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狠暴君 > 第88章 终结皇权不下乡的第一步 第四更,求

第88章 终结皇权不下乡的第一步(第四更,求票,求订阅!)

大宋最狠暴君朕,掀桌子!第88章终结皇权不下乡的第一步赵桓合计着自己是皇帝,没必要为了钱犯愁啊,实在不行,不是还有赵吉翔?他老人家在龙德宫里吃得好住得好,没事儿多创作几幅字画什么的,那不就是钱?

只要有了钱,搞学校还不是小意思?到时候直接跳过大明的社学模样,直接复制后世的义务教育模式,直接从源头上就把话语权抓在自己的手里——

老百姓有时候确实挺傻的,可是老百姓也精明着呢,他们知道谁对自己好!

心中打定了主意之后,赵桓干脆笑眯眯的道:“今年兴建学校的钱,朕出了。待到年底之时,再看看户部能结余出多少钱财,取其中一成,用于兴建学校和教育方面。”

一说到这个,赵桓又来了精神:“对了,两位爱卿不妨好好合计合计,看看我大宋未来五年之内要做的事情都有哪些,分个轻重缓急,由户部做出预算之后再按预算拨款。”

李纲和李若冰一起躬身应下,然后却都有些不以为然——

官家的想法当然是好的,可是这种五年规划的最大阻碍本身正是当今官家,做与不做又有什么区别?还是说,让户部早早的就预留出来一部分钱财,随时准备供应官家去攻打金国或者西夏?

一想到这里,李纲和李若冰的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又见赵桓似乎没什么其他的事儿了,两人当下便准备告辞。

但是赵桓却忽然间又想起来一事,喊住李纲和李若冰之后说道:“今年的春闱和秋闱也就罢了,待到下次春闱之时,朕打算增加骑射一项,十中三矢者可额外加分。

待到明年学校建成之后,骑射一项直接在学校里面铺开,等靖康二年的学子们应试之时,从乡试就开始增加骑射,十中三者为合格,不合格者不许参加春闱,更不得授官。”

“……”

赵桓觉得这事儿应该有搞头,后世还有广播体操呢,大宋没有广播体操,干脆就换成骑射得了。

最关键的是,等到这一批学生长大成人之后,完全可以像大汉时自带兵甲干粮从征的那些良家子一样去砸别人家场子。

而且这些人还可以去抓劳工——就算花钱从他们手里买劳工,也远比雇佣大宋百姓去做工的成本要低得多!

但是李纲和李若冰却是感觉自己明明有一肚子的话想说,甚至有一种冲到官家面前喷他一脸唾沫腥子的冲动!

想了想,李纲还是躬身拜道:“若依官家之前大兴学校的想法,却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去学校之中教导骑射?又不知道需要多少战马?

仅至元丰八年之时,我大宋便有十四府并二百四十州,至于县,只怕不下千余。县中又下辖了许多的村镇,若一个县一所学校倒还好些,若是按照官家此前所说,几个村子甚至一个村子便要有一所学校,只怕光是骑射教员便不下十万,所需弓马前矢更是难以计数。”

“教员好办。”

赵桓嗯了一声道:“军中有许多老卒已经不能再上战阵,又有许多负伤的将士也难以从征,正好让他们去各所学校之中担任骑射教员,顺便告诉孩子们忠君爱国的道理,这完全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可是李纲和李若冰却更担心了。

如果是以前的禁军倒也罢了,毕竟几十万禁军基本上全都是废物,再加上担任骑射教员既有钱又有面子,估计也闹不出什么大乱子。

但是瞧着官家这话里的意思,这种事情明显轮不到禁军的那些人,反而是把名额都给了现在军中的那些老卒和伤兵。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现在跟着官家一起出征的那些老卒和伤兵,哪个不是在战场上杀人如麻的杀才?旦凡有那么一点点儿犹豫和心软,估计都早被人砍死了!

如果真按照官家所说的那样儿,慢慢的把十万老兵和伤兵全都铺开到乡里,估计都不用多,只有一个乡里有那么三五个老卒和伤兵要闹事儿,地方上就得乱成一锅粥!

但是赵桓觉得无所谓。

别看这些战场上活下来的老兵和伤兵一个个都是杀人如麻的杀才,可是这些人一旦放下刀枪回到乡里,捡起锄头来就是上好的农夫,根本就不会生乱。

就算是退一步讲,这些人其中确实出了几个败类,地方官府也确实制不住他们,赵桓也同样不担心,毕竟有新培养起来的禁军,还有皇城司和殿前司,随便派哪个出去清理门户都足够了。

可是如果要是哪个地方官府真能把他们这些人都逼得要造反了,那赵桓这个皇帝都得好好反思反思,看看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是不是该杀几个地方官祭天?要不然的话,这些跟着自己打江山的老兵会造自己的反?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赵桓打算慢慢加强这些人在地方上的话语权,毕竟这些人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加强这些人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就等于变相的加强了赵桓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度,到那个时候,所谓的皇权不下乡,自然而然的就会随着阶梯税率所导致的分家等问题而变成过往云烟。

……

“炊饼~~~又香又大的炊饼~~~”

“桃子~~~又香又甜的桃子~~~”

待李纲和李若冰告辞出宫了之后,好不容易在宫里散步的赵桓居然听到了远远传来的叫卖声——

大宋的百姓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在宫城的墙根底下叫卖,守卫皇城的禁军也早就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任由百姓在宫城外叫卖逗留,也没有人去驱逐。

赵桓也是笑着摇了摇头,随即就把这事儿抛在了脑后。

百姓愿意在宫城墙根下卖东西就随他们去,这是大宋一直以来的亲民政策所留下来的传统,自己继续保持下去似乎也没什么坏处。

然而赵桓的好心情也仅仅只是维持了半个时辰不到——

赵桓出征的时候也就算了,只要在京城,基本上每天都会去给孟太后请安,结果今天刚刚到了孟太后那里,就得到了一个不知道该喜还是忧的消息。

阅读网址:n.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