是有读书人的修养的,没有动手,王羡在孔颖达之后登场。一篇赋虽然没有卢正阳的自吹赋那般露骨,可是寓意也是一般无二。

可是王羡读完展示后,王珪又站出来了……

七望:卢、李、王、李、崔、郑、崔。

七个朝臣:孔颖达、王珪、萧禹、封德彝、李纲、房玄龄、杜如晦。

七篇讲述氏族的好……

七篇评击氏族的危害……

整整十四篇赋就像是一场闹剧,堂堂的“学问交流会”,生生被他们搞成了喜剧……

李世民在软榻上喝着茶神清气爽,他叫这些臣子入宫开短会,就是要的这么个效果!纵使你们七望妙笔生花又如何?只要有这些大臣掺和进去,所谓的“美文”就成了一场笑话!

闹剧闹得足够了,韩崇文站了起来,老先生一篇狂草书法写下的《麦田赋》,借农夫颗粒种地收一穗的例子讲述了大唐教育该如何发展,描绘了人文大兴的盛世场景。

姚思廉的《围猎赋》则借一次朝廷围猎,羚羊群合力突围的场景讲述了“羚羊成群,尚可突围,举唐合力,沧海可平”的道理。

这两篇赋才是为国为民的绝佳文章,李世民当即在卷尾署名批注,还盖上了私印,这是无上荣光!

李世民围着两篇赋转来转去,赞叹不已,对姚思廉和韩崇文说:“二位的赋,发人深省啊!朕希望抄写一份,挂于御书房,时时引以为鉴,不知可否?”

姚思廉拱手道:“何须抄写,微臣的拙笔还可堪入目,陛下直接带走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